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Ce对H13钢中大尺寸一次碳化物行为的影响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jq5296328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13钢中含有0.4%左右的碳元素和总和为8%左右的Cr、Mo、V等合金元素,在凝固过程中由于合金元素的偏析非常容易生成大尺寸的一次碳化物,在后续的热处理过程中这些大尺寸的一次碳化物难以完全消除,仍然会残留在最终的产品中。在H13钢的使用过程中,大尺寸的一次碳化物很有可能成为裂纹源,导致模具钢疲劳失效,一次碳化物的尺寸越大,模具钢的使用寿命越短。为此,如何有效地降低H13钢中大尺寸一次碳化物的尺寸是进一步提高其使用寿命的关键,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很少见到报道。基于此,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对H13钢中添加Ce元素改善大尺寸一次碳化物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利用有机溶液电解法获得了一次碳化物的三维特征,得到了一次碳化物的析出机理,随后利用高温实验,考察了不同类型一次碳化物的高温热稳定性,进一步研究了 Ti含量对于H13钢中一次碳化物的影响。为了降低采用常规合金冶炼H13钢中一次碳化物的三维尺寸,分别研究了 Ce含量、冷速和Ce-S夹杂物对于H13钢中大尺寸一次碳化物三维特征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研究H13钢中一次碳化物的相关特征,发现凝固过程中Cr、Mo、V、C、Ti合金元素的偏析是导致最后凝固区域和一次碳化物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次碳化物的三维形貌为典型的“树状”结构,“树干”为Ti-V-rich碳化物,“树枝”为V-rich碳化物。一次碳化物的析出机理为:首先析出Ti-V-rich碳化物,随后以Ti-V-rich碳化物为形核核心析出V-rich碳化物。(2)通过高温实验研究了一次碳化物的热稳定性,发现Ti-V-rich碳化物的热稳定性要高于V-rich碳化物,加热温度达到1200℃时,V-rich碳化物大部分溶解而Ti-V-rich碳化物仍然稳定存在。随着加热温度从1150℃逐渐增加到1250℃,一次碳化物的三维尺寸从22.7μm降低到12.4μm。通过研究Ti含量对于H13钢中一次碳化物特征的影响,发现Ti含量的降低可以有效抑制Ti-V-rich碳化物的析出,随着Ti含量从110ppm降低到15ppm,一次碳化物的平均三维尺寸从31.7μm降低到26μm,Ti含量≤24ppm时可以抑制H13钢中Ti-V-rich碳化物的析出。(3)通过研究稀土 Ce含量对H13钢中一次碳化物特征的影响机理,发现Ce含量从0%增加到0.032%,最后凝固区域的尺寸从85μm降低到65μm,一次碳化物的形貌从“树状”变为“片状”,一次碳化物的平均三维尺寸从31μm降低到23μm,最后凝固区域尺寸和一次碳化物的三维尺寸之间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Ce含量的增加提高了 Ce-O夹杂物的数量密度,Ce-O夹杂物作为有效的异质形核核心促进了铁素体的形核,提高钢液形核率,降低了最后凝固区域的尺寸和一次碳化物的三维尺寸。但是当Ce含量过量添加,含量为0.18%时,最后凝固区域尺寸增加到80μm,一次碳化物的三维尺寸增加到38μm。(4)通过分析含Ce的H13钢中一次碳化物从钢锭边缘到中心的分布情况,得到了冷速和Ce含量对于一次碳化物三维尺寸的综合影响机理。当Ce含量为0.0018%时,从边缘到中心,一次碳化物的三维尺寸从8.6μm增加到41.7μm。Ce含量的增加有效地降低从边缘到中心各个位置处一次碳化物的三维尺寸,当Ce含量增加到0.037%时,边缘位置一次碳化物的三维尺寸从8.6μm降低到7.7μm,中心位置一次碳化物的三维尺寸从41.7μm降低到26μm,稀土 Ce元素在钢锭中心位置对于一次碳化物尺寸的优化效果远好于在钢锭边缘的优化效果。钢锭的边缘,冷速对于形核率起主导作用,Ce含量的优化效果不明显;钢锭中心位置,Ce含量对于钢液形核率起主导作用,此位置处Ce元素的优化效果显著。(5)通过研究不同S含量对于Ce处理H13钢中最后凝固区域和一次碳化物三维尺寸的影响表明,最后凝固区域尺寸、一次碳化物的三维尺寸均和Ce-S夹杂物的数量密度密切相关,随着Ce-S夹杂物的数量密度从4.2个/mm2增加到36.4个/mm2,最后凝固区域尺寸从74μm左右降低到65μm左右,一次碳化物的平均三维尺寸从30μm左右降低到20μm左右,超大尺寸一次碳化物(>50μm)的占比从14.2%降低到2.5%,有效地阻碍了一次碳化物的聚集。控制钢液O含量在10ppm左右、Ce含量在0.01%以上、S含量在30ppm以上,可以生成大量细小弥散分布的Ce-S夹杂物。
其他文献
学科的本质是育人,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学科育人的内涵具体表达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并指出学科实践是落实学科育人的具体路径。学科实践以学科独有的方式学习学科,彰显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用实践的方式学习学科,使学科知识学习向发展素养转化;学科实践助力学科综合育人因素作用的发挥,实现学科知识与育人的统一。开展落实学科育人价值的学科实践活动,首先要将学科育人目标转化为
期刊
吸附分离是烟气脱硝的重要技术之一,可以净化并富集NOx,脱附后的NOx解吸气可以通过冷凝得到NO2,实现烟气净化和污染物资源化的双重目的。解吸气中NO2的冷凝过程受到不可凝气体(NCG)以及NO2的二聚化反应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NO2解吸气的冷凝回收过程以及NCG和NO2自身二聚化反应对NO2冷凝传热传质的影响。建立了 NO2冷凝回收和换热实验装置,研究了气源浓度、压力、冷凝温度对冷凝回收效果的影
学位
由于污染源面积大,控制距离远,干扰气流强和敞开式作业的原因,导致有机溶剂调配、洗版、粘胶等场所毒物浓度严重超标,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造成巨大伤害。平行流吹吸式通风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但大面积低风速平行流吹吸式通风气流运动规律与控制技术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理论分析、试验测试和实际应用等方法,开展平行流通风气流运动机理研究,以及均匀送风、均匀排风和平行吹吸式通风气流控制技术研究,并对主
学位
碳氧化钛是一种金属间隙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电导性和化学稳定性。目前,有关碳氧化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晶体结构、热力学性质等方面,目的是为了改善可溶阳极钛电解工艺技术。碳氧化钛作为能量转换和存储系统的功能材料应用报道较少。近年来,在材料中有目的性地构建缺陷成为性能优化的一种新策略,与设计复杂形貌结构的“外在”方法相比,基于缺陷工程的“内在”方法,主要是调整材料内局部原子的结构和配位环境,达到改善宏观性能
学位
钛是21世纪最重要的金属之一,因其强耐腐蚀性,高比强度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军工、生命科学等领域。我国钛资源储量居全球首位,其中99%以钛铁矿的形式存在,这种矿石会被送入高炉进行冶炼,而其中的钛资源近一半会被带入至含钛高炉渣中。由于钛赋存状态复杂等原因,含钛高炉渣难以直接利用而被堆放处理,造成了大量钛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的压力。熔融氧化物电解是一种以金属氧化物为电解质进行直接电解的
学位
我国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煤岩动力灾害形势依旧严峻,对其准确有效的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煤岩变形破裂过程中存在着磁场变化,其规律如何,能否用磁场变化表征煤岩的变形破坏,值得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采用实验室实验、理论分析与现场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建立了无磁化煤岩受载破坏磁场效应监测实验系统,开展了煤岩受载破坏过程的磁场特征与规律研究,从微观电性和磁性的角度研究揭示了煤岩受载破坏过程的磁场产生机制
学位
多主元合金是一种全新的合金设计理念,以等原子或近等原子比的多个元素为主元进行合金设计。多主元的协同作用使合金产生高的混合熵,并表现出许多优异的性能,诸如高强度、高韧性、耐磨耐蚀等性能。由高熔点元素组成的难熔多主元合金呈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对难熔多主元合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高温氧化行为方面。难熔多主元合金非常有望成为耐蚀合金开发的材料体系,其表面钝化膜
学位
磁性微晶玻璃作为一种功能型材料,以其特有的磁性能而得到社会和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例如,磁性微晶玻璃在生物学上可用于温热疗法杀死癌细胞及药物输送,在工程学上可用于硬盘机板、麦克风、扬声器、发动机、电动机、借记卡和信用卡等材料。其中,磁铁矿(Fe3O4)基微晶玻璃是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类磁性微晶玻璃。当前,微晶玻璃的主要制备工艺包括整体析晶法和烧结法。在采用传统工艺制备磁铁矿基微晶玻璃的过程中,仍然存在
学位
固体氧化物电池(SOC)是一种全固态可逆电化学装置,在燃料电池模式(SOFC)可将H2、CO等转化为电能,在电解池模式(SOEC)可将CO2、H2O等电解为燃料气,在碳中和发展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钙钛矿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稳定性被认为是传统Ni基电极的潜在替代者,其中La1-xSrxFeO3由于具有高的离子电导率被广泛用于氧气极,但其作为燃料极时稳定性差和催化活性不足的问题急需解决。本文以
学位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然而在煤炭的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生大量的粉煤,这些粉煤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如果处理不当会形成粉尘污染空气。型煤技术是提高粉煤利用效率、优化原煤性能、减少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粘结剂的加入有助于粉煤的顺利成型,并提高其机械强度。然而,使用传统型煤粘结剂,如生物质、膨润土、淀粉、沥青、糖蜜、高分子聚合物等,制成的型煤或灰分含量高,或机械强度低、热稳定性差,难以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