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志愿服务的动员方式与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泉城义工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rl111shi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员方式对于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志愿服务动员方式的研究是动员机制研究的重要一环,转型期中国志愿组织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动员方式与效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依托网络社会中资源、信息的互换与传播,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也愈发繁荣。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志愿服务动员方式的演化过程及其现有手段;第二,网络志愿动员发生的基础、条件和特征规律;第三,互联网对志愿服务动员方式产生的影响。  互联网背景下的志愿服务动员是一种“少数人的大付出”推动“多数人的小付出”的过程,互联网在其中担当起宣传和动员阵地的作用,利用杠杆原理聚集力量驱动社会资源的高效率对接。曾有学者将媒介看作是社会形态区分的关键和标志,认为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和广泛传播都会引发社会生活和工作行为模式的改变,且根据传播媒介的相异之处,网络媒体可称为第四媒体。这类媒体最典型的特点是跨时空性、交互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杂且难辨真伪等,这些特征驱动着网络成为新时期志愿服务依赖和惯用的有效媒介。  一种现象的产生和发展必赖于文化、经济、政治、技术等方面的基础支撑。在互联网环境下,志愿服务动员方式的运行离不开社会文化的积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增强,这些基础力量的不断勃发为志愿服务网络动员提供可能性。本文以互联网信息时代和中国社会转型为宏观背景,以济南泉城义工组织为研究案例,运用了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对志愿服务动员方式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进行了定性研究,系统阐述了志愿服务动员方式的历史演变和互志愿服务网络动员的类型,并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志愿服务动员方式的基础、特征和影响开展了全方位的探讨。研究发现,志愿服务网络动员表现出动员速度更为便捷、动员资源更加广泛、动员双方互动性强、参与者认同感高、线上线下精英重叠、参与者组织松散、动员策略等系统成熟等特征。除此之外,互联网对志愿服务动员方式的影响也是本文欲重点探究的地方,通过较长时间段的调查和对组织内部志愿者的走访,发现互联网志愿服务动员方式的影响主要为对志愿服务传统动员方式、对动员主体和动员客体等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试分析动员功能的局限性,指出网络动员的不适度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度动员和动员不充分这两点上,还进一步指出网络极度自由易于产生极端行为,会对社会发展的健康运行形成不良影响。
其他文献
自1993年我国发起志愿者行动以来,我国志愿者服务组织的规模不断扩大,其涉及的服务领域也日逐渐增多。这些有目共睹的成果在社会各个方面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显示了志愿
最近几年,我国农村高额彩礼现象逐渐成为媒体和学界探讨的热点。由高额彩礼引发的“因婚致贫”“因婚返贫”“光棍村”等社会问题日益困扰着政府和普通百姓。传统的谈婚论嫁
伴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我国城市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职业群体—大学生农民工,他们来自农村,学历在大专及以上,目前在环境差、收入低的次级劳动力市场从事着和农
本文对活性炭管中三苯的解吸测定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试验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活性炭管中三苯的解吸效率进行总结,希望以此促进人们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使活性炭在对空气中其他毒物进行吸附中有更大的应用,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城乡居民的生育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适龄儿童日趋减少。因此国家决定撤消农村分散的教学点实行集中办学,这无疑会对最直接
高处作业在建筑施工中较为常见。其危险性大,作业场所复杂多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事故。因而建筑企业对高处作业的安全管理较为重视,安全防范措施也落实较好。然而,在工矿企业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以及社会结构转型的必然要求,我国的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开始蓬勃兴起。就南京地区而言,从2009年5月公布的数据来看,注册志愿者已迅
旅游地地方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地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的本质就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地方文化是旅游地中最富有内涵、最为生动、最具有魅力的部分,是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在现阶段,实现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最终出路,这也是构建社会
何秀超在《瞭望新闻周刊》2008年第28期撰文指出,领导干部应着力培养提高以下五大能力:一是改革创新能力。要具有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