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MAP激酶(MPK9)表型分析与mpk9/mpk17双突变体的构建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dqz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AP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APK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体中的丝氨酸/苏氨酸型的蛋白激酶。MAPKs与其他一系列激酶组成MAPK级联信号通路,接受外界刺激信号后将信号转入细胞内,直接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进而控制细胞的生物学反应。最近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中的MAPKs受到植物激素以及生物、非生物胁迫的影响并参与调控细胞生物学过程的诸多方面,这些作为重要的信号因子直接参与和调控细胞的各种代谢过程并最终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但是这两条重要的信号途径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开展研究植物MAPKs信号途径如何参与其信号转导和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机制,将对人为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增强植物抗性等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目前所鉴定的几个拟南芥MPKs均属TEY一族,有关拟南芥TDY族MPKs的报道甚少。本实验室曾经对TDY族的转座子插入突变体拟南芥MPK17进行了一系列的激素处理研究,但是激素处理后MPK17突变体与野生型之间在表型上并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MPK17同源基因在功能上互补或是MPK17基因功能冗余有关,因为MPK9与MPK17的基因序列具高度同源性。为此,本实验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对MPK9突变体mpk9的表型进行分析,以探讨MPK9的生理功能;二是构建mpk9/mpk17双突变体,即通过人工杂交方式获得稳定双突变体来探讨MPK9和MPK17基因的表达模式及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获得主要结果如下:  1.应用抗性筛选法、常规PCR法及RT-PCR等方法成功筛选并鉴定出mpk9和mpk17的T-DNA插入的纯和突变体。  2.对mpk9进行了植物激素、非生物胁迫和光照处理。经不同浓度的IAA、NAA、2,4-D和TIBA处理后,野生型Col与突变体mpk9的根长随着处理浓度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但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在非生物胁迫处理中,无机盐浓度影响拟南芥根系的生长,即低盐浓度下可以促进拟南芥的根系生长;相反在高盐浓度下抑制了根系的延长,但不同盐浓度处理下的Col与mpk9的根长之间并无差异;在无蔗糖的处理中Col与mpk9之间有极显著差异,表明mpk9对无蔗糖有一定的抗性。在黑暗处理下抑制拟南芥根系的延长,但Col与mpk9的根长之间并无差异;在红光处理下,mpk9的根长比Col的根长有所伸长,但是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在蓝光的处理下,mpk9与Col之间根长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表明mpk9对蓝光有一定的抵抗作用。  3.以mpk9和mpk17纯合单突变体为亲本进行人工杂交,采用特异引物来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和T-DNA插入片段,通过比较扩增结果进行突变体的鉴定,从F2群体中成功筛选得到mpk9/mpk17纯合双突变体,其表型分析和基因功能研究正在进行中。
其他文献
学位
生态安全是关系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当今,生态环境的破坏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己成为科学研究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生态安全是生态安全的
灭弧保护间隙的灭弧时间同时受到短路电流和灭弧间隙灭弧特性的影响。为了提高灭弧防雷间隙动作可靠性和灭弧成功率,需根据线路短路电流分布特点合理选择灭弧间隙的灭弧容量。因此,需要对灭弧间隙灭弧特性和短路电流分布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行研究。灭弧间隙为了达到有效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的保护目的,其灭弧时间要控制在工频半周(10ms)内。本文根据输电线路暂态计算理论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ATP-EMTP)完成对广西电网
随着我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都有大量线路需要校验、投产。而继电保护专业的特殊性使得其工作琐碎繁杂,在日常工作中的定值管理、备品备件管理、缺陷管理等由于没有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使得现场实际工作混乱。如果可以在我局现有的网络平台基础上,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建立一个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便可以大大减轻继电保护人员的重复劳动。另外,登录此系统也可以直接获取各种信息,并通过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可以有效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水中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因其在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液相放电的气泡理论认为施加电压后会首先在电极尖端处生成一个低密度的气体空腔,这使
学位
蝗灾是我国农业历史上的重大自然灾害,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是造成蝗灾的主要类群之一。在蝗虫防治工作中,目前仍以有机磷杀虫剂为主要手段,长期施
电力系统振荡始终是制约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新型发输电设备在电网中投入使用。发电侧大量新能源发电设备和输电侧柔性交直流输电装置的投入运行,使电网稳定特性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传统机电模态振荡的新振荡问题。现有研究发现这些振荡问题与发输电设备的控制系统密切相关,但在其机理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发输电设备控制系统一方面会向电网引入新的振荡模态——控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