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波长氟硼吡咯发色团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ianzhizi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荧光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功能性荧光染料在生命科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长波长荧光染料(发射波长大于600 nm)因其对生物样品光毒性低、成像深度大以及生物背景干扰低等特点在生物成像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新型长波长发色团的开发及其应用成为近十几年的研究热点。本文以BODIPY为母体设计了多种长波长荧光发色团,研究了其光化学和光物理性质,开发了其在荧光成像及检测领域的应用。1、设计合成了近红外氮杂氟硼毗咯DPDTAB和TTAB。通过将传统氮杂氟硼吡咯中的苯环替换为位阻更小、更富电子的噻吩环,使其发射波长由673 nm红移至757 nm。量子化学计算和光物理性质的研究证明了噻吩环的引入既增加了分子的平面性又微调了分子内的电子云分布,为开发近红外发色团提供了可行的策略,也提供了两例光谱性质优异的近红外荧光发色团。2、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最大发射在600-750 nm的长波长氟硼吡咯发色团。通过非线性光学和单分子光谱等研究,发现其继承了氟硼吡咯优异的光物理性质,同时被赋予了高效率的双光子吸收特性和强烈的近红外荧光发射。借助分子中引入的炔基等活性基团,通过‘’Click"反应或季铵化得到具有不同亚细胞器靶向性的荧光示踪剂DC-SPC-PPh3、 Lyso-NIR和Mem-SQAC。活细胞成像研究证明,探针分子分别可以对线粒体、溶酶体和细胞膜进行稳定的示踪成像,进而监测细胞在生理、病理或毒理状态下微观结构变化。3、设计合成基于共轭双烯BODIPY的比率型脂质过氧化探针Lyso-LPO和Ld-LPO,探针分别具有溶酶体和脂滴靶向性。共轭双烯结构选择性的对活性氧自由基敏感,双键发生响应后,荧光发射由590 mm处的长波长变为510 nm处的短波长。针对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两个病症的发病机制,分别设计了探针对溶酶体和脂滴的靶向性,进而分别监测两种细胞器内的脂质过氧化,在亚细胞器水平上为两种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和疾病的预防提供了更微观的信息和直观的监测手段。4、设计合成了以长波长氟硼吡咯为受体的能量转移体系BDP-A1和BDP-A2。光物理性质研究证明其分子内能量转移效率高达99.9%,拟斯托克斯位移分别达到70 nm和160 nm。实现了单一短波长480 nm激发,分别在570和656 nm处发射荧光,发射峰之间没有明显重叠。将供体分子与能量转移体系以不同摩尔量负载到聚苯乙烯微球中,得到具有单一激发三重发射峰的荧光编码微球,荧光显微成像和流式分析实验证明该设计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解决了传统液相芯片中编码不灵活、不可控的问题。
其他文献
<正>发展中国新能源产业,首先要明确新能源战略问题。中国新能源战略的总问题是,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达到以新能源为主的能源供给格局。由此产生新能源利用的系列问题。中国
四(4-N-乙酸乙酯基吡啶基)卟啉络铜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周光明,熊亚,盛蓉生,曾云鹗(武汉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武汉430072)自从发现金属表面的拉曼散射增强(SERS)以来,已将这一现象广泛地用于研究分子的振动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正>8L45E自动变速器采用了3个霍耳效应型、两线速度传感器(如图18所示)。变速器控制模块采集3个速度传感器信号,来确定变速器的管路压力、换挡模式、变矩器离合器滑差转速和
模具设计过程是一个建立在设计专家丰富的经验与知识基础上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它不仅是参考经验知识的辅助设计,更有在现有经验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积累创新。为实现模具设计的
围绕四平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新形势下面临的系列问题研究为出发点,以产业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融合创新转型的角度,系统性地阐释适应空间战略转型的规划策略,以期为开
血清心脏肌钙蛋白T(troponint,TnT)是一种高灵敏、高特异反应的心肌损伤血清标志物,为研究在链激酶和尿激酶溶栓时TnT对判断冠状动脉(冠脉)再通的价值我们观察了29例溶栓治疗患者与21例未溶栓治疗患者,并
如今,人、物和信息的移动正变得日益重要。在这个背景下,城市就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因为它们织入了更多潜在的社会和经济联系。城市变成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基础设施。快速且
目的:研究大剂量顺铂(DDP)化疗的肾毒性及监测方法。方法:对13例骨肉瘤术后病人,按每平方米体表面积100mgDDP静脉大剂量化疗。化疗前及化疗后96h分别测定血清尿素(UREA)、血清肌酐(Cr)、血和尿中β_2-微球蛋白(β
氨基多(甲叉基膦酸)类螯合剂高锦章,沈滋珍,康敬万,白光弼(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系,兰州730070)本世纪30年代出现了两种氨基多羧酸,即氨羧络合剂A和氨羧络合剂B,系统命名为氨三乙酸(NTA)和乙二氨四乙酸(EDTA).4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