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吩和3—甲基噻吩的共聚及其复合膜的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8312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电高分子是从七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高分子,导电高分子通过掺杂可具备一定的电导率,通过掺杂-去掺杂,可在绝缘态和导电态之间切换,同时伴随许多独特的性质,如电致发光、电致变色、微波吸收等,使其在发光二极管、二次电池电极材料、新型显示器化学和生化传感器以及伪装材料等诸多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导电高分子的合成和改性,一直是导电高分子研究中的一个重点。改性分为共混和共聚。通常电化学共聚是在氧化电位接近的单体之间进行的,如吡咯和苯胺、吡咯和连二噻吩、吡咯和3-甲基吡咯以及3-甲基噻吩和3,4-二乙氧基噻吩之间的共聚。若单体之间的氧化电位相差太大,则会给共聚带来较大的困难。但是S.Kuwabata等人采用扩散电流控制法成功的克服了这个困难。另外,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一定的吸波性,吸波原理属于电损耗型,在一定的电导范围,其最大衰减随电导率增加而增加,介电常数亦随电导率增加而增加。 在本论文中,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1)用恒电压法,在扩散电流控制下,于BFEE体系中成功实现了噻吩和3-甲基噻吩的共聚,并以电化学和红外光谱的方法给出了共聚物的可靠证据,证明制得的是共聚物,而不是共混物,共聚的方式也不是嵌段共聚,而更可能是无规共聚。共聚电压会影响共聚组成,电压越高,共聚物中噻吩含量就越高。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力学拉伸性能,最大拉伸强度可达110MPa,并具有很稳定的电导率以及力学模量。 (2)单一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吸波频率比较窄,本论文通过制备聚噻吩和聚3-甲基噻吩的复合膜大大拓宽了吸波频率,复合膜在400cm-1~7000cm-1范围内有强的宽吸收。同时研究了吸波性与复合膜结构、复合膜层数及其厚度的关系。此外,还发现聚3-甲基噻吩在聚噻吩膜上生长的速度要远远快于在不锈钢电极上生长的速度。 (3)采用Gaussian98程序包,考虑电子相关因素,用密度泛函方法(DFT)进行理论计算,交换函数选用Becke3(B3),相关函数为LYP函数,所用基组采用3-21G*Gaussian基组,计算了聚噻吩、聚3-甲基噻吩以及它们的共聚物的结构参数、共轭结构、红外频率等,尝试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其他文献
该文利用对磷有独特响应的脉冲火焰光度检测器(pulsed flame photometric detector简称PFPD),运用气相色谱仪,对有机磷农药中优先监测的敌敌畏(dichlorvos)、乐果(dimethoate
该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章综述了羰基α位构建手性季碳中心的烷基化和Michael加成反应的研究进展,并对构建非季碳手性中心具有极大潜力的Michael加成反应进行了进一步的综述
该文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分别对CH+NO反应的势能面和AlC二元团簇进行了理论研究.第三章中,在MP2/6-311g**和CCSD(T)/6-311++g(df,p)水平上研究了CH+NO反应的势能面.我们证实
该文首先就相场法的发展情况做了一个较为完全的综述,并对建模工作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在第三、第四章,首先分别从相变理论出发,通过将序参量势与热力学驱动力加以综合考虑来获
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nEO)及其代谢产物在海河流域中的污染状况进行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NPnEO在渤海水生生物体内的残留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首先建立了石墨化碳黑(GCB)固相
[摘 要] 微课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微课可以使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基于微课来进行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是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分析微课特点的基础上,从思路和形式入手,构建了基于微课的适合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新模式,解决了本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并阐述了这种教学模式改革的优势。对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
该论文由两部分组成.论文第一部分汇报了作者在量子经典分子动力学(Quantum/Classical Molecular Dynamics,QCMD)数值演化方面所作的研究.QCMD的基本思想是把化学反应系统成
该文利用AAS、UV-vis方法检测分析了制备Cr修饰的ZrO催化剂过程中洗出的铬.利用TG-DTA、XRD、IR、BET、DRS等手段表征了Cr/ZrO催化剂.利用表征结果分析了Cr修饰的ZrO凝胶在焙
本论文针对腹腔术后粘连以及食管癌导致的食管狭窄等病症,从实际病理出发,基于静电纺丝技术,分别设计并制备出三明治型止血防粘连材料和多功能载药食管支架覆膜,同时对材料性能进
近年氰根桥联的异金属配合物因呈现丰富、有趣的结构和磁行为而引起化学家的关注.迄今,已报道的氰根桥联的异金属配合物的实例还非常有限,得到的少量分子磁体的T温度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