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三诉诸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以《红高粱》译者葛浩文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ffee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拟在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理论中修辞三诉诸的视域下研究译者的主体性及其限度。自上个世纪70年代,各国学者开始注重翻译实践中的译者主体性,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具体体现进行深入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为文化翻译理论、阐释学理论、解构主义论、目的论和读者反应论等。  本文首先梳理了原有研究中不同翻译理论派别对译者主体性的阐释和对译者主体性的限制。其次,将修辞学理论和翻译理论结合起来,从另一个角度去研究译者的主体性。文中分别呈现了能体现主体性的译者修辞三诉诸,可以明确译者有别于作者的诉诸,即译者有别于作者的人格诉诸、情感诉诸和理性诉诸;根据Hartwell的三角形语境修辞框架,可以进一步将作者、译者、信息和读者放在同一修辞框架内,由此对译者的主体性及其限定性范围进行界定,并对三诉诸各自的发挥空间和作用进行比较。其中,理性诉诸为核心,其他两诉诸依赖于理性诉诸并受其限制。以《红高粱》英译者葛浩文为例,可以从修辞三诉诸的角度清晰地看到译者有限主体性的发挥程度。  全文主体部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主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的意义和文章结构。第二章是对译者主体性的文献回顾,主要集中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文化转向”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以及这些研究在其理论中体现出来的对译者主体性的一些限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能充分体现主体性的修辞三诉诸进行阐述,并对译者主体性跨学科研究的合理性进行阐述。第三章有三个小节,分别分析了译者有别于作者的人格诉诸、情感诉诸和理性诉诸,并分析了其具体体现和影响因素。第四章重在探讨译者的主体性及其限定性范围,在Hartwell的三角形语境修辞框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代表修辞三诉诸与作者、文本和信息的关系)的基础上,将译者、作者、信息和读者放在两个部分重合并且能在一定的限定性范围内移动的三角形之下,分析了译者的主体性及其体现形式,并对译者主体性的极限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推断出译者修辞三诉诸各自的发挥空间和作用的大小。第五章是对第四章中提出的理论进行实例验证,通过对葛浩文在《红高粱》译本中所体现出来的修辞三诉诸、以及他对自身主体性的有限度的把控进行分析,证明了葛浩文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修辞三诉诸,并且是在一定的限定性范围内发挥,而非对原文进行完全复制或任意改动。第六章是论文结论部分,是对全文的回顾性总结。
其他文献
对于智能变电站来说,继电保护配置是其十分关键的构成部分,在继电保护配置满足各种性质的基础上,可以把整个继电保护配置分解成不同层次。本文针对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配置进行
“醉驾”违法,“醉驾”犯罪,这些道理逐渐深入人心。但是,和“醉驾”者一起喝酒的人如果不劝阻他人酒后驾驶,那么发生事故后他也有不可逃避的责任。    老乡高兴相聚,青年酒后驾车不幸身亡    2007年,安徽农民范坚强来到“服装之乡”江苏省常熟市,租住在该市尚湖镇,召集亲戚们加工服装。2008年10月底,老乡古河看见范坚强,询问最近是否有事情可做。11月4日下午4时左右,范坚强打电話给古河:“我这里
10月10日,华菱星马全国巡展车队抵达天津滨海新区,并在天津保税区国际酒店召开“华菱星马汉马动力,轻量化、天然气系列车型全国巡展暨天津用户座谈会”。会场内,近300位华菱
生活中,一些家长为了芝麻绿豆大的事情,用杀伤力极强的字眼训斥孩子,无所顾忌,随心所欲。  邻居家一个小女孩,想在妈妈面前表现一下,便主动帮妈妈浇花。结果,她将水洒到花盆外面。妈妈虽然并不是很生气,但还是忍不住责备她:“你怎么这样笨啊!做不好一点点小事。你都这样大了,穿袜子会穿反,背书包会背倒,刷牙能把牙膏泡泡顶到脑门上。没见过你这么笨的孩子,简直就是小笨蛋,这样下去,长大以后怎么得了?”  这个妈
我们都曾与无数的人擦肩而过,将别人视作可逃避或可亲近的花香,而也会有人从我们身上闻到同样馥郁或者刺鼻的味道。而你,在人群中,于时光里,究竟想要沉淀出哪一种味道?    每天,在公交上、地铁里、网络中、马路边,我们都会与数不清的人擦肩而过。如果无缘,此后我们再不会相识。其中的大多数人,都不过是路边的风景,经过便已忘记。但也有时候,他们比任何一个我所熟识的朋友,都更为清晰地印入我的生命,犹如水泥未干时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学者们看来,安德鲁·马维尔(1621-1678)一直像谜一样难以捉摸。其诗歌如同其本人一样充满矛盾,显得扑朔迷离。他的诸多田园诗歌中都包含有花园意象,这些充满矛盾的花园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