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视域下人脸识别风险防范的路径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云处理、电子信息、AI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在商业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成熟,从而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然而与商业领域备受欢迎的景象恰恰相反,社会上产生了越来越多怀疑人脸识别技术的呼声。因为,相对于其他的生物识别技术手段,人脸识别技术所具有的非入侵性、隐蔽性和便携性等特点使人们担心其不经意间就会侵犯信息主体的私人权益。截至2022年3月,以“人脸识别”为关键字在知网进行检索,可以检索出相关主题约1.83万篇,但其占比最大的学科是“计算机软件与计算机应用”约1.61万,而与民商法领域相关的文献仅约为148篇,占比率仅为0.8%。由此可见,我国民法领域对人脸识别的研究目前极为匮乏。随着国内人脸识别技术第一案——“郭兵诉杭州野生动物园案”所引起的社会热议,再到了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相继出台,说明我国在民事领域中对防范人脸识别风险加强了保护力度,在保障信息主体的个人信息权益和隐私权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仍存在着一定不足,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人脸识别信息保障存在缺陷、知情同意原则容易被形式化、基于公共安全为目的立法规定较为宽泛、忽略人脸识别产品侵权责任构建以及相关损害赔偿标准不明确。因此,本文以民法视域开展路径研究。首先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为法理依据,将人脸识别定性出人脸识别技术和人脸识别信息,并着重分析其两者特征及法律风险隐忧,从而讨论滥用人脸识别对多种民事权益的侵犯。其次,总结域外防范人脸识别风险的法律举措,以欧美为主研究其对人脸识别信息的法律定位、侵权纠纷的归责原则、特别保护规则和损害认定,从而获得人脸识别风险防范的域外经验。最后,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涵盖大量私法规则的相关法律规范为视角,探讨我国人脸识别风险防范的立法现状与不足,并对不足提出完善建议,以期达到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的目的。
其他文献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CAV)的巡航控制成为自动驾驶技术研究热点之一。互联巡航控制(Connected Cruise Control,CCC)系统允许不装备距离传感器且相互间不进行通信的人为驾驶车辆插入,网联自动驾驶车辆利用车对车(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监视前方多车的运动,通过互联巡航控
学位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七条确立了人格权禁令制度,开启了人格权保护的新篇章,但其并未同时规定人格权禁令制度适用的审理程序。目前,我国《民法典》及其相关司法解释、最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均未提及人格权禁令适用的程序规则,因此亟需通过立法溯源和比较研究以明晰其功能定位。明确人格权禁令和请求权的适用依据,是建立人格权制度的前提。人格权禁令来源于实体法规定的人格权,人格权请求权的对世性本质特征,决定了人格权禁
学位
<正>天原股份4月6日发布公告,该公司投资建设的100 kt·a-1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前驱体项目一期生产线已建成投产。目前该项目一期25 kt·a-1生产线已建成并投料进入试生产,另外75 kt·a-1生产装置建设正按计划推进。一期项目从试生产运行到全面达产仍需要一定的时间。
期刊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存在电导率低、振实密度低、低温特性差等缺陷,制约了其发展,迫切需要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全生命周期中包括前驱体、生产、回收等技术进行研究。本文在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技术进行三级分解的基础上,运用专利计量分析方法,针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技术在国内的专利文献进行分析,着重研究了该技术领域专利申请的整体态势、重要竞争者、技术构成等,同时分析了近期的新专利技术,并阐述了具有现实意义的发展方向。
期刊
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工系统日趋复杂化所导致故障事故的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如何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凭借仪表设备能够采集海量过程数据的特性,基于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方法成为实现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数据驱动方法摆脱了传统模型对经验理论的依赖,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对原始数据样本进行分析,能够对系统运行状态的评估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本文针对化工过程故
学位
近几年,目标跟踪技术更新越来越快,遇到的挑战也层出不穷。孪生网络的出现极大推动了目标跟踪技术发展,它既能达到高精度,同时又保证了算法的实时性,但是在遇到目标遮挡、剧烈形变、光照变化复杂场景时,跟踪器并不能很好的适应这些挑战,容易导致跟踪失败。本文针对现有基于孪生网络目标跟踪算法的缺陷,提出了模板池更新、分类回归互链策略等方法。首先,提出了模板池更新机制和特征融合模块。针对目前孪生网络目标跟踪算法使
学位
近年来,随着医学、药学、神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动物行为学在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中变得举足轻重。由于基于传感器的识别技术具有成本低,不易受环境影响等特点。因此,本文以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可穿戴的行为信息采集系统与构建大鼠行为模型,实现对大鼠行为的识别。首先,搭建以九轴惯性传感器IMU为核心的可穿戴行为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对大鼠行为信息的采集、传输以及存储。通过微处理器搭载IMU的行为信息采集装置,
学位
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四条增设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相关规定,实现了裁量基准由“试行”到“转正”。环境行政处罚裁量作为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一个重要的权力面向,从具体化的内容层面来观察,精细化的模式依然是实施有效规制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主要措施。但是由于各种客观性因素的影响,诸多方面在环保实践中还尚显不足。一方面,环境法学方法论在行政处罚层面的配
学位
媒介融合背景下,计算机自动机制正在与电影自动机制融合,形塑数字电影的“新自动机制”。在“数字视觉效果”领域,“数字管道”即为新自动机制的结晶,在此,电影作者的创造意志与计算机程序之间的张力凸显出来。其中潜藏着危险,即创作者以不自觉的方式,被计算机程序的自动化所架构,这个过程就是“路径依赖”。计算机程序的重复引发视觉样式的重复,而视觉样式的重复导致视觉风格的给定性,最后,视觉风格限制了叙事风格。
期刊
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文学不可分离,文字触碰人性与灵魂,光影呈现世间喧嚣与静默。“复调叙事”原是巴赫金用以分析小说的文学研究术语,近年来愈来愈多的研究将其用于电影叙事学理论当中。英国导演崔佛·纳恩于1996年执导的电影《第十二夜》被誉为最优秀的莎士比亚戏剧的影视改编之一,该片充分使用复调结构中“对话性”的叙事手法,以多元的电影语言结构对莎士比亚原剧进行了意义再创造,成功探索了电影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