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间接言语行为,这一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自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问世以来,一直是语言学家们研究的热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认知方面研究这一语言现象。转喻,同隐喻一样,是一种认知机制。它是人类一种基本的认知手段,对于人类推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间接言语行为的研究离不开转喻。Thornburg和Panther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把言语行为视为一个由几个时段组成的行为场景,从而揭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本质,为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Hernández和Ruiz deMendoza认为,话语的生成和理解不能不考虑权势、损益度、选择的自由度等语用参数。他们在Thornburg和Panther行为场景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修正,以纳入上述语用参数。王寅教授也针对前人的理论模型之不足提出了“事件域认知模型”的分析方法。事件域认知模型兼顾了线性和层级分析,适用于动态和静态场景,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可用于解释概念结构和句法构造的成因,以及语义和交际层面中诸多现象,也可以对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机制做出清晰明了的认知解释。指令类间接言语行为一直是间接言语行为中的热点话题。虽然王寅教授提到事件域认知模型可以用于分析指令类间接言语行为,但并未具体阐明其运作机制。本文以王寅2006年出版专著中提出的事件域认知模型理论为理论支撑,辅以Thornburg和Panther的言语行为转喻理论,试图建立一个指令类言语行为的事件域认知模型,用以具体阐述在事件域认知模型的框架内,人们如何生成和理解指令类间接言语行为。本文还对事件域认知模型内不同成分的转喻力度,和影响间接指令的语用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对语用参数的比较,对不同类型的指令类间接言语行为,如请求,要求和建议,进行了阐释和区分。通过研究发现,事件域认知模型能够为指令类间接言语行为建立一个清晰明了的转喻理解模式,揭示了听话者为什么能够迅速理解间接指令,理解说话者的言外之意。从而说明转喻是人们话语生成和理解的潜在机制,证明了指令类间接言语行为转喻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