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十年前上升了2.93个百分点,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作为世界性难题的养老问题,无疑同样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口红利效应的减少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的因素则是由于老龄人口的增多,给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的支付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作为基本养老保险重要补充的企业年金,在整个养老保障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我国目前企业年金的发展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2013年12月我国加大了企业年金税收优惠幅度,明确了EET税收优惠模式。多数机构认为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会推动企业年金规模的迅速扩张,举办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必将迅速增加。不过根据相关部门近期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新参加企业年金企业数增幅仅为8.38%,参与员工人数比2013年底仅增加7%(未实施EET前,2013年全年新参加企业数增幅为20.84%,员工人数增幅为10.17%)。企业年金并未进入爆发式增长期,税收优惠的实际效果值得商榷。与此同时,几乎没有中小企业参与企业年金计划,即使极个别大型民企曾有尝试,但比例不足企业年金总规模的一成。有关专家认为,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和员工自身负担缴费的能力不高,另一方面则是企业年金缴费阶段较低税收优惠比例没有太大的激励作用。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企业年金及税收优惠的基本理论出发,对各种税收优惠模式进行经济效应比较及适用性分析,认为EET模式具有较强的适用性。通过对主要OECD国家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分析和对以美国401(K)计划为代表的EET模式的研究,为完善我国EET模式提供了经验借鉴并得知我国现行税收优惠比例过低,应适当予以提高。在计算目标替代率下的最优缴费率,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得出了我国企业年金最优税收优惠比例,即实行多大程度的税收优惠能以较小的税收成本换来企业年金较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对这一最优税收优惠比例进行了可行性检验。最后,对实现企业年金最优税收优惠比例提出了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