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内战》中人民主体思想研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_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国情,从人民利益出发,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基于此,对马克思的人民主体思想深入研究,为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其中,《法兰西内战》中有着成熟的人民主体思想,不仅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奴役;还明确指出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专政下实现了人民主体地位,采取了一系列保障人民主体地位的具体举措。这本著作在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文在学界研究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法兰西内战》中人民主体思想的内容,并立足当代实践阐释其现实价值,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文章除了绪论部分,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阐明了《法兰西内战》中人民主体思想的提出背景。首先,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法国复杂的社会现实这三个角度论述了其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其次,从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有关思想入手,介绍了其对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形成的作用。最后,从发展脉络入手,回顾了《法兰西内战》之前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发展脉络。
  第二章梳理了《法兰西内战》中人民主体思想的基本内容。首先,阐述了《法兰西内战》中对资产阶级奴役劳动人民的批判,揭示了资产阶级对人民劳动的剥削,批判了资产阶级人民主权的虚伪性,揭露了资产阶级对人民思想的奴役。其次,阐释了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人民主体地位的体现,主要是变革生产关系使人民掌握生产资料、打碎旧国家机器实现人民自治、破除宗教思想使人民树立主体意识这三个方面。最后,论述了《法兰西内战》中提出的保障人民主体地位的具体举措,主要是建立工人合作社、人民普选和监督、赋予人民罢免权、进行科学真理教育。
  第三章探讨了《法兰西内战》中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当代价值。《法兰西内战》中的人民主体思想较为成熟,不仅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而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形成。其蕴含的丰富内容,对于今天坚持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推进廉政建设、推动国家治理等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其他文献
长征是党和国家革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党领导下的英雄史诗和自然环境极限挑战下的战史奇观,长征的胜利不仅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和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也证明了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2016年10月,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如期举行,习近平在纪念大会上总结了长征的历史过程和历史意义,对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并为之不懈奋斗。理想信念事关国家的精神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由之前的革命党转变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新生政权和应对各种挑战,中国共产党开始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特别是党的政治纪律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集中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思想成果,并将其作为该时期研究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理论来源,同时,整理概括中国共产党自建党至新中国成立期间关于加强政治纪律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总结其中的经验与不足,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在文化领域有效地开展工作,推动新中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伊始面临的一个重大议题。为此,需要构建一个适合国家文化建设需要的管理体制。为此,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借鉴苏联社会主义文化管理体制、总结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建立的文化管理体制的经验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初步构建了符合新中国发展需求的文化管理体制,并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对适合中国特点的文化管理体制进行了有益
公共权力异化与回归思想是马克思公共权力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揭示了公共权力异化的深刻根源,也指明了公共权力回归的现实路径,深入挖掘马克思的公共权力异化与回归思想,对整体把握马克思公共权力观、推动政治生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法兰西内战》(以下简称《内战》)是论述阶级斗争、国家、权力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著作,其中既包括对资本主义国家公共权力异化现象的猛烈批判,也包括探索公共权力回归、构建工人政府的经
冀东解放区的整党工作,是在解放战争的特殊背景下组织开展的,目的是通过整党,纯洁党的组织,整顿党员干部思想、作风,肃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改进党员干部工作方式,提升基层党组织核心领导力、组织力、号召力,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土改、生产和支前,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关系,为解放东北、华北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  本文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立足于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局和冀东地区发行的报刊资料
学位
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共产主义的研究与探讨往往集中在《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等代表性著作中,而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关注甚少。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态》中第一次将共产主义放在实践的范畴中论述,使共产主义开始从理论层面转向现实的维度,是对以往共产主义思想的突破和超越。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与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度把握历史活动和人类社
学位
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发展历程伴随着马克思哲学变革与唯物史观创立与发展,是马克思世界观变革与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基础。不同时期的人类解放思想,是马克思系统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全面批判资本主义发展方式与科学论证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理论展现。理论与现实发展表明,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具有逻辑严谨的理论体系、时代创新的理论张力等特质。论文深耕《论犹太人问题》,立足现实,系统阐释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体系,深入马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意识形态批判过程中创立和发展的,意识形态批判贯穿于马克思恩格斯整个理论学说。《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完成,是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批判思想的重要著作。在这一论著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将意识形态批判与社会现实批判结合起来考察,系统阐述了自己的意识形态批判思想。  本文针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和一般意识形态的批判,重点分析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上升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深入探究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有助于更好地领悟我国当前的基本经济制度,坚定制度自信。《哥达纲领批判》(以下简称《批判》)作为马克思晚年的作品,是其按劳分配思想成熟化的重要标志,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文在借鉴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托《批判》文本力求全面系统地梳理马克思的按劳分配思想,同
学位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运用唯物史观系统论述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一部代表性著作。该著作详细地论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产生的现实依据,勾勒出共同体存在的主要三种形态,分别是“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虚幻共同体”以及“真正的共同体”。本文首先对《形态》中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对以上三种共同体形态进行具体研究,认识到人类社会最终实现“真正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