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D16参与拟南芥愈伤组织多能性获得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gangd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织培养中利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诱导愈伤组织并进而诱导不定芽和不定根的体系虽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这一过程的分子机制目前还并不清晰。其中不定芽的再生过程经历两个步骤: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多能性的获得及芽诱导培养基上不定芽的产生。近来的研究表明愈伤组织是一团具有多能性的类似根尖分生组织的细胞,其形成过程与侧根发生过程相似。在愈伤组织产生不定芽过程的研究中,一些调控愈伤组织产生不定芽能力的因子被发现,然而愈伤组织多能性的分子基础目前还并不清晰。发现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LBD)家族基因LBD16不仅参与愈伤组织的形成,还影响了不定芽从头发生的过程。其功能缺失突变体lbd16-2不同来源外植体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再生不定芽的能力与野生型相比显著下降。LBD16在愈伤组织诱导过程表达上调而在外植体移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后迅速下调,暗示其有可能参与调控愈伤组织多能性的获得。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lbd16-2突变体愈伤组织的发生及其在芽诱导培养基上的细胞分裂迟缓。但发生阶段相当的野生型愈伤组织并未表现不定芽缺陷,证明lbd16-2突变体愈伤组织分裂的减缓所造成的愈伤组织大小较小并不是其不定芽产生缺陷的主要原因。叶片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过程的转录组分析表明,与野生型相比,lbd16-2突变体中根静止中心特异表达的WUSCHEL-RELATED HOMEOBOX5/7(WOX5/7)、PLETHORA1/2(PLT1/2)基因不能正常上调。PLT1/2在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与LBD16的表达相吻合,其双突变体plt1plt2具有与lbd16-2相似的不定芽缺陷表型。据此,推测LBD16可能通过调节PLT1/2等根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愈伤组织的多能性。我们的研究初步揭示了LBD16参与愈伤组织多能性获得调控的分子机制,为更好地认识愈伤组织多能性的分子基础提供了线索,并为农业及生态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撑。  此外,为更好地研究植物器官发生与再生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进化中的演化,建立了石松类植物小翠云(Selaginella kraussiana)体外培养体系,并对该体系下小翠云的器官发生与再生进行了观察。由于目前石松类植物基因组信息并不完善,对小翠云进行了基因组和不同组织(小型叶、根托尖、芽尖及茎)转录组的测序与分析,并从中发现小翠云中存在15个保守的LBD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石松类植物存在与拟南芥保守的Class IB类LBD基因,暗示其在石松类植物中存在保守的功能。LBD基因在小翠云中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也为理解其功能分化及进化提供线索。
其他文献
该研究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对紧穗野生稻与栽培稻间的整倍体杂交后代(2n=24)进行了下列分析:用164个RFLP探讨对67个栽培稻(2n=24AA)与紧穗野生稻(2n=24,CC)间整倍体(2n=24)后代进行分析,
金属硫蛋白-3(MT-3),又称生长抑制因子,特异地分布于脑组织,为金属硫蛋白家庭中唯一具有明确生理功能的成员.MT-3除了具有MT家庭成员的如清除自由基,重金属解毒,参与机体必需
R基因类似物(RGA)法是近几年提出的针对克隆植物抗病基因的技术之一,相对于图谱克隆法而言,它有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等特点,目前已有不少RGA被分离并定位在抗性基因位点上.
为了更好的满足不同行业对于矿石的需求,需要创新找矿技术、增强矿产勘查力度.现阶段所采用的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还存在创新力度不足、应用技术手段单一等问题,除了影响
藻类是石油天然气形成的主要生物母质,也是很有前途的可再生生物能源.该论文结合生物学、有机地球化学和热化学的方法,研究了环境条件对碳酸盐岩形成过程中微藻生长和有机质
分子内和分子间的RNA-RNA相互作用对于RNA发挥正常的生物学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建立了多种方法来研究RNA-RNA相互作用。大多数方法通过化学修饰、酶切或者交联等
综采工作面作业过程中需要不断使用相关支护材料并且及时回撤两巷金属拱形支架和一些其他待上井的材料,与此同时相关机械设备需要对其各部件进行检修、保养及更换,而煤矿井下
对于破碎松软煤岩巷道而言,由于其自身呈现出松软和破碎的状态,再加之矿山压力作用,导致原有围岩弱面纵深拓展,并有新的裂隙产生,围岩状态不好,而且流变时间较长.为了能够提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煤矿行业发展势头猛烈.在煤矿经济建设时,为了保障其长远性和稳定性,应时刻关注项目的施工质量.因此,需要完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手段,为煤矿企业安全
在水稻中,通过多年的研究,目前已经有一部分抗旱、耐盐相关基因包括一些转录因子被克隆,而且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植物抗逆育种中。其中包括发现的锌指转录因子新基因DST,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