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猕猴食土行为初步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gb775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规律(activity pattern)和时间分配(time budget)是指动物结合环境条件和生理需求进行的各项活动,并对各活动类型进行合理的时间分配。气候及日照强度变化、动物自身消化生理及形态特征、食物资源、社会因素、种群因素等等,都是影响动物活动规律和时间分配的重要因素。了解动物的活动规律及时间分配,是动物行为生态研究的重要部分,也是探索动物的环境适应性的重要内容。食土行为是在许多哺乳动物(包括灵长类)普遍存在的一种主动取食土壤的行为。食土行为在何时发生、有何规律以及其功能与意义,都是非人灵长类动物食土行为的重要研究内容。为探究上述问题,于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以栖息于河南省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管理局所辖的五龙口地区的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 tcheliensis)为研究对象,对其食土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主要包括:1)采用扫描取样法(scan sampling)进行行为取样,利用瞬时记录法(instantaneous recording)进行数据记录,采集休息、觅食、移动、理毛、食土和其他等行为类型数据,以分析太行山猕猴的活动规律和时间分配、食土行为的节律性及相关影响因素;2)利用焦点动物取样法(focal animal sampling),结合连续记录法(continuous recording),进行目标群个体食土行为的跟踪观察并辅以拍摄视频,以分析太行山猕猴食土行为特征;3)采集太行山猕猴所取食土壤及未取食土壤样品,以分析太行山猕猴取食与未取食土壤性质及成分的差异,检验以“食土补充铁元素假说”为代表的“补充假说”和以“胃酸中和假说”为代表的“保护假说”。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生态旅游区太行山猕猴活动规律和时间分配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以太行山猕猴WLK-1A群、WLK-1B群、WLK-2群和WLK-3群为对象,采用扫描取样法进行行为取样,利用瞬时记录法记录数据,以探究五龙口地区太行山猕猴的活动规律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1)休息、理毛、移动、觅食、食土和其他等6种类型行为在各月均可观察到,不同行为在不同月份活动时间分配不同。休息在1月(47.86±21.88%)最高,4月(31.51±19.07%)最低;理毛在10月(38.07±19.36%)最高,6月(8.50±11.86%)最低;移动在8月(25.34±20.97%)最高,9月(12.72±15.08%)最低;觅食在6月(24.51±21.87%)最高,10月(3.46±5.06%)最低;食土在9月(0.66±2.85%)最高,2月(0.10±0.84%)最低。2)太行山猕猴的活动规律与时间分配在不同季节存在显著差异。休息在冬季(44.29±21.89%)所占比例最高且显著高于春、秋季(P<0.05),春季(38.19±19.95%)最低;理毛在秋季(31.66±19.51%)所占比例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季节(P<0.01),夏季(10.88±14.58%)最低且极显著低于其他3个季节(P<0.01);移动在夏季(23.47±18.70%)所占比例最高且极显著高于秋季和冬季(P<0.01),秋季(13.74±14.55%)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3个季节(P<0.05);觅食在夏季(15.10±17.18%)所占比例最高,秋季(7.18±9.55%)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3个季节(P<0.05);食土在夏季(0.39±1.64%)所占比例最高,冬季(0.13±0.86%)最低且显著低于夏、秋季(P<0.05)。太行山猕猴的时间分配在不同月份和季节均存在波动性,且以休息行为为主导,其次为理毛或移动,再次为觅食行为,食土行为的时间分配则较低。2.太行山猕猴食土行为的月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以太行山猕猴WLK-1A群、WLK-1B群、WLK-2群和WLK-3群为对象,采用扫描取样法进行行为取样,利用瞬时记录法采集数据,探究太行山猕猴食土行为的月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太行山猕猴食土行为的发生比例在不同月份间存在差异,以6、7和9月略高于其他月份,分别为5.68±18.84‰、6.41±23.86‰和6.63±28.49‰;2)群体水平和成年雌性太行山猕猴食土行为发生比例与月降水量(群体:R=0.82,t=4.59,P=0.001;雌性:R=0.78,t=3.94,P=0.003)、月均高温(群体:R=0.61,t=2.41,P=0.037;雌性:R=0.66,t=2.81,P=0.018)、月均低温(群体:R=0.61,t=2.38,P=0.038;雌性:R=0.61,t=2.43,P=0.035)和月均温(群体:R=0.61,t=2.44,P=0.035;雌性:R=0.64,t=2.64,P=0.025)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太行山猕猴在产仔高峰期后的2-3月和交配高峰期之前1个月均出现食土行为高峰。太行山猕猴食土行为的月变化与气候因子和繁殖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3.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太行山猕猴食土行为分析于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以栖息于济源五龙口地区的太行山猕猴WLK-1A为对象,利用焦点动物取样法结合连续记录法,采集WLK-1A群内个体的食土行为数据,探究太行山猕猴食土行为的特征。结果表明:1)猕猴在7个食土位点间取食土壤频次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取食位点食土频次和百分比由高至低依次为:D区域(144次,34.04%)、B区域(120次,28.37%)、C区域(67次,15.84%)、E区域(62次,14.66%)、A区域(16次,3.78%)、Z区域(12次,2.84%)、F区域(2次,0.47%);2)太行山猕猴各性别-年龄组单位时间内食土频次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单位时间内平均食土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亚成年组显著高于成年雌性组以外的其他3组(P<0.05),婴幼组的平均食土量显著低于少年组、亚成年组和成年雌性组(P<0.05);3)各性别-年龄组平均食土持续时间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婴幼组的食土行为持续时间极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1)。太行山猕猴偏向选择伴有大量片状岩石的褐土性土壤和红黏土。太行山猕猴不同性别-年龄组的食土行为存在差异,成年雌性组和亚成年组的食土行为不论是在食土量方面,还是在平均食土持续时间上,均具有较高的水平。4.五龙口地区太行山猕猴所食土壤分析于2018年7月9-10日和2018年10月9-10日,分别采集太行山猕猴所取食土壤位点的土壤10份/月,并采集食土位点临近区域2-4 m处未取食土壤10份/月作为对照组。采用ZD-智能款pH检测仪测定土壤pH,采用冷冻干燥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并利用YF-3000型土壤养分测定仪检测土壤成分,以探究食土行为的功能。结果表明:1)太行山猕猴所取食土壤中有效钾含量(7月:242.6±53.01 mg/kg;10月:269.97±39.71 mg/k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月:499.90±203.06 mg/kg;10月:667.10±158.30 mg/kg),且仅7月所取食土壤铵态氮含量(39.50±24.24 mg/kg)显著低于对照组(50.52±12.93 mg/kg),但含水量、速效磷、有效铁和有效铜与对照土壤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P>0.05),该研究结果不支持以“食土补铁元素假说”为代表的“补充假说”;2)太行山猕猴所取食土壤pH(7月:6.26±0.38;10月:6.72±0.29)显著低于对照土壤pH(7月:6.74±0.41;10月:7.45±0.57),该结果不支持解释食土行为的“胃酸中和假说”。基于太行山猕猴和其他地区猕猴均偏向取食酸性土的结果,本文提出解释猕猴食土行为的的“补酸假说(acid supplement hypothesis)”,即猕猴通过取食偏酸性土壤以调节胃肠道等功能。综上,太行山猕猴通过调节活动时间分配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其食土行为属低频行为并受到气候因子和繁殖状态的影响,且成年雌性和青少年猕猴更频繁的取食土壤;太行山猕猴的食土行为不支持“胃酸中和假说”以及以“食土补充铁元素假说”为代表的“元素补充假说”,提出猕猴食土行为的“补酸假说”,但需要进一步验证和机制探索。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及失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358例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导管部位分为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及股静
目的通过术前护理干预,提高剖宫产产妇对麻醉的认知。方法将120例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进行一系列术前护理干预措施,而对照组只行一般的术前访视,行麻醉
在聚酯加工过程中,熔体的输送过程是决定熔体品质很重要的一环。为提高熔体品质,解决熔体在输送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对此,多数企业选择在熔体运输管路中添加一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独特的时代特点,归因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动力支持,避免传导者和接受者出现归因错误;归因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转换思维视角,逐步消除代际文化差
烧伤脓毒症是严重烧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目前严重烧伤患者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烧伤患者的脓毒症不同于未烧伤人群,需要努力制定更准确的诊断策略和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现状,分析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进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4年4~5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
本文主要对现有三管塔的一些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安装效率并节约成本。文中对现有三管塔的结构优化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结合了两个工程实例,验证了这种优化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正>支气管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属中医学"咳嗽"范畴。急性支气管炎多属于外感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多属于内伤咳嗽。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见于老人和小儿。慢性支气管炎一般是由
桩基检测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低应变反射波法、声波透射法、钻芯法,同其他两种检测方法相比,低应变反射波法具有数据采集快速、简便,成本低等优点,被工程界各部门所接受。本文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