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粮食供应问题研究——以曼彻斯特为例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idet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工业化时期,虽然英国偶遭瘟疫和农业歉收侵扰,但依靠农业革命和日益发展的商业,再加上人口总量不大且增长不明显,并没有陷入粮食供应危机的泥淖。这一时期开始的圈地运动成为农业革命的基础。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开始出现大量谷物市场,商人的出现和谷物市场的发展极大地保障了前工业化时期英国的粮食供应。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激增、城市发展进程加快。但是英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何解决激增人口的吃饭问题便是其中之一。曼彻斯特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它为我们分析探讨当时英国城市快速发展与粮食供应之间的历史关系提供了样本。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推进,曼彻斯特由乡村村庄和小市镇发展成为工业城市和工业中心。曼彻斯特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以及吸引了爱尔兰和邻近诸郡的移民。曼彻斯特人口的激增是出现粮食供应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曼彻斯特工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业剩余人口,再加上人们工资水平的相对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食物种类增多和对畜牧产品的需求加大等方面的变化,也影响了曼彻斯特在工业和城市进程中的粮食供应。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出现粮食供应问题产生的因素有多个方面。首先,英国粮食进口量的不断增加和20多年的英法战争的影响这些在国家层面出现的问题,也必然对曼彻斯特这一地区性的粮食供应产生影响。其次,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带动了曼彻斯特批发业、零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虽然进一步满足了不断增加的人口的需求,但是发展并不成熟。再者,在这一时期曼彻斯特出现的社会问题,如社会动荡、骚乱和破坏,与曼彻斯特粮食供应问题的出现也密不可分。最后,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土地污染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粮食的生产,进而影响粮食供应。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曼彻斯特和英国其他地区修筑了多条运河和铁路,方便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粮食供应,为曼彻斯特城市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19世纪30年代曼彻斯特成立的反谷物法同盟导致了《谷物法》于1846年废除,迎来了英国自由贸易的时代,保证本国的粮食供应,维护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议会圈地运动的开展,提高粮食的生产率,进一步保障了粮食的供应。
其他文献
人类从千年以前的农耕文明走到工业文明,不断的进步和现代生活的是不可争议的事实,然而,社会的加速发展和生活当中的便利其实都在以自然环境的恶化为代价,大气污染、臭氧层空洞、频发的地震与海啸,地球在以各种地质灾害和气候灾害警示、敲打甚至报复着人类。  灾难电影是对人类在发展现代社会的过程中,以自然环境为代价的真实现象的反射,也是人类对当下生态环境恶化的速度加快和程度越来越严重的反思,通过现实社会的影视化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将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优质信息内容紧密连接,网络空间逐渐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社交和获取公共服务的全新空间。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思想宣传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建设县级融媒体这一要求,我国县级行政区域内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随着2005年《超级女声》选秀节目的火爆,涌现了一批选秀偶像火爆银幕,同时也让这些偶像的追随者——“粉丝”这一群体开始被大众认识了解,粉丝现象也成为一种典型的“粉丝文化”走进大众视野。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偶像纷纷出现,相应的粉丝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文化模式,它不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研究目标。  在此基础上,腾讯视频于2018年4月推出了一部自制偶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公益事业通过帮助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来缓解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矛盾。其中,动物保护公益事业着眼于动物个体的福利,最终将回馈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服务于公益事业的传播活动也愈加成为促进社会问题解决和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新媒体时代的公益传播更多借助网络,通过多种社会化媒介,向公众进行有效的公益舆论引导。新媒介赋权视域下非政府组织公益传播活动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类的信息传播历史经历了从文字时代到读图时代的转变,随着网络传输速度的不断加快,信息传播的载体正经历着由图片向视频的转变,人们已越来越习惯通过观看视频来获取信息。同时,网络视频的普及也吸引着更多人参与到视频的拍摄与创作中。Vlog是继短视频之后在国内出现的新型视频模式,进行Vlog创作时,人们拍摄自己日常生活的视频片段,在进行一定的后期编辑后发布到公开的网络平台上。目前,
学位
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抗争政治和媒介交往。各种媒介的参与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介入,推动了新的抗争形态的出现和发展,“媒介化抗争”日益成为社会抗争的主要形式。事实上,“媒介化抗争”缘起于转型中国正在经历的两股社会浪潮:21世纪逐渐成形的新抗争文化和以互联网技术发展为代表的新传播革命。在“媒介化抗争”中,媒介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交融互通,促使媒介为社会创造出新的空间和场域,同时自身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
学位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宋庆龄和中国共产党以及爱国人士的帮助下进入中国红军领导的陕甘宁苏区进行采访,并完成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尽管在中文版《西行漫记》出版之前已有《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等面世,但囿于各方面原因并未产生较大的影响。1938年,《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发行,该书对中国红军进行了客观真实的报道,为中国共产党突破国民政府的新闻封锁和支援中国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
学位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支持青年返乡创业”。2018年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以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促进乡村振兴为目的支持返乡下乡创业的众多措施。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选择返乡创业,同时也受到媒体关注。  在发展传播学的观点中,大众传播在这些报道中,返乡创业青年的形象再现是怎样的,这些再现主要有哪些内
学位
电影和新闻报道都是当代社会中大众化、主流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在媒介融合发展的时代,将新闻与电影两种不同的传播方式有机结合,从而使得新闻事件的传播在深度和广度上相得益彰,放大积极传播效应。  近年来,中国影视市场出现很多根据真实新闻事件改编的电影,例如《中国机长》、《湄公河行动》、《我不是药神》等电影,都受到了公众的热捧。本文主要从积极传播的视角来对中国国内上映院线的根据新闻事件改编的取得高票房、高口
图形作为平面设计进行视觉传达的主要媒质,不仅是传达信息的载体,同时也是与受众对象交流的工具。现代图形设计的目的,旨在创造出一种能够迅速传递信息的、生动且易于识别的视觉形象,力求以醒目、新颖的图形,在瞬间抓住人的视觉注意力,并使其感知图形所传递的信息,如何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形设计的张力。因此,对图形张力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图形张力问题是平面设计理论基础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