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 : 41次 | 上传用户:armstronger7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是当前人类将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碳循环格局的改变及其原因是这个问题的关键。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贮量最大的碳库,在调节气候及影响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引起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和化石燃料碳库的改变,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地球环境系统最主要的人类活动,这些活动对土壤碳库的影响是导致气候变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科学地阐明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规律是认识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一个关键。 本文在亚热带地区浙江省富阳市设立研究样地,采用相邻样地比较的方法,即通过土地利用变化巨大林区,选择邻近相同海拔、坡向和土壤类型天然次生林、人工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林和早竹林)和农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测定、野外定位研究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输入、输出、储量差异,对天然次生林转变成人工林、灌木林、竹林、经济林和农耕地,以及农田更新造林后的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效应和机理进行综合的研究,并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碳源、碳汇功能进行正确的评价,初步提出增加亚热带地区土壤碳汇的措施,为深入阐明我国亚热带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规律,及进一步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提供一定依据。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体现在植被现存活体碳库储量和组成、残体碳库储量和组成,残体碳库分解方面的差异。本论文研究的现存活体生物量有机碳储量天然次生林为50.18t.hm~2,人工林为27.74~14.08t.hm~2,而现存农耕地最低,只有2.19t.hm~2,由此可以知道,天然次生林破坏以后,如果变为人工林,那么植被有机碳储量仍然保持一定的水平,但是如果森林砍伐开垦为农耕地以后,植被现存的有机碳储量将大大地降低。本研究9种土地利用类型总的现存活体生物量有机碳储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次生林、杉木林、马尾松林、集约经营毛竹林、粗放经营毛竹林、灌木林、早竹林、茶园、农耕地。 研究的几种土地利用类型,以毛竹粗放经营竹林和杉木林的残体有机碳储量为最大,分别达到了3.2和3.19t.hm~2,是农耕地残体有机碳储量的3.4倍;次生林、马尾松林和集约经营的毛竹林残体有机碳储量介于1.6~2.7t.hm~2。之间,都分别比农耕地残体有机碳储量高;农耕地的残体有机碳储量最低,只有0.94t.hm~2。总的残体有机碳储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粗放经营毛竹林、杉木林、马尾松林、次生林、集约经营毛竹林、灌木林、农耕地。 凋落物形成过程中,凋落物有机碳含量,凋落物C、N比值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C、N比平均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杉木林、马尾松林、毛竹粗放经营林、早竹林、次
其他文献
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花蕾,属于常用中药材之一。 本论文通过对山东主产区金银花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实验研究,总结了病害的种类和防治
题目:北京精雕“在线测量与智能修正技术”在CNC加工中的应用主讲单位: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内容介绍:(1)北京精雕集团简介。(2)精雕在线测量技术简介:什么是在线测量技术?精雕在
论文针对国产压铸机普遍存在的因快压射、增压过程性能不足而引起的铸件质量不稳定、废品率高的问题,在对压铸机电控系统和液压部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用于快压射和增压控制
论文对国内外有关投标决策方法已有理论和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合投标工作所具有的特点及我国投标决策的现状,提出了一套新的思路和方法,将整个投标工作分为投标项目选择和报
清末民初,由于汉族移民的蜂拥而至,使得黑龙江地区的人口总数大幅上升,而且汉族人口数量在人口总数中占绝大多数,最终使黑龙江地区成为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地区。汉族移民主要来自
植物内生真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且能产生结构和活性多样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因此已成为发现新颖结构化合物的巨大资源宝库。在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过程中,传统的筛选
<正>改革开放40年,市场经济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默默地改变着中国社会生活的面貌,使文化艺术的形态和内涵变得复杂多样。中国电影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这一发展进程,也因此成
陕北民歌风格独特 ,由于双四度叠置音调的大量使用 ,使旋律中大跳音程随处可见。只有用特有的技巧 ,才能把陕北民歌演唱得准确。陕北民歌主要用平腔演唱 ,但高腔假声的运用也
本研究首先对层析纯化的四种鲢鱼卵小分子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CPIs),进行了基本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特征的鉴定,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鲢鱼CPIs性质奠定基础。同时研究了一种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优质的本科教学质量一直被认为是高等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支撑。对在高校中占有较大比重且起着重要作用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来说,保证其本科教学质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