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激励的大跨悬索桥自振特性及气动阻尼识别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跨径悬索桥因其自身重量轻、刚度小、阻尼小的特征,易在风荷载的作用下会产生多种风致振动响应,结构的动力特性也会相应的产生复杂多样的变化。结构固有的动力特征是有限元模型更新,损伤检测和振动控制的基础,而大跨径悬索桥的模态特征(自振频率、阻尼比、振型)会受到车辆荷载、温度变化、地震和风等各种动力载荷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以沿海地区西堠门大桥为工程背景,基于桥址处附近的大量实测风速数据和响应加速度数据,采用自然激励技术(NEx T)和特征系统实现算法(ERA)相结合的方法,准确估计了大跨度悬索桥在不同风速下的模态频率和模态阻尼比,发现了西堠门大桥在平稳风荷载下的模态参数演化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系统的总结并推导了利用自然激励技术的数据预处理方法(NEx T)和特征系统实现算法(ERA)的模态识别方法,说明了两种方法结合的可能性和优点,并指出了运用该方法进行模态识别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2)编制了用NEx T-ERA方法识别结构模态参数的MATLAB程序,讨论了模态识别过程中的样本时长,窗口时距和Hankel矩阵阶次的选择方法,通过参数分析发现:样本时长和窗口时距的增大会提高模态参数识别精度,两个参数中任何一个取值过小都会导致模态识别结果出现异常;Hankel矩阵的阶次的选择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背景,采用一定标准人工确定。(3)分别采用了轮次检验法和希尔伯特—黄变换法分析了西堠门大桥桥址处实测风速序列及主梁加速度在幅值和频率上的非平稳性。研究表明:西堠门大桥桥址处实测风速序列和主梁加速度信号均为平稳时间序列,满足NEx T-ERA方法的假定;风速序列的非平稳度明显大于相应风速条件下主梁加速度响应的非平稳度。(4)使用NEx T-ERA模态识别技术分析了西堠门大桥在7种不同风速下共三千余组的时间序列,获取了不同风速条件下桥梁结构竖向、横向和扭转的模态频率和模态阻尼比。研究发现:悬索桥的阻尼比相对较低,前三阶竖向阻尼比的分布区间为0.2%-2.1%,前三阶横向阻尼比的分布区间为1.3%-2.8%,前三阶扭转阻尼比的分布区间为0.3%-2.3%;风速的变化对大跨悬索桥模态频率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对阻尼比的影响效果显著,整体上表现为:随着风速的变增大,前三阶竖向阻尼比显著增大,横向阻尼比保持不变,而扭转阻尼比显著减小;风速的变化对阻尼比识别结果的离散性影响显著,竖向阻尼比识别结果的离散度随着风速增大而增大,横向阻尼比识别结果的离散性随风速变化较小,扭转阻尼识别结果的离散度随着风速增大而减小。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同时,人们对汽车的经济性与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汽车的经济性则需要对车辆进行轻量化设计。由于路面不平度以及车辆动力总成的振动和扭矩激励对车辆NVH性能的影响,导致车辆轻量化与乘坐舒适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在当前车辆轻量化的发展趋势下,为了衰减动力总成传递至车身的振动和扭矩激励以及减少路面冲击对动力总成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提高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系
随着混凝土材料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结构将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但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出现损伤裂缝,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是根据实际裂缝对结构进行分形分析,而对有限元模拟损伤裂缝的分形分析几乎没有。因此,对出现损伤裂缝的混凝土结构进行损伤模拟及分形分析,是十分必要的。用有限元模拟损伤裂缝,研究模拟损伤裂缝分形维数和实际损伤裂缝分形维数与结构各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可以对结构的损伤程度及裂缝分
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装备加工过程中离不开高精密检测设备,精密测量仪器作为先进制造与智能制造中精密测量的关键部件,其检测精度直接决定了机械制造水平的高低。嵌入式时栅角位移传感器是一种基于时栅技术将被测旋转机械作为传感器中的一部分而设计的新型传感器。前期对嵌入式时栅的传感机理进行了研究,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传感器结构的优化设计与传感器测量精度的提升仍然是传感器研究的关键问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我国江浙沪一带正在大力建设交通行业,交通业发展的同时,促进着隧道的建设。本课题研究的是浙江沿海一带的浅埋偏压连拱隧道。在浙江沿海地带,隧道围岩大多处于软弱破碎状态,连拱隧道浅埋偏压段较多,围岩条件较差。在施工过程中,围岩易失稳,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重点隧道。隧道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仍需要科研人员去探讨和解决。本文以雅屿隧道工程作为依托项目,结合有限元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已逐步成为公共交通系统的主要发展趋势,而跨座式单轨车辆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已在许多城市中广泛运用。良好的弓网受流质量是保障跨座式单轨车辆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且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受电弓弓头滑块由于与接触网之间发生滑动摩擦,会不可避免的造成磨损,因此有必要对跨座式单轨车辆的弓网受流质量和受电弓磨损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本文从改善弓网受流质量和受电弓磨损情况的角
跨座式单轨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中一种典型交通制式,能有效解决山地城市、海滨城市、文化景观、历史名城的交通堵塞问题,因此,开展跨座式单轨交通装备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单轨牵引齿轮箱作为跨座式单轨车辆转向架的关键核心部件之一,要求其具有较低的噪声以减少车辆“临楼而过”或“穿楼而过”时产生的辐射噪声,避免对轨梁沿线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开展跨座式单轨牵引齿轮系统的振动噪声研究,
随着中国交通体系快速发展和完善,道路养护问题也日益凸显。路面裂缝作为路面病害的主要表现形式,实现快速高效的智能化识别,有助于推动国家智能化路面质量管理的发展,为建设智能化交通奠定了基础。当前,路面病害检测主要依赖于传统的人工检测,当面对于海量的路面病害检测时,表现出主观性强、漏检和错检、检测效率低等缺点。由于路面裂缝的多样性特点及路面环境的复杂性,也使得传统的图像处理技术识别难度大且识别准确率低。
铝合金因为轻质、高强、耐腐蚀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航空航天、交通装备等领域。国外将铝合金型材应用于桥梁结构的现象已十分广泛,国内亦有不少典型示范。总体而言,我国在该领域发展相对滞后,有不少相关应用技术问题急需研究解决。工业上一般通过固熔、淬火等热处理工艺来改善铝合金机械性能。但淬火过程中温度场分布不均匀分布使其内部形成残余应力,特别是尺寸越大、截面形状越复杂的铝合金型材,淬火残余应力的分布
农作物是一种特殊的人为种植植被类型,自人类学会种植开始,农业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保障,人们通过农业种植维持自身生存发展。而农作物种植结构是指农业生产中,地表种植的各种作物所形成的特有的数量、种类以及空间分布的结构特征,是对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最直接反映,除了能真切的展示其的种类、数量及其分布特征,还能作为相关部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以及计算农业用水状况的重要数据支撑。因此,了解农
制动液是液压制动系统中传递制动压力的介质,在汽车的安全行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制动液含水率的检测是保证制动液是否合格的重要技术。为此研究一种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制动液含水率的方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使用价值。本文首先设计了含水率检测系统的下位机和上位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检测系统的可靠性与正确性,并通过实验完成了制动液电参数的采集。利用采集到的电参数,采用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极限学习机等三种机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