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纺布负载GNP/CNT增强TPU材料耐固体颗粒冲蚀性能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ingyuns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电叶片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期运行,叶片前缘极易被环境中的固体颗粒冲蚀,破坏叶片表面完整性。在众多的叶片防护策略中,薄膜防护是最简单有效的防护方法。而在所有的薄膜类材料中,聚氨酯(TPU)类薄膜由于其质量轻、耐固体颗粒冲蚀性能好等优点在耐磨领域备受青睐。然而,由于TPU导热性能较差,不能满足冲击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及时耗散的要求,普遍在TPU基体内填充一些导热性能良好的纳米填料,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耐固体颗粒冲蚀TPU基复合材料。目前,相关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许多研究只关注了单一纳米填料对TPU基复合材料耐固体颗粒冲蚀磨损性能的影响,而多种填料对其耐固体颗粒冲蚀磨损性能的增强效果研究较少;(2)纳米填料在基体中的分散性较差。(1)本实验以TPU为基体,石墨烯纳米片(GNP)和碳纳米管(CNT)为增强体,采用喷涂的方法制备出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NW@G/Cx,通过热压法将NW@G/Cx与TPU膜结合制备出类“三明治”结构的TPU-NW@G/Cx。研究结果表明,GNP/CNT能均匀分散在无纺布上并形成三维网络结构。这种特殊的三维网络结构有利于应力的传递,从而使得TPU-NW@G/C1.0的抗拉强度达到45 MPa,储能模量达到21.2 MPa,相比于纯TPU的拉伸强度和储能模量(35 MPa、8 MPa)分别提高了25%和171%;此外,GNP/CNT三维网络结构可有效地增强TPU链段稳定性,防止固体颗粒冲击过程中TPU表面材料脱落,使得TPU-NW@G/C1.2的耐固体颗粒冲蚀性能相比于纯TPU提高了37%;GNP/CNT在TPU基体中形成三维导热网络,增加了导热通路,有利于声子的传输,最终将TPU-NW@G/C1.2的导热系数提高至0.251 W/m·K,相比于纯TPU的导热系数提高了5.9%。(2)针对GNP/CNT在TPU基体中的团聚问题,本章采用PDA对GNP进行表面改性,以期获得分散性良好的PDA/GNP(PG)。第一部分实验结果表明,1.0 mg/m L的GNP/CNT的增强效果最显著,因此,本实验选用1.0 mg/m L PG和CNT与NW超声混合得到分散性更优异、界面结合力更强的三维网状NW@PG/CNT(NW@PG/C1.0),然后将不同层数NW@PG/C1.0与TPU膜通过热压技术制备TPU-NW@PG/C1.0*x(x代表NW@PG/C1.0的层数)。研究结果表明,NW@PG/C1.0与TPU基体之间强的界面结合力和独特的三维网状结构更有利于应力传递,使得添加了3层NW@PG/C1.0的TPU-NW@PG/C1.0*3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为46 MPa,比纯TPU的拉伸强度提高了35%。提高GNP与TPU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有利于应力的有效传递进而使TPU-NW@PG/C1.0*x能承受更大的冲击力,因此,TPU-NW@PG/C1.0*3耐固体颗粒冲击性能对比纯TPU的耐固体颗粒冲击性能提高了78%。PDA可有效增强GNP与TPU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这有利于扩大声子传输路径并降低GNP与TPU之间的界面热阻,从而将TPU-NW@PG/C1.0*3的导热系数提高至0.346 W/m·K,相比纯TPU的导热系数提高了45%。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进步,高性能计算在气候模拟、流体力学、分子动力学、生物信息等领域都得到了愈加广泛的应用。但是在高性能并发、多计算系统模型、数据与云存储下的高性能计算中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用户需求响应的时间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如何对高性能计算系统平台进行资源分配和负载均衡化才是增强性能的核心。为了提高高性能计算系统利用率,以及降低系统负载不均衡,本文通过分析蚁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蚁群的高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突飞猛进发展,人们对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日益增加,为适应各种复杂自然环境及工程地质问题,桥梁结构体系选择呈现多样化。在高烈度区或有抗震要求地区建造斜拉桥,首选全漂浮支承体系。考虑到结构力学行为和景观设计需要,全漂浮体系独塔斜拉桥常采用空间框架索塔。此类斜拉桥主梁在索塔处不设支承,使主梁处于全悬浮状态,以利于抗震消能,而且空间框架索塔能适应主梁纵向摆动对索塔纵桥向刚度要
随着数据计算、存储以及网络流量的增加,ATCA设备的应用规模及分布范围在不断扩大,对其运行环境实现高效集中统一的监测成为迫切需求。通过对ATCA设备进行改造,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其设备监测中,以提升其能力,赋予其智能,是当前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ATCA监测系统多采用自主可控度低的IPMC设计,基于标准的ATCA系统架构,通过监控端有线网络接口来实现ATCA机箱内管理。本文结合实际需求对ATCA
硫化是橡胶制品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合理的硫化时间是决定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橡胶材料的不良导体属性,致使厚壁制品在硫化过程中内部不同位置的温度历史不同,导致相同时刻不同位置硫化程度并不一致,且随着厚度的增加差异更加明显,属于典型的非等温硫化过程,通常难以通过实验测得的等温硫化曲线来直接确定其最佳硫化工艺。确定厚壁制品硫化工艺的传统方法主要依赖经验,存在准确度不高、需多次试模等问题。因此,利用
导热聚合物复合材料在电子封装、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量化分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是一个重要课题。热导率是衡量均匀材料导热性能的重要物理量,但是对于非均匀的复合材料来说,体系内不同位置的局部热导率不同,人们采用不同的均匀化方法提出了许多等效热导率(ETC)和等效热阻(ETR)的预测模型来综合评价复合材料的整体导热性能。其中通过火积耗散率定义的等效热导率keff和等效热阻Reff具有普适性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脸检测作为人脸识别技术的第一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同时移动端设备的快速发展,为人脸检测算法的广泛部署提供了新的可能。然而当前主流的高精度人脸检测深度模型结构复杂、参数量巨大,通常依赖于高性能的图形处理器等硬件支持。而移动端设备有限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资源无法满足其需求,限制了人脸检测技术在移动应用场景中的普及。因此,如何在资源受限的移动端平台上设计部署小尺寸、低能耗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电子设备朝着小型化、集成化、多功能化、高功率密度化发展,随之而来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这些热不能及时散去,热积累会影响电子器件的性能,甚至导致电子器件不能正常工作或损坏,因此对电子设备的散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聚合物基导热材料因具有电绝缘性能、柔韧性、重量轻、强度高等优点而备受关注,在微电子封装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聚合物的本征导热系数一般较低,无法满足散热要求。引入高导
软件无线电(SDR)的发展带来了更灵活,可扩展的无线通信解决方案,在民用军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与无线电频段紧张、通信环境更加复杂等问题的突出,智能无线电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在功耗,体积等受限的场合,小型智能化的软件无线电设备开始受到重视,特别是高集成度嵌入式片上系统ZYNQ的出现,为小型智能化软件无线电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详细描述了软件无线电平台在不降低通用性,实
毫米波功率模块(Millimeter Wave Power Module,MMPM)其工作在毫米波波段,是一种用于射频信号放大的功率器件,主要由毫米波小型化行波管(Minimized Traveling Wave Tube,Mini-TWT)、固态放大器(Solid State Amplifier,SSA)及集成电源(Integrated Power Conditioner,IPC)组成,具有高功
聚乳酸(PLA)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纺织等领域。PLA本身模量高,透明性好,但同时存在结晶速度慢、耐热性差、性脆等固有缺陷,对于其进一步发展及应用形成了限制。作为一种半结晶性高分子,聚乳酸材料的宏观物理性能依赖于微观晶体结构与形态,通过加工流场调控结晶过程有望改善材料缺陷。过去研究通常利用熔体剪切的方式,试图获得shish-kebab串晶结构来提升材料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