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居住类型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engqu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逐年增多,在城市建设中,他们贡献出强大的力量,对城市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群体在城市的居住状况令人担忧,农民工的居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在城市的生活和发展,如何解决在城市务工农民工群体的居住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解农民工居住类型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改善农民工居住状况的政策建议,本文利用沈阳市农民工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民工居住类型选择情况,通过构建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其居住类型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农民工的居住类型主要集中在租房和单位宿舍两种形式,在城市拥有自购房的比例较少。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就业特征和流动特征对农民工居住类型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第一,年龄方面,与新生代农民工相比,老一代农民工更倾向于选择租房和其他形式的居住类型;婚姻状况方面,与已婚农民工相比,未婚农民工更倾向于选择单位宿舍居住;受教育年限方面,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农民工选择租房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居住在自购房的可能性也显著增加;月收入方面,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农民工选择租房的可能性显著增加。第二,工作行业对农民工居住类型选择存在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相对于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从事服务业的农民工选择租房的可能性显著增加,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选择租房和其他形式的居住类型的可能性显著增加。第三,外出务工时间和家人随迁对农民工居住类型选择影响显著,具体表现为:外出务工时间方面,随着外出务工时间的增加,农民工居住类型选择租房的可能性显著增加,拥有自购房的可能性也显著增加;家人随迁方面,有家人随迁的农民工在居住类型的选择上更倾向于租房居住,居住在自购房的可能性也显著增加。根据研究发现,结合目前沈阳市农民工的居住状况,提出解决农民工居住问题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第一,制定多层次住房政策,满足农民工不同居住需求,对于在务工城市有长期发展倾向和定居需求的农民工,可以使其成为城市住房保障体系中的服务对象,而对于在务工城市没有长期发展倾向和定居需求的农民工,可以适当降低农民工租房费用或给予租房补贴,鼓励用工单位或企业尽可能为这类农民工提供宿舍,同时适当降低对于农民工群体的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申请条件;第二,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增加农民工群体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使得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可以让更多农民工享有,与此同时,应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各主体参与到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积极引导企业和用工单位共同参与,对农民工城市的生活和居住提供保障;第三,通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式,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力,提高其收入水平,更好的解决城市居住问题。
其他文献
乙烯利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广泛。对乙烯利现有的合成方法进行分类归纳,按其反应历程主要可分为两种:一是经Michaelis-Arbuzov重排反应制备,一是经自由基反应历程
口译作为一种交流的手段,是我们中日之间的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日常会话和文章中,元话语是不可缺少的,它承担了表达说话人的说话目的以及促进双方交流的作用,因此,元
依据线导加尾流自导鱼雷捕获和跟踪目标尾流的特殊要求,分析了现有导引方法的不足.利用鱼雷位置点与目标方位线之间的几何关系,提出了"保持距离导引法"的概念、建立了线导加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引起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已是一个公认的疾病负担沉重的全球卫生问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及疫苗。其主要感
天然有机质(NOM)的吸附作用是控制疏水性有机污染物(HOCs)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和归宿的重要因素。天然有机质具有高度的非均质性,天然有机质的类型也具有多样性,主要由年龄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作为一类典型废水,高盐废水是总含盐至少1%的各类废水总称,具有成分和物化性质复杂、难处理等特点。高盐废水的主要来源为海水淡化
提出了一种基于三元换能器组的尾流自导导引方案,它对尾流的左右舷判别能力使其可以采用较小的尾流出入角度,从而可以较大程度降低鱼雷航程损失.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在不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降低门诊药房药品的报损率的作用。方法通过收集2016年第二季度到2017年第二季度药品的报损情况,利用PDCA循环理论分析药品报损原因,寻找降低药品报损率的
目的通过评价吡非尼酮、尼达尼布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1增殖、迁移、活化的抑制作用,在细胞层面研究对比现有肺纤维化上市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TT、划痕、qPCR和蛋白免
在现代政治合法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取决于其价值原则的普遍认同,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哲学人学本体论上坚持“以人为本”,并在认识论上准确地认识人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