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4a1在斑马鱼造血发育中的功能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y2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再生障碍性贫血(Diamond-Blackfan anemia,DBA)是一种典型的人类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先天性红细胞发育不全。前期研究在DBA患者血液中发现基因NR4A1(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4 group A member 1)的表达显著降低,推测NR4A1的表达降低可能与血液系统发育及DBA疾病发生相关。斑马鱼早期可以不依赖于心血管系统存活,胚胎透明方便观察,因此广泛应用于研究造血发育过程。本论文以斑马鱼为研究对象,构建nr4a1基因敲低和基因敲除斑马鱼模型,研究nr4a1功能失活对斑马鱼造血发育过程的影响及与血液疾病的关系。利用注射morpholino的方法构建nr4a1基因敲低斑马鱼模型,同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获得可稳定遗传的nr4a1纯合突变斑马鱼品系(nr4a1-/-)。此外,通过斑马鱼整胚原位杂交、实时荧光定量PCR、邻联茴香胺染色和荧光标记斑马鱼活体观察等实验方法检测nr4a1基因功能失活对斑马鱼造血发育的影响。本论文首先研究了nr4a1基因在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时空表达,结果显示:nr4a1主要在斑马鱼的头部、血管和血液发生区域特异性表达,提示其可能与斑马鱼血液发育相关。接下来构建nr4a1基因敲低斑马鱼模型并观察到造血发育异常,结果显示:与对照组胚胎相比,nr4a1基因敲低的胚胎造血干细胞、血红蛋白以及髓系细胞显著减少。同时构建nr4a1-/-斑马鱼观察到造血发育异常,结果显示:与野生型斑马鱼相比,nr4a1-/-斑马鱼的初级造血过程红细胞特化以及血管生成和发育没有受到影响,但在次级造血过程中,nr4a1-/-斑马鱼造血干细胞减少,红细胞和珠蛋白标记基因表达增多但血红蛋白含量减少,髓系细胞和淋巴细胞明显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nr4a1-/-斑马鱼中血红蛋白的减少可能是由于血红素缺失所导致而非珠蛋白的减少;在nr4a1-/-斑马鱼中,Epo/Jak2/Stat5/Gata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调控红髓系的发育平衡。综上所述,斑马鱼nr4a1基因功能失活影响造血系统的发育,导致造血干细胞明显减少,并伴随着红系、髓系和淋系细胞等增殖异常。nr4a1基因表达降低导致的血液系统表型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为全面系统地认识nr4a1介导的造血干细胞早期发生和分化的调控机制,进而挖掘和拓展先天遗传性血液干细胞疾病的研究、预防和诊治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负荷密度不断增加。而大城市交通、能源、通信等管网密布、地价超高,常规配电系统已面临高密度配电的瓶颈。高温超导电缆因其高密度输送电力的能力,可为提高大城市配网配电密度提供一条新的技术途径。但是,在配网中引入超导电缆,除了超导电缆本身的技术问题之外,在超导电缆的保护、配电网的负荷调配等方面也存在若干技术难题。配电网中发生短路故障时,线路中可能会流过数十倍于额定电流的故障电流
目的:不同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之间的作用机理、内分泌环境以及用药方法均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尚不清楚它们的最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扳机时机是否一致。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三种常见促排卵方案中,不同的优势卵泡比例(Dominant follicular proportion,DFP,即扳机日≥18 mm卵泡数比≥14 mm卵泡数)与卵母细胞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三维传感器的飞速发展,三维点云因其蕴含丰富的形状信息在自动驾驶、机器人、逆向工程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其中,三维点云目标识别及其拓展是当今点云研究中的关键技术与研究热点。然而,点云是一种稀疏无序的不规则数据结构,要捕捉其底层形状进而获取目标类别信息仍相当具有挑战性。现今,基于点云层次结构表达的识别网络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捕获点云形状的能力依然有限。同时三维数据集存在数据样本少、数
超精密机床需要高精度的运动控制才能够实现超精密加工,而直线电机由于可以直接输出直线运动,便于提高运动精度,所以逐渐应用于超精密机床。本文以直线电机进给轴为对象,以提高其跟随性能为目标,研究其自适应控制算法。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通过最小二乘法辨识获得了直线电机的模型参数,建立了直线电机的数学模型;设计了PID+前馈控制器,利用粒子群算法完成了PID参数的整定,基于误差补偿确定了前馈参数;利用So
由于地球大气湍流的存在,大口径地基望远镜的观测效果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配套的自适应光学技术应运而生。而为了配合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工作,担任提供人造导星的任务,激光导星发射系统不可或缺。传统的激光导星发射系统大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没有通用的结构与设计方案;激光导星系统为激光传输系统,在以往的设计过程中,通常没有考虑到物理光学传输的影响,设计的框架与优化方式均建立在以几何光学传输为基
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然而传统复合材料成形方式难以满足应用领域对复合材料成形的需求。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是增材制造技术的一种,利于进行材料结构设计的实现。本研究基于Ti/SiC反应体系,使用SLM方式直接成形Ti-Si-C复合材料,探究了材料成形机理以及激光参数、激光重熔工艺与结构设计方法对于成形材料相组成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数据不断涌现,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大数据进行深度融合、分析和挖掘,帮助人们从多角度研究城市系统,实现城市数据化和智能化目标。当前我国发展由增量向存量发展转变,城市空间研究对象从单一物质空间向城市复杂系统转变,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将城市空间、人和数据科学紧密结合。但是在追求空间研究精细化和数据化的过程中,研究目标逐渐向技术方法倾斜,导致人本主义缺位。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筑密度升高,城市地面绿地空间急剧减少。垂直绿化因可高效增加城市绿量被广泛关注。其中,建筑活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垂直绿化手段。已有许多研究证明,建筑表面活墙的使用,能有效阻挡太阳辐射,降低室内外热量传递,减少建筑能源消耗,改善周围空气质量。活墙系统由于其植物、基质等组成带来的非稳态传热,导致热工性能难以准确估算。已有学者建立了初步的活墙传热数值模型,并对其中的冠层、基质、风速影响等
由于环境温度变化和数控机床加工时的摩擦,机床会产生热变形,进而导致热误差,降低加工精度。为了降低热误差的影响,通常采用空跑预热或加工中重新对刀的方式,然而这会导致加工效率受到严重影响。热误差具有时间序列特性,而现有的热误差模型往往未考虑时间序列特性。此外,现有的热误差模型大多只考虑了温度数据,需要安装大量温度传感器,温度敏感点筛选费时费力,在实际加工中难以实现,且不同的机床温度敏感点也不尽相同。另
在控制系统中,由于环节之间关联的突变、工作器件的故障等异常因素往往会导致系统结构和参数的突然改变,为了保证系统控制精度,学者们常常通过马尔科夫过程对这些突变进行定量描述,即马尔科夫跳变系统。在其控制问题的研究中,由于外部噪声、数据丢失等因素的存在,原系统的模态信息常常不能及时且准确地获得,如果采用同步控制器,控制器模态与原系统模态不一致而导致控制效果退化。为了使控制器设计不依赖于原系统的精确模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