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肝肾同源”理论探讨“地五养肝方”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机理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glory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肝肾同源”理论探讨“地五养肝方”治疗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从理论研究及实验研究两个方面进行。理论研究:从肝肾同源理论的源流及内涵来梳理肝肾同源发展的脉络;从肝肾同源理论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来论述现代对肝肾同源理论实质的探讨和发挥;最后对慢性乙型肝炎(CHB)从肝肾论治的病因病机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和探讨。实验研究:120例入组的HBeAg阴性CH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均为60例。治疗组口服地五养肝方及恩替卡韦;对照组予中药安慰剂口服,同时口服恩替卡韦,疗程为48周。并另选同期健康人30例作为正常组。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清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乙型肝炎三系定量、HBV DNA定量及肝脏瞬时弹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及正常组血清TGF-β1、EGF、HGF、IFN-γ及IL-9、IL-10的水平,并计算IFN-γ/IL-10值。检测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及正常组血清SOD、GSH、CAT、8-OHdG的水平。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3+、CD4+及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用real time PCR技术、免疫组化法测定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肝组织EGF、EGFR、HGF、c-met mRNA量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理论研究:肝肾同源理论萌芽于《黄帝内经》,深化于汉唐金元,形成于明清。肝肾同源理论包含有肝肾精血相关,肝肾母子相生,肝肾共司相火,肝肾同居下焦、阴阳互补,肝肾藏泄相协及肝肾经脉相通,而现代医家将肝肾同源与现代医学的下丘脑-垂体-靶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联系起来,并延伸至下丘脑-垂体-肝轴及睾丸-睾酮-hgf,更进一步丰富了肝肾同源理论的内涵。chb的发生、发展、变化、转归等一系列过程均与肝肾功能状态密不可分,其根本病机为肝肾失调,脏腑正气不足,因此从肝肾论治chb能取得卓越疗效。实验研究:1.hbvdna阴转情况:治疗组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和治疗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比较:两组治疗后alt、ast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alt、ast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pt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和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的比较:两组治疗后Ⅳ-c、pcⅢ、ln、ha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Ⅳ-c、pcⅢ、ln、ha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4.对照组和治疗组肝脏瞬时弹性值(lsm)的比较:两组治疗后lsm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lsm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5.对照组和治疗组tgf-β1、ifn-γ及il-9、il-10水平的比较:两组治疗后tgf-β1、ifn-γ及il-9、il-10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tgf-β1、ifn-γ及il-9、il-10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后ifn-γ/il-10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ifn-γ/il-10值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6.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清egf、hgf水平的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egf及hgf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egf及hgf的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7.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清gsh、cat、sod及8-ohdg水平的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gsh、cat、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8-ohdg水平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8-ohdg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gsh、cat、sod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8.对照组和治疗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对照组治疗后cd4+及cd4+/cd8+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cd3+及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及cd4+/cd8+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cd8+显著下降(p<0.01),c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cd4+及cd4+/cd8+升高更明显(p<0.05),cd8+下降更明显(p<0.05)。9.对照组和治疗组肝组织egf、egfr表达的比较: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内可见egf、egfr的表达,肝细胞胞浆及细胞膜区域呈浅棕色。治疗组治疗后egf、egfr在肝细胞胞浆、细胞膜及血窦区域表达呈强阳性,为棕黄色,egf、egfr的表达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egf、egfr的表达量较同期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10.对照组和治疗组肝组织hgf、c-met表达的比较:hbeag阴性chb患者肝组织内可见hgf、c-met的表达,肝窦及窦周细胞胞浆、肝细胞膜等区域呈浅棕色。经过地五养肝方治疗,hgf、c-met在肝窦及窦周细胞胞浆、肝细胞膜等区域的表达显著增强,呈强阳性,表现为棕黄色,hgf、c-met的表达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hgf、c-met的表达量较同期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11.对照组和治疗组肝组织egf、egfr、hgf、c-metmrna表达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肝组织egf、egfr、hgf、c-metmrna的表达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肝组织egf、egfr、hgf、c-metmrna的表达量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egf、egfr、hgf、c-metmrna的表达量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理论研究:肝肾同源理论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立足肝肾同源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治疗及药物作用机制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实验研究:1.地五养肝方能有效治疗hbeag阴性chb。2.hbeag阴性chb患者存在细胞因子网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及氧化应激等的紊乱,相当于祖国医学之“精髓失调”、“骨髓失调”和“脑髓失调”。hbeag阴性chb患者存在的上述各种紊乱失调导致肝组织炎症损害,影响肝细胞正常再生,与祖国医学之“髓失生肝”意义相通。3.地五养肝方通过补肾能有效调控hbeag阴性chb患者机体细胞因子网络,改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状态,调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并提高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提高肝组织egf、egfr、hgf、c-met的表达,改善肝内微环境,从而有利于肝细胞正常再生,促进肝功能恢复,初步揭示了肝肾同源“补肾生髓成肝”的物质学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腹腔注射对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方法:切断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保留腓肠神经,制作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16只雄性SD大鼠
弧形可变桁架在曲面建筑模板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杨发泽(成都第五冶金建设公司施工技术处,成都610066)弧形可变桁架是指由扁钢制弦材、圆钢制格条、螺栓及垫板构成的活动节点以及其它连接
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模糊综合评价以及在建筑施工行业中的作用进行系统的介绍。通过采用计算的方式,达到对各个施工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的目的,以便在今后的安全管理中可
滤料产业是江苏阜宁县的四大新特产业之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阜宁规划了环保滤料产业园,建设集科技研发、技术服务、成果孵化、信息物流、生活配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与此同时,温度应力引起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
[研究背景]李乾构教授,全国著名的中医脾胃病专家,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和学术经验工作继承指导老师,自1964年7月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一直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Apo E-/-小鼠主动脉窦斑块的形态和斑块部位IL-6蛋白的表达,探讨针刺改善Apo E-/-小鼠主动脉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机制。方法:将6周龄38只Apo E-/-小
龙岗地区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储层岩性复杂、岩石结构多样,储集空间复杂,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储层有效性评价是测井评价的重点与难点。在分析储层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测井资料结合岩
目的本研究采用慢性应激大鼠模型,从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和细胞信号通路(PKA信号通路)的角度,探讨针刺对慢性应激模型(CUMS)大鼠行为学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正>目的寻找方便、省时、耐受性良好的直立倾斜试验方法,探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对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将不明原因晕厥患儿58例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20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