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铅暴露对中华鲟幼鱼的毒性效应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ailtol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分别设计慢性和急性溶液铅暴露实验,以发育早期的中华鲟幼鱼为研究对象,对其组织铅含量、血液代谢指标和组织抗氧化指标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中华鲟幼鱼对铅的积累、排放特征及生理反应,并寻找适合作为环境监控的敏感性生理指标,为深入开展中华鲟生命早期触铅后机体的损伤、适应机制和自我修复能力奠定基础:还可以从一个侧面为长江口综合防治铅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指导,为更好的保护中华鲟物种服务。   1、慢性溶液铅暴露下中华鲟幼鱼对铅的积累与排放特征   从中华鲟受精卵发育至96h开始,采用水溶液静态置换法,进行了16周的铅暴露试验,试验浓度设计为:0mg·L-1、0.2mg·L-1、0.8mg·L-1和1.6mg·L-1,随后又进行了6周的铅排放试验。   结果:显示:中华鲟幼鱼各组织表现出随暴露浓度升高Pb积累增加的剂量效应关系;Pb积累基本表现为:骨(背骨板和软骨)和肌肉中积累量最高,胃、肠和皮肤次之,肝、鳃与脊索相对较低。经排放后,低浓度组(0.2mg·L-1)的各组织中Pb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中浓度组(0.8mg·L-1)和高浓度组(1.6mg·L-1)除少数组织外,Pb含量仍较对照组高(P<0.05),低,中浓度组中鳃、皮肤和肝的Pb含量甚至高于积累时。通过试验探索出中华鲟幼鱼经鳃、皮肤和消化道摄入Pb,主要经鳃和皮肤进行排放,并且铅会选择性的大量积累在骨和肌肉当中。推测,Pb被隔离在骨和肌肉当中,能有效减轻Pb对肝脏的损伤作用,是中华鲟幼鱼的一种适应性保护机制。   2、慢性溶液铅暴露对中华鲟幼鱼血液酶的影响   经慢性溶液铅暴露和排放后,对中华鲟幼鱼血液中ALT、AST、ALP、LDH和CK的活力进行了测定。   结果:显示:Pb暴露后,幼鱼血液中ALT、AST、LDH和CK活力均表现为随Pb暴露剂量增加而升高的趋势:而ALP活力表现为随Pb暴露剂量增加而下降的趋势。0.2mg·L-1的低浓度Pb暴露对幼鱼各种血液酶的影响很小,而1.6mg·L-1的高浓度对其影响较大。其中AST和CK活性变化较为灵敏,浓度达到0.8mg·L-1时即表现出显著变化。   Pb排放后,各暴露组血液中ALT和LDH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表现出明显恢复;1.6mg·L-1组的AST活力依然较高,约是对照组的2倍,且1.6mg·L-1组的AST/ALT值仍然较高;ALP活力在各Pb暴露组中均较对照组要低。初步表明高浓度Pb暴露可致中华鲟幼鱼的肌肉、肝脏等组织损伤以及生长发育受阻(特别是骨骼发育)、代谢异常,且血液中高AST活力很可能主要源于损伤的肌细胞而少量来自于受损的肝细胞。   此外,血液AST和CK活力变化最为灵敏,可作为监控中华鲟幼鱼受Pb污染的敏感指标。   3、急性溶液铅暴露下中华鲟幼鱼对铅的积累与排放特征   采用水溶液静态置换法,研究了中华鲟幼鱼(体长:28.14±0.26cm,体重:76.07±2.75g)不同组织对铅的积累与排放。在8mg·L-1Pb水溶液中暴露7天,结果显示:暴露前3天所选9种组织的Pb含量均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上升,鳃上升显著(P<0.05),其余组织上升相对平稳(P>0.05);到暴露第5天各组织中的Pb含量(皮肤除外)均出现急剧上升(P<0.05),并伴随幼鱼的畸形弯曲;肾、鳃、背骨板、肝及血液中Pb含量较高,肌肉、软骨、皮肤和脊索中Pb含量较低。暴露试验结束后将幼鱼转入清水中进行了16天排放试验,结果显示:先是皮肤中Pb含量大幅上升(P<0.05);随后背骨板和血液中Pb含量大幅上升(P<0.05):其余组织Pb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鳃、肝和肾中Pb含量下降明显:至16天排放结束时,所选9种组织中Pb含量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对照组。表明在急性溶液铅暴露下,中华鲟幼鱼主要经鳃摄入Pb,经血液循环将Pb运送至肝肾处解毒并迅速排除和转运,主要沉积在背骨板中进行隔离保护,经皮肤将Pb排出体外。4急性溶液铅暴露对中华鲟幼鱼SOD和MDA的影响   经急性溶液Pb暴露和排放后,研究了8mg·L-1Pb水溶液对中华鲟幼鱼肝脏、肾脏和脑组织SOD和MDA的影响。结果显示:肝脏中SOD活力波动最大,在整个试验期间,呈现出“抑制-恢复-抑制-诱导-恢复”的复杂变化规律;脑SOD活力在Pb暴露的7天中呈现阶梯式递降趋势,受抑制程度较深,至试验结束其活力仍低于对照水平,且表现不稳定:肾脏SOD活力表现出先诱导升高后抑制降低的变化趋势,其总体变化幅度较肝脏和脑要小,并在恢复后期基本达到对照水平。三种组织中只有肝脏MDA含量被显著的诱导升高;肾脏MDA含量基本维持正常水平,在恢复后期略有降低:脑MDA含量总体变化很小,呈缓缓下降趋势。由试验数据可知,中华鲟幼鱼肾脏的抗氧化防御能力强于肝脏;肝脏是Pb毒攻击的主要靶器官,“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损伤”可能是Pb对其造成损伤的主要作用机理:脑组织存在Pb通过削弱抗氧化酶活性产生毒性作用的可能性较大,但脂质过氧化并不是其损伤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在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重金属离子污染是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而对于重金属离子的检测,传统的方法主要依靠大型仪器,比如原
本文采用水热老化和Pt离子浸渍对SAPO-11、L和SAPO-41分子筛改性的基础上制备了Pt/SAPO-11、Pt/HL和Pt/SAPO-41催化剂,并用X射线荧光、XRD、BET和IR等方法对催化剂改性前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