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中国散文中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sad_pacif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散文吸收中国古代散文及外国散文的精华,在五四以来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冰心等散文大家开拓的广阔天地的基础上,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创造了三十年来散文的辉煌成就,这与个体生命的解放是分不开的。透过解读新时期散文,理解散文中表达的生命意识,关注新时期散文中表现的生命个体,为文学、人学补充新鲜的血液是我们文学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从生命哲学的角度解读新时期散文中的个体,了解个体的生命意识,是研究新时期散文的一个切入点。导论对“新时期散文中的生命意识”进行界定,并对论题产生的社会契机和文体因素展开论述。生命意识是个体生命对于自身存在及其意义和价值的体认和感悟,在新时期散文中它表现为个体生命摆脱对政治的依附,以文化和审美的方式建构和展示个体生命的独立和尊严。它具体表现为对个体生命情感世界的重新体认,个体与故乡及自然的休戚与共,以及对个体生命人生旅程的感悟、生存痛苦与焦虑的宣泄及个体生命价值的思考等。新时期,伴随着改革开放出现了思想解放运动,这是个体的生命意识苏醒与重新建构的历史契机。文艺从政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散文作家重新获得了抒发个人感情、表现个体性情的话语权力,个体的生命在创作中又回到中心位置。另外,散文没有自己的文类规范,这为创作者提供了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使创作者享受到恣意创作的欢欣。社会的发展及散文的特有文体特征使新时期散文中的生命意识得到张扬。第一章探讨新时期散文中生命意识的重新发现与建构。新时期散文从哀祭散文发展到新散文,知识分子从能够比较自由地抒发自己的心声到对散文文体的自觉创新,可以看出作者生命意识的逐渐恢复、确立、张扬过程。新时期散文中的生命意识体现为生命的本体发现、文化建构和审美抒写三个维度,三个维度彼此融合,使日常存在的生命有了意义,使生物个体成为文化主体与审美主体,并走向自由的精神境界。散文也由此成为个体生命为自己拓展的诗意居所。首先是生命的本体发现。新时期散文既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对个人的发现,自我意识得到重建,又汲取了中国文化中的仁爱传统,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人及其他生命,达到生命与生命间的契合与和谐。伴随着“四人帮”的倒台,人们从狂热、虔诚、幻灭中苏醒,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历次政治运动及文革中备受打击的知识分子,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命运,他们的自我意识就在对自身命运的省察中复苏并建构起来。年轻学人朱学勤、林贤治、王尧等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还原文革,他们的自我意识在对民族灾难的自觉承担上显现出来。身体是人赖以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出发点与媒介。周涛对肉体进行审美描述,南帆与萧春雷对躯体进行了知性思考,周晓枫对身体进行求真的探索,郑小琼、王十月的“打工散文”和夏榆的反映窑工生活的散文里,身体备受凌辱。他们以自己的身体为支点,感受到了一份实在。人重视自我的存在,更要重视“他者”的存在,苇岸、刘亮程等作者对自然社会中的生物的关爱与体悟细致入微,展现出作者的人文情怀。其次是生命的文化建构。文化对生命具有塑造作用,中国新时期散文作家由于学识、经历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面貌:老一代学者的睿智、中年学者的深刻、年轻学人的激情都带有人生积淀的痕迹,文化对个体生命的建构又使他们都善于思考,基于现实及历史的思索是他们共同的特征,这也赋予他们的散文作品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再次是生命的审美抒写。新时期的散文作者由于对传统散文模式的突破和对散文文体的重新建构,表现出对审美人生的追求,确立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对情景的精心营造和设置、对意识流动的描写打破了桎梏散文自身的壁垒,形成开放的格局。在话语方式的选择上,许多作品对话与独语并举,形成生命间的交融回还。在语言运用上,老生代散文善于运用整齐的四字短语和古体诗词;年轻一代作家如李存葆、余秋雨等往往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方式,使语言整齐中富有变化,这反映出他们不同的生命特征和文化阅历。第二章探究个体生命对家园的寻找与回归,求索人与自然和谐的诗意家园。新时期散文作品中充满了作者对故土的依恋与牵挂,作者在与故土血脉相连的书写中找到了个体生命存在的精神家园。季羡林、汪曾祺、贾平凹、莫言、张炜、摩罗等作家以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故乡的挚爱与怀念。故乡是张炜对抗物质世界的根据地,是莫言创作的素材,故乡成全着贾平凹作为一个作家的存在,同样也影响着汪曾祺的文学观念和文学风格。作为农民的儿子,摩罗等作者的作品中流露出对故乡的一种感同身受的疼痛,一种设身处地的悲悯。季羡林的散文回忆了自己求学在外时对家人、对祖国的牵挂和思念。而漂泊者的心永远与故乡连在一起,作为自然整体的一分子,作者不仅在对自然的沉醉中恢复了个体的自然感受力,而且在人与自然的反思中,重新确立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个体生命在与自然的交融中,精神世界更加丰富。韩少功向往一种融入自然的生活,一种自由和清洁的生活,他在这神奇的自然面前,听到了来自大地的遍地应答,消弭了城市生活中形成的孤独和焦虑。把自然中的一切诸如山、水及一切生灵等都看作生命,与它们之间建立一种默契,这在楚楚等作者的游记中体现得较为突出。生态散文作者如李存葆等对人类扼杀自然生命的种种劣行进行了尖锐的抨击、执着的追问和深刻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热切呼唤人类的群体意识,呼唤人类要真正爱护自然,尊重自然。西藏因其奇特的高原景观、神奇隽永的传说、神秘的宗教、虔诚的教徒等特征而成为一个值得凝视的地方,人们在凝视西藏的过程中,不仅得到情感的愉悦,而且在思想、心灵等精神上都有新的建构。来自珠穆朗玛的本族写家还原了一个具有民族特征的藏文化,马丽华在对西藏的书写中,完成了自己从一个西藏的“他者”到“我们”的身份转换。第三章对个体生命在家庭与社会关系的生存书写中,探讨个体的情感指归。新时期散文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无论是书写两性之间、家庭成员之间、还是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烙下印记的人物,都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共鸣和同情。女性散文作者以确立自己的性别存在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生命意识。探讨两性相处的艺术,向往心心相印的爱情是新时期散文的重要主题。而王小波、徐晓的爱情描述告诉我们:现实中的爱情依然美好,性情契合的生命能够彼此承担;杨绛则彰显出独立女性生命的尊严。长辈对子女,有超凡脱俗的亲与爱,子女能够理解并超越父母,平等互爱的新型家庭伦理关系建构起来。李辉对《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重新解读,梁衡抓住瞿秋白的人格进行的建构,黄永玉以艺术的笔调描述的比他老的老头儿,王蒙不成样子的怀念,都是作者用今天的眼光对人物的重新审视。所有的人物都因为融入了作者的眼光、情怀而获得了生机和活力。第四章梳理个体生命的人生感悟,探讨个体生命的生存理想。在物质化的今天,有尊严、有灵魂的精神生活依然是人们追求的目标,精神体现出生命的价值和尊严。精神生活是一个无限敞开的过程,新时期散文思考自己的人生旅程,在困境中思索活着的意义,追求个体生命的价值。尹慧和梅洁的童年叙写使个体生命的存在充满了温暖,牛汉和胡廷武在对童年的回忆中,分别创造了一个诗意的世界和一个自然而幸福的世界。青春是敏感的时期,社会的变化给每一代青年留下了印记,但是社会的转型也窒息了青年的激情和幻想,散文中少年老成的面孔多,朝气蓬勃的心灵少,这是新时期散文的遗憾。中年作者如贾平凹、谌容、艾云等感到了困惑与无奈,老年人却做到了“令人惊奇地出色”!能够正视死亡、主动思考死亡是新时期散文作者的共性,在思考中体现出生命的达观与通透。面对生存的困境,汪曾祺随遇而安、季羡林主动应战,乐黛云追求生命的尊严。史铁生对生存困境的思考,建立在自己对苦难的担当上,他的思索穿透苦难的迷障,走向生存的终极。新时期散文中少有反映命运无常的作品,马瑞芳和李存葆的两篇散文是特例,这是对个体生命生存现状的进一步探求和思索。人是精神生活的存在,人的本质是由精神建构及精神生活的状况来决定的。王小波强调一定的物质基础对个体尊严的重要性,韩少功追求的是有灵魂的生活,是在拜金的社会中对精神的坚执。刘小枫的“怕”和“爱”,体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在物欲的社会中对精神生活的不懈追求,杨绛在读书中得到了一般人难以体会到的自由与自在,更在读书中贯通了时空,把个体的生命汇入到人类的生命之流中。新时期散文中的生命意识最重要的特征是自我意识的张扬以及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重新审视,其次在人与人,人与自然和故乡及人与自我的叙写中,体现出生命的关联性与整体性。但是在新时期散文作品中,身份歧视有着真实的表达,这是作者缺乏爱心和同情心、缺乏人道情怀和人文素养的体现,它显现出作者人格构成中的“小”来。张扬自己的生命意识,同时又能使其他个体的生命意识得到张扬,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其他文献
中国的传统木构建筑是世界唯一的木结构建筑体系,它穿越五千年的文明历程,凝聚着中国人的勤劳与智慧,蕴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气质,是中华民族一件璀璨夺目的艺术作品。柱础石作
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严峻的挑战。金融创新在规避风险、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也对金融监管和传统的会计理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目前的会计理论和监管体
基于我国建设现代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对当前国内外学者有关农业技术转移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找到研究成果的侧重点和疏漏之处,为农业技术转移的深入研究提供参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城市化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全球化、信息化”、“环渤海经济圈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中城市群一体化”这些大机遇就摆在沈阳面前,
配电系统可靠性是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及其可靠性的集中体现。对配电系统可靠性的研究和应用,是保证供电质量、实现电力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和改善电力工业生产技
目的:肿瘤干细胞是存在于肿瘤组织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是肿瘤形成的起始细胞,维持肿瘤生长,是肿瘤复发转移的根源。通过对肿瘤干细胞的分选鉴定可以使我们能更清
网架结构是一种较好的大跨度屋盖结构形式。它具有空间受力、节省钢材、空间刚度大、建筑高度小、便于业化、定型化、建筑造型美观等优点,在国内外中以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
背景网络游戏已成为青少年群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此造成的网络游戏成瘾(internet game addiction)给他们带来的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心理学家、教育工作者及
本研究运用深度访谈法、文献法与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以认同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为视角,以拾荒者在面临他人对其身份持有强烈的社会歧视和偏见的情况下如何建构自我身份为核心研
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机动车总保有量逐步递增,道路交通流量随之增加,道路交通状况每况愈下。加之驾驶员素质较低下、道路交通管理不善等原因,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与日俱增,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