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ither+DEM校准技术的14比特150兆采样/秒流水线模数转换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e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通信需求的日益增长,无线通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宽带射频技术和IP技术的成熟商用,第四代基站渐成业界关注的焦点,并表现出“多制式融合、高集成度、全IP、多载波、绿色环保”等发展方向。这种多标准兼容、智能化发展的技术就是软件无线电。它要求将基站接收机端的模拟和数字信号处理模块推向天线端。实现这种高性能的基站对应用于其中的模拟系统与数字系统之间的接口—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ADC)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足够的信号带宽以覆盖其全部工作频带,具有足够大的动态范围以防止邻道信号阻塞,以及足够的信号噪声比,以简化日益复杂的基站结构。对于该系统所覆盖的分辨率和采样率范围,基于开关电容电路的流水线结构模数转换器是最佳选择。但由工艺偏差问题导致的电容失配、运放增益的有限性等非理想因素直接影响到模数转换器的性能。为达到高性能,经常会采样校准算法来提高精度。数字后台校准由于能随着工艺尺缩小、灵活性好、集成度高,且不中断正常的转换过程,已成为目前主流的校准技术。本文着重设计了一种基于Dither+DEM(Dynamic Elements Match)校准技术的1.8伏14比特150兆采样/秒的流水线模数转换器。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模数转换器的应用环境及发展现状;之后从系统角度,讨论了高速高精度流水线模数转换器的基本架构,分析了各种电路非理想因素,提出了课题研究的流水线模数转换器的设计指标和系统结构选取;接着从电路实现的角度,详细阐述了关键模块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包括采样/保持电路、流水线级和参考电压源驱动器等;然后结合系统的结构提出适用于多比特流水线级的数字后台校准技术;本文最后,介绍了版图设计,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果。本课题所研究的流水线模数转换器采用SMIC的0.18μm单层多晶六层金属的CMOS工艺实现,芯片核心面积为7.48mm2,采样速率为150MHz,在1.8伏电源电压下核心功耗为350mW(不包括数字输出驱动缓冲器)。测试结果显示,在静态性能方面,经过校准,差分非线性(differential nonlinearity, DNL)达到+0.29/-0.28LSB,积分非线性(integral nonlinearity, INL)达到+1.31/-1.13LSB;对于15.5MHz的输入信号,经过校准,无杂散动态范围(spurious free dynamic range, SFDR)和信噪失真比(signal to noise and distortion ratio, SNDR)分别达到86.6dB和70.7dB,有效位数(ENOB)为11.5比特。
其他文献
<正>从街边小铺到遍布龙城的现代连锁店,从摸不着门路到口碑深入人心,"岭峥炒栗"华丽转身的背后,是一对农民兄弟的创业传奇。当人们的目光大多集中在大产业的时候,寻常所见的
依据文史书籍,运用考古成果,对鲜为人知的"东北亚丝绸之路"进行考证,力求梳理其来龙去脉,还东北亚经贸历史的原貌,以期弘扬中国东北、乃至东北亚的古代历史文明。
<正>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推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纷纷出现。其中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就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教
农村高中留守学生在父母教育的缺失、同学的影响、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理念、高中生年龄阶段身心特点及现代通讯工具的催化等多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在人际交往中呈现多种特点
通过介绍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及其存袭的原因、教学效果,结合自身平时的教学观察,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探索,系统地、有针对性阐述了对作文批改方式的实践创新认识,以及各种作文
目的 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差异及其与各代谢指标的相关关系。 方法 收集11名正常人、12例单纯性肥胖患者、新诊 68 例糖耐量受损(IGT)患者及 25 例
目的探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46例儿童胫腓骨骨折手法或小切口翘拨复位后全部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本组46例患儿经过14~72周随访,骨折
<正>一、案例背景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的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习式教学模式。新的课程标准在确立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更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