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记》看司马迁对先秦文学观的继承和发展——以《屈原列传》和《司马相如列传》为例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0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古文学是整个中国文学发展的源头,这一时期包括先秦和秦汉两个文学发展阶段①,第一阶段先秦文学所呈现出的文学发展特点概括的说是一个尚处在萌芽、混沌而又未臻独立的文学状态。文学在此发生、发展不能呈现出较为纯粹的面貌,就散文领域而言这主要表现为文史哲不分。在这种人文混一的文学发展时期,文学面貌所呈现出的中国文人对文学的认识、理解、也即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因之而显现出宽泛、散漫,富于包融性。(对后世,这种富于包容性的文学观念对于司马迁在《史记》的创作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时至两汉,文化渐进,即上古文学的第二个阶段——秦汉文学发展阶段,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受先秦文学观念影响和时代局限性所致,文学观念虽有进展但仍比较模糊,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中国文学观念演进的过程中②,两汉文学既是对先秦文学观念的总结和发展也是对后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观念渐趋正确化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关键时期。所以这一时期既不像先秦文学观念的宽泛也不像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观念的纯粹,它是一个过渡时期,随之文学观念所呈现出一种介于模糊与纯粹的区间状态。就像胡适先生提出的“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作家他的文学观念具有这一时代的特性与局限性,在这一具有时代特性和局限性的文学观念所支配下产生的《史记》这一文学作品也就必然烙有这一时代文学的特点。《史记》文史性并包这一特性,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史记》文史性并包,主要表现在:一、《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和以“实录”精神为宗旨来撰史,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这也是学术界所公认的《史记》所具有的历史性;二、司马迁创立《史记》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中,把述史从以事件为中心转到以人物为中心,不但为写人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也在文学领域创造出了传记文学这个新品种。这种转变就决定了它的主体部分(纪、传部分)主要是写人;而文学就是人学,也主要是写人,这样,《史记》在所写内容、对象上便和文学有了交叉,有了同一性。此外,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司马迁尤为讲究语言艺术,这一点也付予了《史记》文学性的一面。  本文针对《史记》中文学性的一面进行研究,通过《屈原贾生列传》和《司马相如列传》中司马迁在对屈原、相如两位“文人”的记述中所呈现出的文学特点来阐释司马迁在受先秦文学观念的影响下所产生出的特有的文学观。
其他文献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存在偏科的现象,对偏科的原因和纠偏的方法和措施做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According to my own teaching practice, we summa
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经济体制转换,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消费性的大众文化逐渐成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生活的主潮.面对这种新兴的文化氛围,如何去界定,如何去评价却存
在弗莱的批评思想中,神话,原型两个概念是贯穿始终的,本篇文章就是紧紧围绕神话、原型这两个概念,勾画弗莱批评思想的发展概况的。  作为一位批评思想家,弗莱特别强调批评的独立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至文革前,涌现了大量描写中国新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革命叙事作品,《虹》与《青春之歌》就同属这类作品。这两部长篇小说的写作时间相距二十多年,但
本文以词典释义为基础,运用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语用学以及其它语言学理论的知识,以语义为研究中心,对小范围的定量语料(从《现代汉语词典》摘取的200个反义复合词)进
塑性较低是传统马氏体钢热成形件的缺点之一。本文采用上模具水冷,下模具带温(200℃)的思路进行热成形试验,检测了热成形过程中的温度曲线和热成形件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兆功能实现ATM交换,以及如何使用嵌入式阵列模块(EAB).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to exploit the megafunctions of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中国近现代乌托邦小说以展现未来社会,描绘理想的“新中国”为内容,他们在作品中建构的君主立宪政体、民主共和政体和其他政体的国家,都实现了自由、民主、富强,描写了未来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