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水泥混凝土碳化性能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dao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气中的CO2浓度持续升高,对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同时,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由于其在节能、降耗和环保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将是混凝土发展的趋势。本文从净浆、砂浆和混凝土三方面对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水泥混凝土碳化性能进行研究,测定不同龄期各配比净浆、砂浆和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不同养护条件下的净浆质量变化,砂浆抗压抗折强度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并测定了三种材料的孔隙率和Ca(OH)2含量变化,同时设计水泥混凝土碳化深度计算程序,对砂浆和混凝土碳化深度进行预测。结果如下:   (1)除水中养护净浆试样质量有所增加,其它条件下试样质量均降低。无CO2条件,各配比净浆质量降低程度最大。随粉煤灰掺量增加,净浆质量降低程度增大;矿物掺合料掺量相同时,三掺净浆质量降低程度最小,单掺净浆质量降低程度最大。   (2)碳化作用可以使不同龄期各配比砂浆抗压强度增大,但会使砂浆抗折强度降低。随粉煤灰掺量增加碳化作用对砂浆抗折强度影响增大。   (3)不同配比的净浆碳化深度随碳化前养护时间增加而降低,前期降低较快,后期趋于平衡。相同龄期下,试样的碳化深度随粉煤灰掺量增加而变大;矿物掺合料掺量相同时,三掺净浆碳化深度最小,双掺砂浆碳化深度最大。   (4)不同龄期各配比砂浆碳化深度随碳化时间增大,早期增长较快,后期增长较慢。随粉煤灰掺量增加,砂浆碳化深度增大;掺量同为50%时,单掺粉煤灰水泥碳化深度最大,三掺砂浆碳化深度最小。   (5)各配比混凝土碳化深度随碳化时间和掺合料加入量增大而增大,适量粉煤灰的掺加使抗碳化能力提高,单掺30%粉煤灰混凝土抗碳化性能最优。   (6)龄期和矿物掺合料通过影响水泥混凝土的孔隙率和Ca(OH)2含量影响其抗碳化能力。养护龄期越长,孔隙率越低,碳化速率越小;矿物掺合料的掺入改变了水泥混凝土的孔隙率,同时矿物掺合料中活性SiO2与水泥水化产生的Ca(OH)2发生火山灰反应,进一步降低了Ca(OH)2含量,使得碳化速率加快。   (7)基于碳化理论模型设计的水泥混凝土的碳化深度计算软件能够较好的用于砂浆碳化深度计算,考虑到掺合料对混凝土过渡区的影响使得对于混凝土碳化深度计算模型与实验结果相比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改进。
其他文献
  本文对发现于豫、陕、鄂、苏等地的100余座墓葬出土的陶磨、陶碓和陶井等这类机械模型的形制结构进行了初步考察,认为由碓机、磨机所孕育出来的"凸轮技术"和"偏心连杆技术
  擒纵调速器是机械钟表计时的核心装置,包括振荡器和擒纵机构两个部分.1580年西洋传教士将机械钟表和天主教教义带入中国,带动了中国机械钟表的发展.自康熙之后,机械钟表的擒
石墨烯水凝胶的三维空间网络结构,在拥有极大的比表面积的同时能实现电子的快速传输转移,是一种理想复合光催化材料的支撑骨架;Ag@Ag Cl纳米颗粒,具有明显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光催化效果显著。将石墨烯水凝胶与Ag@Ag Cl进行复合,制备功能化的石墨烯基Ag@Ag Cl材料,真正实现吸附作用与光催化的协同。相比较浸渍法制备的Ag Cl-r GH,化学还原法制备的Ag Cl@r GO-r GH-1和A
  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韩国元山岛海底出水约14件高丽青瓷样品进行科学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此海域出水的青瓷来自两个产地:优质青瓷,原料产地推定为(韩国)康津,粗质青瓷,原料产
  传统手工艺行业祖神的存在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现象。本文从科学文化的角度,以手工造纸技艺的科学特质为基点,结合"人""祭""神"三种形态的文化记忆,对造纸行业祖神
一个好的英语教师应当是一个好的阅读者,理由有三个:  其一,教师应当成为学生读书爱书的楷模。我的读书习惯就是高中时养成的。我对语文老师的尊敬之情起自他的书房和书籍,我把他的讲课和藏书联系在一起,认定他在课堂上说的每一件事都有深厚的学门基础,他就是我读书爱书的楷模。散文家汪曾祺在西南联大时对自己的老师闻一多、金岳霖和沈从文的钦佩也和书籍有关。英国19世纪诗人 E. Neshit 一首题为 Among
广西龙胜境内的"红瑶"因其女性服饰色彩以红色为主而得名.这是一个因女子服饰特征而得名的瑶族支系,可见女子服饰在其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从红瑶女服的构成、服
  茶文化遗产是一种蕴含着独特精神内涵和文化意识的农业遗产。江苏作为我国茶文化的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灿烂的茶文化遗产资源。以农业遗产的分类方法,结合茶文化遗产的自身特
  明清时期,由于江苏海涂土质的分布差异,两淮盐场盐作技术长期存在南煎北晒的整体分布格局。淮北盐作自明代中叶废煎改晒,转为砖池结晶晒盐,又于清末快速兴起泥池结晶滩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