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关系的发展与前景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790434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世界舞台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始至终奉行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以南南合作为重要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中国和非洲国家开启了合作的大门。回首几十年的合作历程,虽有曲折但是整体发展平稳。中国和非洲业已形成了互相依赖的合作伙伴关系,中非合作也具有了稳定的机制——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中非关系是二战后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以“平等互惠”为主要特点。中国和非洲有共同的历史和发展目标成为合作的基础;中国致力于践行其和平发展战略,其所坚持的尊重主权、相互尊重、平等等原则成为发展中非合作关系的前提;在贸易和投资方面以互惠为目标成为二者合作的最有力保障。不仅如此,中国不带任何附加条件慷慨援助非洲,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债务减免方面的政策深得非洲人民之心。中非关系最早可追溯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万隆会议,自此之后中国积极促进与非洲发展友好的合作关系。非洲国家自然资源丰富,成为各大国势力竞逐的战略要地,而这种竞争关系客观上使非洲受益。中国在非洲大陆上也有利益需求,特别是能源和经济贸易方面。除此之外,中非合作还体现在卫生合作、军事合作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与非洲的合作同西方大国不同,以平等为基础的合作使得非洲国家对中国的期待远胜于其他国家。中非关系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问题与矛盾同样存在。从中国方面看,存在援助项目不切实际、缺乏环境评估、经济驰援遭遇法律瓶颈、假冒伪劣商品时现、援助层级单一等问题。从非洲角度来看,存在着政局不稳、经济结构单一、对中国认识以及援资利用等种种问题。如果不能得以解决,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发展。尽管如此,中国和非洲二者对彼此的战略需求仍然是合作关系得以发展的主要动力。特别是,“中非合作论坛”这一合作机制的形成,使得中国和非洲在许多问题上能够进行深入对话,增加互信。新的世纪,中非外交关系也面临三大转变:从官方外交扩展到民间外交;从精英外交扩展到大众外交;从双边外交扩展到多边外交。这种转变给中非关系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但也有不少挑战。因此,需要双方将眼光放远,着重于长远的良好发展。中国不仅同整体的非洲合作关系密切,同单个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也在不断发展。以毛里塔尼亚为例,中毛双方的关系得到了加强。毛里塔尼亚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矿物资源进口国,双方共同投资的港口更为中国的远洋运输提供了极大便利。中国是毛里塔尼亚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国家、获得物资、技术援助的强大依靠,中毛关系的和谐稳定为毛里塔尼亚走出困境、继续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保障。自1967年建交之后,中毛双方不遗余力地开展文化、卫生、体育、教育方面的交流。近几年来,两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协定并在一系列外交意愿上多次沟通,双方关系平稳发展。
其他文献
作为一位伟大的美国现实主义剧作家,阿瑟.米勒一直关注戏剧的社会功能和道德的教谕作用。《推销员之死》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一部最具深远影响的"战后美国最伟大的剧作
随着调性的不断扩张和音乐美学观念的逐渐变更,和声经历了以协和和弦为中心开始向以不协和和弦为主体的新和声体系转化。在二十世纪初期大量涌现出的特殊结构和弦有着起独特
本文对朱关田先生在《颜真卿书法艺术及其影响》一文,关于颜书中的“蚕头燕尾”以及《竹山堂连句帖》论断的偏颇与失误,进行商榷.
本文研究了微带梳形天线阵的设计方法,推导了微带梳形阵方向图函数表达式,并在毫米波段上设计制作了一些具体的微带梳形阵。作者相信整个天线的设计方法可推广到其它频段及二维
十年前新风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十分陌生,但近些年来新风系统已出现在许多普通家庭中。这缘于人们对新风的认识度越来越高和我国新风行业快速的发展。台州市普瑞泰环境设备科
蒙古国现代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停滞阶段、恢复阶段和繁荣发展阶段。本文主要探讨了前两个阶段,即1946—1979年蒙古国现代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及研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工艺、新技术的大量运用,再加上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依然频繁,各种疑难灾害事故也不断出现,因此,核生化等特种灾害事故处置已成为消防部队近年来
<正>年末,各行各业例行陷入忙乱不安之中,既为了收割最后的成绩,也为擘画马上启行的未来。在我看来,把握未来的最佳方法,不是留住昨天或者争取保持今天,而是开创明天——"明
本文致力于借助西方叙事学理论探究屈赋自传性文本的叙事特点。首先,在西方自传概念和日本川合康三的中国自传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中国自传与西方自传的对比分析,总结出生长于
居延汉简反映了自西汉武帝至东汉初年河西地区的屯戍情况,简文内容涉及到汉代西北边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法律、文化、社会风俗等诸多方面,是研究两汉历史的重要出土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