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法对无牙下颌种植固定修复不同设计的应力分析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ty3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无牙下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数目对修复成功与否起着重要作用,从降低手术难度,减小患者创伤和经济负担的角度出发,在不影响修复体稳定与功能的前提下,选用尽可能少的种植体数目是临床医生需要研究的问题。由于下颌骨特殊的解剖结构和骨吸收不均,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无牙下颌种植固定修复最少使用6个种植体,平行植入在双侧颏孔之间。2003年,Malò修改种植修复设计,在下颌颏孔前植入4个种植体,前部种植体平行,末端种植体倾斜30°,被称为―All-on-Four‖设计。关于末端倾斜种植体的临床研究发现4个种植体支持的无牙下颌固定修复可以得到较高的成功率,但是临床回顾时间多为中短期,缺乏长期观察结果。实验研究的结果不尽相同,对末端种植体不同的倾斜角度持多种观点。改变末端种植体倾斜角度是否对无牙下颌固定修复的生物力学表现产生积极影响仍没有一个明确结论,因此研究种植体数目和末端种植体倾斜角度对无牙下颌种植固定修复各部位应力分布的影响存在一定临床意义。目的:本课题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种植体数目和末端种植体倾斜角度对种植体、种植体周围骨界面和固定桥支架三部分应力分布的影响,期望得出对临床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按全口义齿修复方法制作一个无颊舌侧基托的下半口义齿,经CT扫描后建立6组三维有限元模型,3组模型为6个种植体,植入位置;另3组为4个种植体,植入位置。模型1为6个种植体,相互平行;模型2为4个种植体,相互平行;模型3为6个种植体,末端种植体向远中倾斜30°;模型4为4个种植体,末端种植体向远中倾斜30°;模型5为6个种植体,末端种植体向远中倾斜45°;模型6为4个种植体,末端种植体向远中倾斜45°。加载方式:240N的力垂直加载于右侧第二磨牙中央窝。结果:1.6组模型种植体的最大应力均集中在种植体颈部,加载侧末端种植体的应力最大;种植体周围骨界面的最大应力分布在末端种植体颈部周围的牙槽骨,固定桥支架的最大应力均集中在末端种植体与支架连接的远中区域。2.种植体数目对应力分布的不同影响(1)末端种植体倾斜0°的模型1与模型2:模型1和种植体的最大应力值均小于模型2,分别减少26.35%和3.65%;种植体周围骨界面的最大应力值也比模型2减小7.26%,固定桥支架与模型2相似。(2)末端种植体倾斜30°的模型3与模型4:模型3和种植体的最大应力值均小于模型4,分别减少42.87%和3.27%;种植体周围骨界面也比模型4减小14.79%,固定桥支架增加3.05%。(3)末端种植体倾斜45°的模型5与模型6:模型5和种植体的最大应力值均小于模型6,分别减少46.53%和4.89%;种植体周围骨界面和固定桥支架的最大应力值也分别减小11.00%和3.46%。3.末端种植体倾斜角度对应力分布的不同影响(1)种植体数目为6个,倾斜30°的模型3和倾斜45°的模型5与倾斜0°的模型1与相比:种植体的最大应力值分别降低49.86%和62.00%,种植体的最大应力值也降低10.10%和27.74%;种植体周围骨界面的最大应力值减小34.06%和34.52%,固定桥支架也分别减小4.32%和5.18%。(2)种植体数目为4个,倾斜30°和45°的模型4和模型6与倾斜0°的模型2相比:种植体的最大应力值分别减小35.37%和47.66%,种植体的最大应力值也分别减小10.45%和26.80%;种植体周围骨界面的最大应力值减小28.23%和31.77%,固定桥支架模型4也减小6.26%,模型6略小于模型2。结论:在本课题实验条件下1.当末端种植体角度相同时,增加种植体数目可以减小种植体和种植体周围骨界面的最大应力,但对降低固定桥支架的最大应力无明显影响。2.相同数目种植体进行无牙下颌固定修复时,末端种植体倾斜30°后种植体和种植体周围骨界面的最大应力均降低,增加倾斜角度至45°,可以进一步减小应力;增加末端种植体角度对降低固定桥支架最大应力的影响不大。3.增加种植体数目或末端种植体角度,前部种植体及种植体周围骨界面最大应力降低程度均较末端种植体明显。4.应用末端倾斜种植体,4个种植体比6个种植体垂直植入时更具生物力学优势。由于本课题对一些条件进行了简化,在临床中是否存在以上规律仍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 利用薄层CT技术结合Matlab以及Ansys软件建立下颌第一前磨牙的桩核冠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传统材料桩核和梯度材料桩核对牙本质应力状况的影响,优化桩核的力学设计。
目的:研究单独及联合应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的原代人牙髓干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DPSC细胞
目的:  本实验通过体外建立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生物膜模型,在此基础上探索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活性及结构上的抑制效果,寻找最佳AL
目的分析比较4种瓷块表面处理方式以及3种复合树脂粘接剂对于氧化锆陶瓷(Y-TZP)与牙釉质粘接强度的影响,为临床氧化锆修复体的粘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临床因正畸
无托槽隐形矫治尖牙向远中移动的有限元研究近年来,随着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发展,它以其独特的美观、卫生、舒适、及具有前瞻性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口腔医生使用。 无托槽隐
目的:建立哈尔滨地区成人个体化头影测量颅颌关系浮动正常值,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及使用方法。 方法:搜集哈尔滨地区正常骀成人100名,男女各5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拍摄X线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剂配体RANKL在大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冠方组织中mRNA的表达及破骨细胞的分化情况。 方法:运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冠方组织中RA
CAD/CAM技术已成为口腔修复学的发展方向之一,但现用于临床的几种可切削陶瓷材料的性能尚不够理想.工业上高强度云母玻璃陶瓷的出现为牙科可切削陶瓷材料的研究指出了一条方
慢性根尖周炎是口腔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无明显疼痛症状,患者极易忽略其治疗,从而使许多可治愈的牙和可利用作修复的牙失去治疗机会,成为病人失牙的主要原因之一。根管治疗是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在使用漱口水后临床常用复合树脂表面性质的变化,探讨漱口水对于复合树脂表面性质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指导临床对于漱口水以及复合树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