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细胞类型特异性网络的中药作用机理解析方法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iwu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西方医学的还原论相结合,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基于系统生物学的观点,融合系统生物学与现代医学理论成果的系统药理学为从分子水平上系统阐释中药作用机理指明了方向。对于中药作用机理的解析,既需要从微观层面(分子、生物网络)研究中药在细胞内影响的生物途径,又需要在人体整体模型的不同宏观层面(组织、器官、整体)了解效应在细胞、组织乃至器官间的传递,即从时间-空间不同水平上研究中药治疗疾病时引起机体变化的机制。目前,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综合调节作用已成为中药学领域学者的基本共识。然而,基于此发展起来的网络药理学和系统药理学在进行中药作用机理解析时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中药的作用包括基因表达,蛋白活性和小分子代谢等一系列系统行为,但目前构建的网络没有将上述信息进行有效融合、无法实现批量处理、未意识到细胞特异性问题、不能与实验数据有效结合等。因此,如何高效、系统地阐释中药的具体作用途径和综合调节过程依然是中药学研究中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的:为了形成对中药作用机理的全面认识,不仅包括中药对基因、蛋白质表达及生物网络拓扑结构的影响,而且包括中药作用效应在网络中的传递,本研究将建立二者统一的形式化表达方法和推演系统,并建立基于细胞类型特异性网络解析中药作用机理的方法与技术体系。方法:(1)整合基因调控网络、小分子代谢网络、人类生物学反应及信号通路,构建背景网络;在背景网络的基础上,以基因、蛋白质特异性表达数据为约束条件,利用实体语法系统(Entity Grammar System,EGS)建立细胞类型特异性网络;依据细胞信号分子及其受体的定位信息,连接细胞类型特异性网络构建多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网络模型。(2)计算网络拓扑结构参数和共有边占所有边的比例,通过聚类分析、富集分析和作用机理明确的尼莫地平的作用机理解析进行网络仿真能力评价。(3)以化合物A作用的HepG2细胞和四物汤作用的MCF-7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数据为例,以EGS为关键技术建立基于网络比较和定性仿真的中药作用机理解析方法。(4)以四物汤抗乳腺癌的机理解析为例,具体说明基于细胞类型特异性网络进行中药作用机理解析的方法:利用中药重定位方法对四物汤进行重定位研究;基于细胞类型特异性网络对新发现的四物汤的药理作用进行机理解析并通过多细胞网络发现其跨细胞效应;利用分子对接和本课题提出的基于基因转录起始过程的有效成分辨识方法(ITPI)辨识四物汤的抗乳腺癌有效成分群;通过CCK8、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印迹实验验证毛蕊花糖苷的抗乳腺癌作用及其机制,即验证基于细胞类型特异性网络的中药有效成分群辨识方法的可靠性。结果:(1)本研究构建了 83类正常生理细胞和48类组织/器官的特异性网络。(2)83类细胞和48类组织/器官特异性网络拓扑结构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83类细胞和48类组织/器官的聚类正确率分别为97.59%和64.6%;基于蛋白功能的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心肌细胞特异性网络内所有蛋白参与的生物通路主要集中于肌肉形成、收缩和滑动,这与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和机械生理特征密切相关;在构建的平滑肌细胞-神经元-血管内皮细胞的多细胞网络基础上进行的尼莫地平作用机理解析结果表明,尼莫地平通过Ca2+超载学说和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学说两种机制抑制平滑肌收缩,并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发挥对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与尼莫地平已知作用机理相符。(3)将用于构建细胞/组织/器官特异性网络的数据分为组学数据和传统数据两种类型,并对结合组学数据进行中药作用机理解析的方法进行了重点介绍。考虑药物作用前后机体内存在的生物分子类型或表达量均可能发生变化,又将细胞/组织/器官特异性网络的构建方法和作用机理解析方法分为两种情况:即药物作用前后机体内生物分子类型不同(以化合物A作用的HepG2细胞为例)和相同(以四物汤作用的MCF-7细胞为例)的情况,分别通过网络比较和定性仿真的方法进行中药作用机理解析。最终,根据组学数据和传统数据、中药作用前后机体内生物分子种类异同这四种情况,分别建立了相应的细胞类型特异性网络构建方法和中药作用机理解析的方法。(4)通过中药重定位方法,得到Cmap中1294个小分子药物和四物汤基因表达谱相似性得分,根据药理作用比较明确并且在DrugBank中有相应记录的前10个小分子药物的药理作用发现四物汤具有抗乳腺癌的作用;基于乳腺癌细胞特异性网络的四物汤抗乳腺癌机理研究表明,四物汤的抗乳腺癌机理为:调节细胞凋亡和增殖、对激素的反应、影响腺体发育、调节细胞转移和影响乳腺癌细胞的耐药性;根据多细胞通讯网络构建方法,构建了乳腺癌细胞-正常乳腺细胞-巨噬细胞-肌上皮细胞通讯网络,通过网络分析发现四物汤不仅对乳腺癌细胞有调节作用,还能通过信号的传递影响正常乳腺、乳房肌上皮细胞和肺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并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产生影响;在重定位结果基础上进行的分子对接辨识出46个有效成分;基于ITPI方法不仅辨识出61个抗乳腺癌有效成分群,还明确了这些有效成分作用的转录因子及差异基因的信息;ITPI方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使我们能够从基因和蛋白两个方面更全面的辨识四物汤的有效成分群。CCK8实验表明毛蕊花糖苷(Verbascoside)具有抗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在24h、48h和72h条件下的IC50分别为8.85、4.405、4.565μM;Verbascoside可能具有植物雌激素的双向调节作用,即在5~20μM时,表现出较好的抑制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在20~40μM时,可能产生雌激素作用。流式凋亡实验结果表明在2~32μM范围内,Verbascoside处理MCF-7细胞48h时,抗凋亡作用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随浓度的升高,抗凋亡作用增强,最高抗凋亡率为73%。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到在1~32μM范围内,AP1的表达量升高,Cdk6和MYC的表达量降低,在32μM时达到最佳效果。综上,验证实验的结果和基于MCF-7细胞特异性网络定性仿真得到的Verbascoside抗乳腺癌作用机理吻合:Verbascoside增强SMAD3的磷酸化作用,促进AP-1和抑制MYC、Cdk6的表达,通过抑制MCF-7细胞增殖和促进MCF-7细胞凋亡起到抗乳腺癌的作用。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细胞类型特异性网络具有较好的仿真能力,为基于细胞类型特异性网络的中药作用机理解析奠定了基础。基于细胞类型特异性网络的中药作用机理解析方法能够详细阐明中药对细胞生物过程的影响和调控机制,并发现中药作用效应在分子、细胞、细胞间等不同层次模型中的传递。本研究不仅阐释了四物汤的抗乳腺癌机理还辨识出其抗乳腺癌有效成分群,为四物汤的质量控制和组合药物设计提供了依据。基于细胞类型特异性网络的中药作用机理解析方法,将为阐释中药炮制、药性、配伍等理论提供高效客观的技术体系。
其他文献
石油具有稀缺性、不可再生性等特点,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原油进口量大幅上升,年进口量近2亿吨油当量,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净进口国,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由于石油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各国围绕石油的争夺与控制从来没有停息过,极大地刺激了油价的大幅波动,对石油需求国尤其是我国产生了巨大冲击与损害。在全球自由贸易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世界强
作为增加就业、吸引外资、激励技术创新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工具,中国政府从1980年代开始在城市中设立了多种类型的经济开发区。这些经济开发区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三十年里对中国经济的全面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的设立对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影响。从1988年科技部实施“火炬计划”开始,高新区在中国城市开始设立,到2014年全国已有193座城市陆续设立了高新区
第一部分 乳腺癌组织中P125的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和P53表达的相关性目的:探讨P125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和在乳腺癌组织中P125及P53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年10月到2013年12月期间病理确诊的乳腺癌及癌旁组织100例,(癌旁组织是指取自距肿瘤大于2cm的瘤旁组织)。焦磷酸测序检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p125编码基因POLD1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采用qRT-PC
目前已有诸多关于知庄章组的研究成果,但几乎未见从宏观上考察官话方言知庄章组历史演变的研究。文章首次尝试以“散点多线式”语音史的发展观为理论基础,利用文献考证法和历史比较法,全面梳理了官话方言知庄章组不同读音类型的历史演变过程。这一研究将为官话语音史的宏观研究提供新的借鉴。文章通过对官话方言知庄章组读音类型及其历史演变深入细致的考察,得出的结论有:第一,官话方言知庄章组五种主要读音类型的历史来源是:
背景与目的:胃癌发病居世界常见肿瘤第五位,世界范围内超过70%的胃癌病例发生在亚洲人群中,胃癌在我国癌症相关死亡肿瘤中居第二位,其主要原因是胃癌早发现、早期诊断手段不足,大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即处于进展期。目前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获益渐近瓶颈,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细胞过继疗法等逐渐成为重要补充治疗手段。胃癌预后差除了二级预防不足外,其自身异质性高、早期淋巴转移、化疗耐药等也是不容忽视的治疗难点,针对胃
特大城市中的社会分层较为突出,不同社会利益主体对公共利益具有不同诉求,基层社会治理在政府主导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加以开展。随着特大城市经济发展加速,社会活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社会流动愈加频繁、社会分化明显加快、文化融合与撞击更为常态化。人们对公共服务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特征。面对流动人口迅速增加对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面对高度市场化和国际化带来的社会阶层高度分化和
双语对齐是平行语料库加工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的自动双语对齐研究较少利用语言学知识,这导致了基于这些研究的对齐结果缺乏语言学意义。翻译单位概念旨在描述译者如何选择源文和译文之间的对应单位的思维过程。因此,建立基于翻译单位的自动双语对齐模型,有利于计算机模拟人类的翻译过程,从而一定程度上克服目前自动双语对齐研究的盲目性。本研究首先从翻译单位的定义出发,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两种手段来确定翻译单位的基本属性
目今学术界关于区域文学文化的研究有很多,对于四川地区的文学文化的研究成果亦不胜枚举。四川作为我国西南腹地的一个重要省份,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文学文化认知停留在“闭塞”、“蒙昧”这样的字眼上。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重审区域文化的热潮下,不少学者更是对四川的上述地域文化特征进行反复地描述与强调。这些学者的研究自有一定的价值,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四川文学文化的有利窗口。但是,“闭塞”、“蒙昧”
在近些年,随着终端设备数量的巨大增加以及其对无线通信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需要有新的技术突破传统系统在频谱效率与能量效率等指标上的瓶颈。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因其数量众多的天线,可在不增加系统时频资源开销的情况下提供足够高的空域自由度,获得更高的分集、复用与功率增益,从而成为无线通信物理层的关键技术与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主要针对
“物性”艺术(Thingness Art)是针对20世纪初以来不断涌现的“以物为基础的”(object-based)艺术新样态的统称。相对于绘画和雕塑等传统艺术形态,“物性”艺术发轫于20世纪初期来自现代主义艺术内部和外部的持续性实物变革和材料实验,并在20世纪60-70年代获得了规模空前的爆炸式发展,涌现出大量类型风格各异的“物性”艺术派别和作品案例。这一过程中,“物性”艺术日益获得了源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