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学习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825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在世界的蔓延和中国的发展,受艾影响儿童数量也在持续增加。父母患病或去世给他们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这引起政府及广大教育学研究者、心理学研究者的高度关注。通过对受艾影响儿童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我们发现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受艾影响儿童的研究多集中探讨他们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状况,缺乏对受艾影响儿童学习压力的研究。过重的学习压力影响健康,所以考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学习压力的关系,调整受艾影响儿童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应对方式,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灵,成了必不可少的工作。本文在“中国艾滋病致孤儿童亲人丧亡和心理社会需求研究:一项纵向研究评估”科研项目访谈的基础,采用问卷法对240名受艾影响儿童进行了调查。本研究中“受艾影响儿童”包括艾滋孤儿(父母一方或双方因艾滋病去世),直接受艾影响儿童(与感染艾滋病的父母或亲属生活在一起),间接受艾影响儿童(生活在艾滋病高发地区,核心家庭内部没有艾滋病感染者),请他们分别填写修订好的问卷,我们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三类受艾影响儿童在生活事件发生频率和生活事件影响力维度上都差异显著。在一定时间内,艾滋孤儿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最多,直接受艾影响儿童次之,间接受艾影响儿童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最少;负性生活事件对艾滋孤儿影响最大,其次是直接受艾影响儿童,对间接受艾影响儿童影响最小。2、受艾影响儿童学习压力总分不存在性别差异;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和类别差异,年级越高学习压力越大;艾滋孤儿的学习压力显著大于间接受艾影响儿童的学习压力,艾滋孤儿和直接受艾影响儿童学习压力差异不显著,直接受艾影响儿童和间接受艾影响儿童学习压力差异不显著。3、间接受艾影响儿童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显著多于艾滋孤儿采取的积极应对方式,艾滋孤儿和直接受艾影响儿童差异不显著;直接受艾影响儿童和间接受艾影响儿童差异不显著。4、生活事件发生频率,生活事件影响力与学习压力总分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只有生活事件影响力对学习压力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生活事件影响力能单独解释学习压力得分差异的9.3%。5、消极应对与学习压力总分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积极应对与学习压力无明显的相关性。回归分析表明消极应对对学习压力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消极应对能单独解释学习压力得分差异的8.4%。6、消极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影响力与受艾影响儿童学习压力之间扮演中介变量的作用,中介作用为部分中介效应,共同可以解释学习压力的14.8%的变异;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8.36%
其他文献
一、文山水文人才队伍建设现状1.人员基本情况截至2008年6月,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文山分局人员编制55人,实有在职职工44人。分局内设7个科室(办公室、人事科、计划财务科、水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奥美拉唑及雷尼替丁治疗。治疗
随着我国智能手机用户的快速增长,4G技术的普及,移动视频客户端的体育直播节目成为众多体育爱好者观看直播节目的选择,但由于移动视频客户端的体育直播节目脱胎于电脑端的网
结合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提高煤矿测量精度的重要性,其次简单介绍了煤矿测量常用的几种方式方法,最后深入探究了提高煤矿测量精度的对策,以期能够提高煤矿测量的准确性,保障
研究为在炼油污水的CAST工艺的主反应区中,通过恰当控制pH值和DO(污水中溶解氧含量)值,可以使硝化与反硝化反应同步进行,在去除COD,BOD的同时,也可提高其脱氮效果,从而得出DO
基于早期关于社会称谓语翻译的研究,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着重讨论了古典小说《水浒传》两译本中社会称谓语的英译问题,并着重讨论其中的敬称、谦称和拟亲属称谓三类,结合经
比较优势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国际贸易起因以及贸易方向,但不能解释世界经济增长分化、"中等收入陷阱"等现实问题。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理论基于出口产品数据,把反映生产
重金属废水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利用自然水体中广泛存在的藻类处理重金属废水,因其有效、低廉和环保,以及较大的对重金属的吸附容量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并
历史学家和档案工作者在处理文件时所采取的方式是不同的。前者关注单份的文件,后者关注文件的集合;前者关注以文件原始内容为核心的权力、记忆与身份问题,后者关注文件诞生
水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主要物质基础,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工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类社会对水的需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