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糖脂和植物凝集素相互作用的生物传感器组装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aixiao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凝集素是一种蛋白质,在生物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凝集素的许多功能都是基于它们和糖之间的特异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已经被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疾病诊断、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以及食物中糖添加剂的检测等等。在本论文中,我们以伴刀豆蛋白(Con A)和麦胚凝集素(WGA)为识别靶标,采用不同的生物传感器组装技术来研究糖和凝集素之间的分子识别,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作者致力于提高生物传感器两个重要的指标:灵敏度和可操作性。主要内容如下:   (1)利用聚联乙炔生物传感器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来研究糖和凝集素的相互作用,当ConA与囊泡表面的糖头结合时,聚联乙炔囊泡的颜色由蓝变红。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是采用针头式挤压法,使囊泡通过不同孔径的尼龙膜,从而获得了小尺寸且均匀的囊泡,并且首次研究了聚联乙炔(PDA)囊泡的尺寸对变色检测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囊泡越小,变色响应越强,响应时间越快,使用挤压技术增强了颜色可变的聚联乙炔生物传感器的识别能力。   (2)随后又采用自组装和物理插入的方法把生物敏感层固定到金纳米颗粒自组装层表面,利用金纳米颗粒SPR的变化来检测Con A,生物敏感层包括烷基硫醇和糖脂,两者组成一个双分子层,当Con A绑定到糖表面后,金纳米颗粒的吸收光谱发生了位移。本研究的新颖之处在于生物敏感界面的组装,受体(即糖脂)是通过物理力而不是化学键插入烷基硫醇中从而连接到金纳米颗粒表面的,这样使操作过程更为方便,避免了复杂的有机合成。此种设计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检测限可达0.1 nM,这在以前的文献中是没有报道过的,并且生物敏感双层结构的形成减少了其他非特异吸附的发生,提高了传感器的选择性。   (3)构建了一个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刀豆蛋白,为了把糖脂固定到金电极上,用烷基硫醇和糖脂组成了一个混合囊泡,通过金一硫键把囊泡一步固定到金电极表面。这是一种把糖脂固定在金电极上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制备的囊泡非常稳定,数月内没有发生凝集,并且用烷基硫醇代替其他有机合成的含硫试剂大大简化了分析过程。当ConA和囊泡表面的糖头识别后,电化学信号降低,但是当放入葡萄糖溶液中后(葡萄糖与Con A的结合力更强),电化学信号重新升高,这个实验可以重复多次,重复性很好,可以用来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中文摘要   (4)以往聚联乙炔生物传感器的检测对象多为大分子,很少报道小分子的检测,为了弥补这一空白,用聚联乙炔Langmuir-Blodgett薄膜作为传感器件,成功的实现了对小分子麦胚凝集素WGA的检测。研究发现LB膜的层数对变色响应有很重要的影响,层数越少,响应越高。和溶液体系相比,生物敏感层固定在固体基板上在实际应用中更方便。
其他文献
本论文制备出系列端基功能化聚乙烯,利用其插层改性层状硅酸盐,共价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纳米银和石墨烯,研究了改性纳米材料在聚乙烯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端基功能化聚乙烯能
在活体层次定量获取化学信号对于了解脑功能和相关的生理病理模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手段众多,但电化学分析方法仍然由于其高的时空分辨率,能够原位实时等特点而倍受关注。然
多绳摩擦式提升机首绳更换工作因其影响时间长、难度大、危险性大、技术性强,同时涉及作业人员多.成为煤矿企业的一项重大检修项目。下面介绍一种经济快捷的换绳方案.采用此
富勒烯纳米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比如富勒烯的纳米尺寸,表面易于功能化修饰,自由基清除效率高,生物体内低毒可代谢等,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潜在的应用。在临床肿瘤诊
原子、分子团簇是由几个乃至几千个原子、分子或离子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相互作用组成的稳定微观、亚微观聚集体,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随组成的原子数目而变化,是链接微观与宏观、气相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PSCs)与传统无机太阳能电池相比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如可采用喷涂,刮涂等方法制备)、造价低廉、可制成超薄、大面积柔性器件等优点而倍受关注。但是目前聚合物
目前,以印刷线路板为主的电子电气废弃物绝大部分是采用机械粉碎分离金属的方法进行回收。分离后的非金属残渣基本采用填埋、焚烧等手段进行处理,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极
ZY5000/14/23型二柱掩护式液压支架经过井下使用后进行支架大修。从支架损坏的部位和分程度析,此支架结构上存在着严重的设计缺陷,造成部分结构损坏。针对支架存在的弊端,对
将层层自组装技术(LbL)与模板法相结合在三维水平上制备得到的中空微胶囊,显示出独特的结构与多变的性能,能够很好的被应用于药物的有机包封和靶向释放、生物催化、生物材料以
内嵌富勒烯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新奇的性质,近年来成为了富勒烯中的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自从能大量制备分离内嵌金属富勒烯以来,人们对内嵌富勒烯的制备、表征、物理性质和化学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