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圣人观新探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kks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格是思想的承载者。对理想人格的关注与探究,不仅是汉魏之际思想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是正始玄谈的核心论题,在笔者看来,也是王弼哲学运思的逻辑起点。王弼着眼于自然与名教之间的内在矛盾,会通儒道,以道家自然本真来化儒家道德之伪。但若因《老子注》中的“贵无”、“崇本息末”而认定王弼推崇以老庄思想为基调的圣人样态,未免有失偏颇。本文认为,王弼虽主张“贵无”,但不“贱有”,其所言“无”也并非“虚无”,而是一种无形无象、无所偏系而又备载万物的存在。此外,在《周易注》及《论语释疑》中,王弼更多地强调圣人能执中、至诚,故而能够济民感物。因此,王弼的圣人观更多地呈现出了儒家式的圣人面相。本文以王弼所著《老子注》、《周易注》及《论语释疑》为基础,通过对王弼所论圣人区别于贤庶的特征及圣人形象进行解析,试图较为全面深入地分析王弼圣人观的内容、特点及其影响,进而比较全面地展现王弼儒家式圣人观的思想图景。围绕这一思路,本文的主体将分为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阐述王弼圣人观的理论渊源。以魏初的才性之辨切入,考察才性与德行的关系,对人物品鉴进行阐述,并通过对刘劭《人物志》中所论的圣人以及何晏的圣人形象进行分析,并对其理论存在的困境与缺陷进行分析,展现王弼构建理想人格的理论渊源。第二部分将对王弼的圣人观的内涵进行体系性的梳理。已有研究一般从“圣人有情”与“圣人体无”两方面来阐说王弼的圣人观,本文则基于对王弼《老子注》、《周易注》及《论语释疑》的分析,以圣人与贤庶之间的异同入手,从圣人的智慧、德行、性情、境界四个方面深入探讨王弼圣人观的基本内容。具体而论,主要从“神明研几”、“久行其正”、“应物而无累于物”、“圣人体无”这四个方面阐释王弼圣人观的内涵。第三部分探讨如何成圣这一问题。通过阐释王弼所论执中与致诚的内涵,揭示这两者与圣人人格的关系。这一部分将论证,虽圣人与贤庶之间有区别,但圣人人格并非先天而成不可企慕,这种区别的关键在于圣人能够执中、致诚。一方面,通过执中,达到心存公义、无所偏私,圣人就能够不以物欲累心,处事不失其正。另一方面,通过致诚,与天地万物相感通,圣人即能够博施天下,济民济物。第四部分讨论王弼儒家式圣人的倾向及其影响。通过对王弼圣人观与儒道关系入手,通过对王弼的圣人形象及成圣途径进行分析,揭示王弼圣人观中的儒家化倾向,并进一步阐释王弼圣人观对后世圣人人格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使用明胶海绵(GS)颗粒和聚乙烯醇(PVA)颗粒行支气管动脉内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近期疗效。方法 A组:选取本院40例急性大咯血患者,先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使用
目的:观察人参总皂苷(ginsenoside,Gs)和小檗碱(berberine,Ber)对肿瘤细胞分泌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和前列腺素E2(prostag
本文以国家豁免原则和国际强行法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理论和司法实践的分析,笔者对当前关于二者关系的论述,尤其是程序和实体的区分方式,进行了批判。在此基础上,笔者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步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依据Northam城镇化发展曲线分析,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中级阶段,预计未来10~20年时间里,
<正>课堂上,老师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读出各自独特的体验。多样的形式,释放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同的语调,不同的感觉,喷涌而出,使教
目的:评价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发生感染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5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发生感染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旅游业作为全球标榜的“无烟产业”典型代表,近年来发展势头极为强劲,旅游上市企业是行业内的“旗舰部队”和“排头兵”,需肩负起推动国内旅游产业升级、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
随着中国安防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政策对这一行业的大力支持,DH公司正处于一个快速而激烈的竞争状态中。使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手段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DH公司立
在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科技进步,带来了事件营销传播媒介的深刻变革:网络事件营销成为事件营销的一个新分支,并有着巨大潜能和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在网络的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