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表面复杂换热条件的风洞实验方法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yanggl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能耗问题随城市化进程和全球气候变化而加剧。建筑表面换热系数与多参数复杂气候条件和建筑材料特性息息相关,是建筑能耗预测的重要参数。开展建筑表面复杂换热的研究,将为准确预测建筑负荷、有效运行建筑设备和开发应用被动式节能技术等提供重要基础。
  风洞实验是建筑表面复杂换热研究的重要方法。现有风洞实验研究由于实验条件限制,研究方向集中于建筑表面对流换热、太阳辐射换热和蒸发潜热,缺乏天空长波辐射换热等研究。为此,本文以建筑表面复杂换热条件为研究对象,采用风洞技术和环境模拟技术,营造全天候动态热湿气候风洞,复现建筑表面复杂换热的气象边界条件,并针对各气候参数在风洞中实现时存在的问题,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等,提出相应的方法并进行验证。本文具体开展了如下工作:
  1)基于流场品质和热湿气候风洞的特殊性,重点对影响风洞流场的风机过渡段、导流叶片等关键部位进行优化模拟,优化后风洞试验段入口截面速度度均匀性系数<2%,温度均匀性系数<1.9%;且风速的稳态和动态控制均方根差RSME分别降低到0.04和0.01m/s。
  2)基于风洞内各气候参数耦合控制的稳定性要求,重点对温、湿度的耦合控制,建立了三级加热、三级除湿的整体调节方法和极端高湿工况的分段微调节方法,并通过实验测试,测试得到稳态控制时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均方根差RSME分别降低到0.1℃和0.4%;动态控制时分别降低到0.2℃和0.53%;在温度40℃、相对湿度98%、风速1m/s的极端高温高湿最不利工况下,采用微调节后温、湿度的RSME分别从3.0℃降低到0.1℃,从0.9%降低到0.5%,较大幅度的湿度波动频率从12次/h降低到4次/h。
  3)与天空长波辐射系统进行耦合布置,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多参数全天候动态热湿气候风洞的高等级大型太阳辐射模拟系统的实现方法,并进行辐射特性测试得到有效辐照面为2.5×2.5m;有效辐照面特征尺寸百分比达到83.3%,相比同类型提高一倍,提高广源利用率;辐射均匀性和稳定性均达到规范B级或以上要求;稳态和动态控制下太阳辐射照度的RSME分别降低到1.14和0.96W/m2。
  4)基于天空长波辐射换热的计算原理,利用室外实测数据和经验计算模型,明确风洞天空长波辐射换热系统中天空有效温度的两种设置方法,并建立相应的风洞天空有效温度修正模型,且进行风洞对比实验,得到晴天工况试件表面温度相对误差值从22.4%降低到8%,多云工况从12.3%降低到2.4%,完善了建筑表面复杂换热研究的风洞实验方法。
  本研究首次设计并建设了全天候动态热湿气候风洞,研发风洞多参数的实现方法,实现了风速、温度、湿度、太阳辐射、天空长波辐射、降雨和盐雾七个气象参数条件的风洞复现,建立了风洞天空长波辐射的修正模型,为科学量化建筑表面复杂换热提供新的实验平台和方法。
其他文献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各国政府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域积累了海量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中蕴含了丰富的知识及知识语义关联,如何获取并充分利用这些知识及其语义关联,来深度、全面评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为公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主题搜索、智能知识问答并为政府提供智能信息推荐与辅助决策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借助于
学位
医院建筑因其复杂和密集的资源消耗模式、严格的室内环境参数控制,对建成环境的全生命周期影响尤为大;尤其在夏热冬冷地区,还需兼顾夏季防热通风、冬季保温和全年除湿的要求。目前国内外关于绿色医院建筑的研究热点仍停留在绿色医院建筑的定义、设计与改建,以及绿色标识的评价体系建设方面,关于已获得绿色标识的医院建筑的实际运行性能的相关研究尚很缺乏。  本文从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医院建筑的能源消耗、室内环境质量的运行性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能源消耗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问题,而建筑能耗作为占比很重的类型之一,更加不容忽视。对于现有建筑能耗的问题,人们更加关注新建建筑的绿色节能,而既有建筑中存在的节能问题被忽视。近年来,既有高校建筑的能耗问题进入人们的视线,高校食堂作为校园建筑中高频率、长周期使用的建筑之一,普遍存在建筑能耗过大和建筑环境舒适度较低的问题,原有建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高校食堂建筑集高舒适、低能耗于一体
学位
照明会对光敏感文物造成褪色、变色、发乌等不可逆的永久性损伤,严重影响文物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其中书法、绘画和古籍属于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的最高敏感级文物,极易受到光学辐射而发生光化学损伤,是照明保护研究的重点类型。而一般建筑照明只需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博物馆照明除满足人员的观赏要求外还需保障文物的光安全,具有视觉舒适和光照保护双重属性,因此研究难度巨大且进展缓慢。《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已十年无更新,为
学位
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作为高速铁路与城市相互连接的集中空间,高铁枢纽站房这种交通建筑不仅应该有作为城市形象这种看似简单的外观造型需求,更应该从城市的发展角度着手。不管是作为老城的激活点,还是作为高铁新城新区的核心,枢纽站房的设计上应该与城市交通更具有综合性、与城市空间更具有衔接度、与城市产业更具有关联性。本文通过莆田站高铁交通枢纽综合体具体的设计,来探寻TOD理念下以及我国第四代高铁枢纽发展阶段背
学位
低层高密度由来已久,从传统四合院民居至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再至当今的叠院别墅、合院别墅等,接地空间扩大、邻里关系亲密、建筑形态宜人的低层高密度住宅一直为中国居住形态的重要类型之一。在住房条件已达基本小康、人居环境要求与日俱增但城市用地不断紧缩、农业用地告急的时代背景下,低层高密度将得到更深入的应用与发展。  本文从建筑设计与历史演进双重角度出发,在梳理中国现代低层高密度住宅发展脉络基础上,聚焦当代京
学位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城市街道的空间地位与设计品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人行道作为城市街道中的重要部分与街道中步行交通方式的重要载体,在有限的道路空间中发展却状况不容乐观,行人经常会遇到人行道拥堵而导致“无路可走”的情况,极大地降低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为完善我国城市人行道基础建设,优化城市人行道通行效率,提高街道居民生活品质。本文选取天津市和平区118条人行道作为研究对象,通
消费型城市造成了物质产品资源生产地、消费地与排放地的空间分离,其从资源到垃圾的线性代谢方式加剧了资源、能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城市物质资源流动与城市生活空间亟待整合。城市社区是物质资源的主要消耗地和废物排放地,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食物、制造品等基本物质资源,也离不开为这些资源的生产、分配、消费与废弃物处理等环节提供服务的设施。对这些设施进行整合优化,形成闭合的物质资源循环体系,对城市社区的生态宜居与可持
我国农村地区老龄化情况严重,持续的城镇化必将加剧农村地区的老龄化问题。农村地区住宅多为当地传统自建房,经验、盲从是其主要特点,系统性设计更是无从谈起,农村住宅往往忽略了居住功能的适老化需要,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农村社区普遍选择居家养老的背景下,尽管社会也提供了不同形式的养老服务,但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及居家养老的迫切需求仍被忽视甚至被遗忘,受政策、资金、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因素限制,关于农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与人居空间逐渐趋于高密度模式,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因此,研究与探讨高密度住区外部空间舒适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对于居住区的评价大多重视表现效率的经济指标而忽视了舒适性因素,与住区舒适性相关的量化研究也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将居住区舒适度进行量化的研究更是甚少。  论文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在综合研究国内外居住区舒适度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深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