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迅猛发展带来的贫富差距现象,是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在澳大利亚,土著民在生活水平、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方面都远远不如优势种族。于是当地政府就为原住民寻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他们找到了旅游业,确切的说是生态旅游,用发展生态旅游来提高原住民的经济收入,以平衡贫富差距。由此可以看出,生态旅游已成为增加旅游地居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手段,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发展此项产业,进行此类研究。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潮流,它在保持旅游地本土文化、生态系统完整的前提下开展旅游活动,于旅游过程中对游客进行环保教育,使旅游成为一个陶冶生态伦理的过程。真正达到可持续旅游的要求。
本文的研究区是以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向周围整个黔东北地区辐射性开发。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保护珍贵的地质剖面,为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科研提供场所,并在指定的区域内开展旅游和生产活动而划定的特殊区域。不管保护区的类型如何,其总体要求是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发展。生态旅游要求其目的地要具有原始古朴性,生态旅游的目的主要为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体验原始的生态环境和当地人文风貌。生态旅游要求旅游活动要保证生态安全。自然保护区既满足生态旅游的要求又需要生态旅游的保护功能,同时具备开展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我国不少自然保护区已经发展了生态旅游产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保护性开发理念应贯穿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保护区的保护功能才能落实,可持续这一发展目标才能实现。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地处西部山区,生态系统完整,自然景观原始古朴。当地经济落后,社区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根据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资源条件,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梵净山的资源条件和开发现状,结合生态旅游理论、景观生态学和旅游地形象设计理论和方法,提出了贵州省梵净山地区旅游可持续开发和旅游形象宣传的整体设想,旨在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提高旅游业所创经济效益。
第一部分为前言,叙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相关学科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并介绍了生态旅游及旅游地形象设计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为梵净山地区生态旅游开发背景,从当地区位条件、自然条件、杜会环境背景,旅游开发现状等方面对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条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采用Sw0T分析法,分析了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论证了开展生态旅游是梵净山地区旅游开发和保护兼顾的可持续的旅游开发方式。
第三部分对当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归类。通过对旅游资源的总体分析,确定出了梵净山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特色旅游资源作为开发和宣传的重点。
第四部分在现有各种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发掘出潜在的旅游资源,纳入景区建设中,丰富了旅游资源的种类,提高旅游资源的质量和景区资源的整体水平。从而丰富旅游产品的类型。论文还对景区生态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如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生态化建设。
第五部分提出梵净山生态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要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与原始性、控制环境容量、突出资源优势和特色、社区参与、公众环保教育和绿色管理原则。策划了旅游形象和生态旅游产品,根据旅游地资源特色,为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需求,设计出自然生态观光旅游产品、佛教生态观光旅游产品、少数民族文化体验产品、科普旅游产品、等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并针对梵净山旅游商品真空的现状,具体研究了当地生态旅游商品开发,对商品的类型,内容,制造,销售,等环节,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并针对当地旅游业创经济效益低的现状对旅游宣传和营销提出了可实施的建议。
第六部分为结论,综合总结以上各部分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