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基合理归属视角的区际财政能力等化研究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ly1989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若干重要的理由,从税基划分合理化—本文称之为“税基合理归属”—视角研究区际财政能力均等化既重要又紧迫。从实践层面来说,税基不合理归属直接影响区际财政能力均等化,进而间接影响公共服务均等化。由于我国现行分税制关注的是如何在央地、地区间进行分钱(税收收入分成、转移支付),而不关注产生税收收入的上游-税基(税基是否合理地归属到它该在的辖区,回归合适的征税地),在第一步税基归属到错误辖区的基础上谈如何进行分钱,分钱是无法分对、分好的,税收收入分配、转移支付制度均等化效果大打折扣。而且,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经济的固有特性更会加剧税基转移问题,税基不合理归属对区际均等化努力的威胁会越来越大。从理论层面来说,财政理论亟需与时俱进以应对日益复杂棘手的治理挑战,建构和完善税基划分理论以充实“税收与财政体制理论”是其中特别关键的方面—因为税基合理划分是沟通“税制”和“政府间财政体制”的桥梁,即在税基合理归属的前提下,有意义的税收划分及其功能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区际财政差距很大,2000-2018年,我国地方人均财政收入(不含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差异系数在70%-115%之间震荡波动。区际财政差异如此严峻,因此财政均等化是许多相关文献的重大主题,但其研究路径和焦点一直集中在“税收收入划分”和“转移支付”层面,“税基划分”未纳入“税收划分”概念,以至“税收划分”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缺失对“税基划分”的考量;同时,有关税基划分的研究也并不充分,目前尚未发展成关于“税基合理归属”的系统理论,而且税基不合理分割对区际财政能力均等化的影响很大,但相关研究——如何影响、影响程度以及矫正方案的研究并不充分。鉴于此,本文研究中国当前背景下“税基划分”对区际财政能力均等化的影响、怎样的税基划分规则最有助于改善财政均等化效果及从税基合理归属角度探讨区际财政能力均衡之道。主要回答四个问题:(1)什么样的规则能实现税基合理归属,进而更好地改进与强化区际财政能力均等化?(2)我国现行税基划分规则对区际财政能力均等化的效果与局限性在哪里?(作用机制)(3)税基不合理归属对于区际财政能力不均等的影响有多大?(4)为促进区际财政能力均等化,税基合理归属的具体路径如何设计?为系统性回应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税收基本原则得出税基合理归属的评判标准:区际税收公平原则、区位经济效率原则以及地方财政自主性,并阐释了满足上述评判标准的普遍应用的税基合理归属的“合意性”规则—来源地规则、目的地规则。其次,梳理了中国辖区间税基没有实现“合理归属”的事实,分析了税基不合理归属这一初次分配问题是如何以及多大程度上扭曲收入共享意义上的二次分配、转移支付意义上的三次分配,进而招致财政收入能力、净财政利益横向失衡的。最后,提出税基合理归属视角的财政均等化改革制度建构路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本章基于我国现行区际财政能力差异与税基转移的研究背景,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即解决辖区间税基合理归属这一初次分配问题对于促成辖区间财政能力均等化无比重要。以此为基础,对论文的逻辑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阐述。第二章为税基合理归属的含义、理论基础与实践标尺。税基合理归属的含义主要回答了税基合理归属是什么;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公共选择理论和税收基本原则理论,基于公共选择理论诠释了税基为什么要合理归属,即税基合理归属的重要性、必要性;基于税收基本原则理论论证了税基合理归属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并论证了该项评判标准的合理性、科学性、重要性;实践标尺主要阐述了满足上述评判标准的普遍应用的税基合理归属的“合意性”规则—来源地规则、目的地规则。第三章为中国辖区间税基不合理归属的典型事实及原因。分税种测算了2000年以来我国税基与税源相背离的严峻程度,刻画税基没有实现“合理归属”的基本事实,并指出运用不良规则分配税基:以注册地规则分配所得税税基,以产地规则分配间接税税基是造成税基与税源背离的重要原因。第四章分析初次分配的税基不合理归属削弱了收入共享意义上的二次分配体制、转移支付意义上的三次分配体制的有效性,测算出税基分配意义上的初次分配失调(税基转移)对二次、三次分配的扭曲有多大,以及在初次分配环节采用合意规则分配税基的情况下,二次、三次分配效果又能改善多少。第五章为税基不合理归属影响的深层次分析,这主要包括税基不合理归属的福利效应、经济效应。前文分析了税基不合理归属是如何加剧横向财政收入能力失衡,该部分分析税基不合理归属是如何加剧“净财政利益”横向失衡,并测算对区际净财政利益失衡的影响有多大以及在采用合意规则分配税基的情况下,区际净财政利益又能改善多少。同时,借助税收竞争模型探究税基与税源背离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税基不合理归属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事实。通过分析税基不合理归属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建立起了税收背离、财力偏离、经济增速背离的比环形逻辑链条,即税基与税源背离会加剧区际财力差异和经济增长差异,经济增长差异又反作用于税基与税源背离,马太效应循环,使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区际财政能力分化持续。第六章为相关国际实践与经验借鉴。主要介绍美国企业所得税的公式分配法、欧盟VAT目的地原则以及欧盟VAT反向征收机制,并总结出相关国际实践对我国的启示。第七章为基于税基合理归属的财政均等化改革议程。这是全文的焦点和落脚点。基于税基合理归属的财政均等化改革新议程应致力构建协调一致的三次分配机制:初次分配为以目的地规则和来源地规则在区际间分配税基;二次分配为相应调整收入共享的“属地收入”基数;三次分配为把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二者重组为均等性-开发性转移支付模式。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和观点:现有的“不良税基分配规则”——注册地规则、产地规则,由于抵触财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原则:区际税收公平原则、区位经济效率原则以及地方财政自主性,不可避免造就初次分配的“逆效应”,在初次分配“逆效应”未被矫正的情况下,收入共享意义上的二次分配和转移支付意义上的三次分配势必效果不佳,引发财政收入能力、净财政利益及经济发展的横向失衡,加剧区际财政能力不均等。因此,在初次分配环节采用来源地规则、目的地规则分配税基,应纳入财政体制改革的优先议程。同时配以税收分成、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区际财政能力均等化。本文试图从以下方面有所创新: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国内外学者对区际财政能力均等化的关注度较高,但是从税基合理归属视角研究改进区际财政能力均等化的较少,特别是针对我国实际情况的本土化研究更为少见,因此,本文从税基合理归属角度研究如何促进区际财政能力均等化具有创新性。第二,研究观点的创新。本文认为基于税基合理归属的财政均等化改革新议程应致力构建协调一致的三次分配机制:初次分配为以目的地规则和来源地规则在区际间分配税基;二次分配为相应调整收入共享的“属地收入”基数;三次分配为把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重组为均等性-开发性转移支付模式。在初次分配阶段,本文即考虑了传统经济,又考虑了新兴数字经济的税基转移问题,并借鉴国际税收管辖权的理论,在提出直接税税基合理归属应坚持实质性经济活动发生地+贡献因子原则—在相关辖区之间按与利润得以实现相关的那些因素进行分割的基础上,设计了辖区间所得税税基分割方案,为后续税制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本文还需从下述两个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本文认为通过解决(辖区间)税基合理归属来促成辖区间财政能力均等化至关重要,但有两点也是本文最后指出并后续继续开展研究的地方。一是来源地规则、目的地规则有助于实现受益公平和效率公平,却无法消除因资源禀赋不同而导致的辖区间“天然的”财政能力差异,这说明了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性。同时,与现行收入分享方法相比,来源地规则、目的地规则是一种解决辖区间财政能力差异的新思路,但它未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充分条件。因此,来源地规则、目的地规则与现行收入分享方法、转移支付制度应该如何深入配合也是本文后续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二是本文在实证方面主要考察到省级阶段,未进行地市级研究。而且由于数字经济模式下的数据不易获取,数字经济下税基转移的定量分析也没有进一步展开研究,条件成熟时,可继续展开研究。
其他文献
作为新型太阳能电池的代表,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最近十多年备受关注,其光电转换效率(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从2009年的3.8%迅速激增到2020年认证的25.5%。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这一迅猛的发展进程得益于钙钛矿材料优异的光电性能和可溶液制备的特性。优异的光电性能包括:低的激子结合能、长的载流子寿命和扩散长度、双载流子传
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的制定实施,揭开了新时期流域法治的新篇章,流域整体性治理在立法中得以体现。目前《黄河法》立法也已全面铺开,可见,流域立法将持续作为法学热点问题。流域整体性治理在学界已经是共识,如何贯彻并在流域立法中进一步体现是个值得持续关注的法律问题。其实,我国流域整体性治理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比如清代长江中下游一体化治河理念的确立,植树种草、退田还湖等流域要素综合管理法律制度的形
2021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随着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中国扶贫工作需要更加深入、精进以巩固脱贫成果:一是对新的贫困类型和特征的把控,二是对新的贫困群体的瞄准与识别,三是制定一系列符合新形式的帮扶政策。伴随着这些要求,相应的贫困研究也不断推进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
由于我国能源分布的极不平衡,支持大功率、长距离、高密度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超高大跨越塔线体系(简称超高大跨越)是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跨越大江的关键段。由于塔身高度和导线跨度的尺寸大,并且塔高会超过荷载规范的梯度风高度,使得超高大跨越受到风荷载的影响要比常规输电线路的大。超高塔趋向于采用钢管混凝土与钢管的组合结构型式,质量突变大。构成塔线体系的超高塔和耐张塔之间的高
视觉伺服技术是机械臂的一种反馈控制方法,通过引入视觉反馈信息从而提升机械臂的灵活性和鲁棒性。因此,视觉伺服技术也被认为是实现机械臂智能化的一个重要方法。随着机械臂工作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应用场景的日益增多,对视觉伺服系统的综合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单目固定像机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复杂工业环境中视觉定位精度低的问题和视觉伺服技术中空间约束问题进行研究,以实现在无标定条件下对机械臂进行高效、精准的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煤炭产量逐年升高,煤炭的基础能源地位短期内不可动摇,是国民经济得以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同时煤炭资源长期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也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其中采煤塌陷问题尤为突出。我国华北平原地区煤炭开采历史最长且地貌多为河流冲积平原,丰富的地表水系及较高的地下潜水位,使塌陷区地表积水,土壤逐渐潜育化,形成湿地。因此,为恢复采煤塌陷区域的生态环境及实现区域可持续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关于WTO改革的谈判一直停滞不前。人们开始把目光聚集到区域贸易自由化的谈判中,区域贸易协定(FTA)迅速增多,FTA成为了诸多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和竞争的重要手段。截止到2020年6月份,亚洲区域内生效的FTA多达51个,而亚洲经济体与区域外经济体达成的生效的FTA也多达104个,全球范围内涉及亚洲经济体的FTA数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一个经济体,自从200
金融市场是否会影响企业行为和实体经济,是金融经济学中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初级金融市场的摩擦最终会减少实体经济活动,这已成为共识。然而,金融交易市场是否会影响企业决策,一直以来都存有争议。传统的经济模型认为,二级市场的证券价格是“被动”的,只是对未来现金流的反映,而不能反过来影响现金流。但这与现实世界中金融市场受到的广泛关注和大量的资源投入相矛盾。近三十年来,学术界聚焦于讨论二级金融市场直接影响实体经
侦查启发法研究的是侦查人员在模糊状况下的认知原理和思维规律。对侦查人员个人而言,在参与侦办某个案件时往往会对案件的某些方面或某个细节产生困惑和疑虑;对某个侦查探组而言,在专项侦办某个疑难案件时很可能会因线索缺失或难以查证而陷入僵局态势;对某个侦查部门而言,消解那些多年久侦未结的旧案和积案是摆在其面前的攻坚任务。这些困难现象并不是侦查工作止步不前的理由和借口,而是侦查人员寻求有效破解之法的激励和动力
太阳翼系统是航天器在轨运行时的主要供能装置,其振动问题在航天领域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太阳翼对日定向驱动诱发的微振动已成为制约高精度航天器的姿态稳定和指向精度的关键问题之一。驱动诱发太阳翼微振动的传统控制方法一般从驱动稳定性角度出发,通过对驱动机构施加振动控制算法进行振动抑制,这类研究往往缺乏振动对航天器干扰的显式评估,且复杂的振动控制算法增加了对日定向驱动控制的干涉,增大了太阳翼对日定向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