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废水处理的新型微藻生物膜附着培养技术及其成膜机理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qian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藻由于具有世代周期短、不与农作物竞争耕地且胞内富含油脂、蛋白质、多糖等优点,在生物柴油、废水处理、食品保健、医药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尤其是在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的当下,将微藻养殖与环境治理相结合,不仅能处理因人类活动产生的废水、废气,同时微藻自身可以进行油脂、蛋白质、多糖的累积,从而实现废物资源化再利用的目的。然而,在微藻废水培养的过程中,还存在培养过程受环境影响大,悬浮培养的微藻生物量浓度低且难以采收等诸多缺陷。为此,本研究以三株常见的胞内富含营养物质的藻种为对象,探究其在废水中培养的可行性,以筛选出耐污能力和环境适应力强的藻种;随后,针对传统生物膜反应器的不足之处,构建了一种新型微藻生物膜反应器并对其关键操作参数进行优化,以及利用该系统同时实现微藻生物量高效累积和废水处理;最后,利用拓展的Derjaguin Landau Verwey Overbeek(XDLVO)理论分析了微藻生物膜成膜过程中微藻细胞之间、藻细胞与载体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揭示微藻生物膜成膜机制。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首先以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和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在实际废水中培养的可行性。通过分析C.vulgaris,S.obliquus和S.platensis这三株藻种在培养过程中的相对丰度变化,发现针对某一特定地区的四季与昼夜的温度和光照周期条件以及实际废水性质,C.vulgaris比S.obliquus生长能力更强,而S.platensis在培养一段时间后消亡殆尽。另外无论曝气与否,该系统在夏、秋季的培养条件下实现了更高的生物量浓度累积和对污染物质的有效去除。此外,利用动力学模型描述微生物生物量生长过程时发现,最大比生长率为0.07~0.46 d-1。与曝气条件相比,同一季节非曝气条件下的最大比生长率值都要低。这说明曝气有利于该系统的生物量生长。(2)以核桃壳为载体材料开发了一种四通道平板式微藻生物膜反应器,并对其关键操作条件(光照强度、载体核桃壳粒径、CO2体积浓度)进行了单因素实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在核桃壳粒径为0.8~1.2 mm,光照强度为150μmol m~2 s-1,CO2浓度为2%时,C.vulgaris和S.obliquus生物产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7.45 g m-2和70.49 g m-2。通过元素分析发现额外的CO2供给和核桃壳的加入,可以提高微藻培养过程中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含量,从而增加藻细胞内碳代谢产物(油脂和多糖)的储存量。同时,核桃壳渗滤液中有机碳的存在可能使微藻代谢方式从自养转变为兼养,渗滤液中的多酚类物质则可以减少油脂氧化产物对微藻细胞的损伤,防止自由基进入油脂分子,从而有助于微藻细胞油脂的积累。此外,通过对核桃壳渗滤液培养前后微藻细胞表面藻类有机物(AOM)成分变化的研究,可以看出在核桃壳渗滤液中培养的微藻细胞表面AOM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有所提高,这有助于促进微藻细胞在核桃壳表面的附着,有利于微藻生物膜的形成。(3)利用该微藻生物膜反应器对微藻进行废水培养并与悬浮培养系统进行对比,发现在经过8 d的培养后,微藻生物膜系统的微藻生物量产量与产率显著高于微藻悬浮系统。其中,在S.obliquus生物膜系统获得了最高的微藻生物量产量与产率,分别为72.87 g m-2和9.11 g m-2 d-1。最高的油脂和多糖生产率也在S.obliquus生物膜系统中实现,为2.77 g m-2 d-1和2.96 g m-2 d-1;而最高的蛋白质生产率在C.vulgaris&S.obliquus生物膜系统中实现,为2.66 g m-2 d-1。通过分析微藻生物柴油的重要物理/化学参数,发现微藻生物膜系统对微藻生物柴油性能影响较小,使用该微藻生物膜系统培养的微藻生物柴油很好地满足欧洲标准(EN)和美国测试与材料协会(ASTM)标准。此外,与微藻悬浮系统相比,微藻生物膜系统对COD、TN、TP的去除率差异性不大。其中,微藻生物膜系统对COD、TN、TP去除率达到65.8~74.6%、74.1~83.6%、76.9~87.7%。本研究使用光生物处理(Ph BT)模型描述微藻生物膜系统和微藻悬浮系统中TN和TP的去除过程,得出TN的最大比去除速率(μN)在1.70 d-1和1.97 d-1之间,TP的最大比去除速率(μP)在0.80 d-1和1.58 d-1之间。(4)本研究采用XDLVO理论模型分析了微藻生物膜培养过程中微藻细胞之间,微藻细胞与核桃壳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随着微藻生物膜的发展,微藻细胞之间的总相互作用从排斥转变为吸引,或者能垒逐渐消失,这将导致藻细胞聚集。与此同时,微藻细胞与核桃壳之间的界面能垒逐渐降低或消除,从而有利于微藻细胞在载体表面形成稳定的生物膜。
其他文献
信号交叉口是城市路网中的重要场景,传统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基于宏观交通流特性对交叉口附近的交通进行控制。而动态变化的车辆微观驾驶行为对路段交通运行有重要影响,不合理的车辆驾驶行为将导致传统交通信号控制方法难以发挥控制效能,进一步降低信号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和燃油经济性。车联网与智能网联汽车(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CAV)技术的发展为基于宏观交通流特性的信号控制和基
学位
随着全球绿色环保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新能源行业得到大力的发展,锂电池作为新能源行业的代表之一,以其能量密度高、寿命长、稳定性高、可循环使用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行业。因此,对锂电池的安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锂电池剩余使用寿命(Remaining Useful Life,RUL)预测成为研究领域的重点。本文基于数据驱动方法,采用深度学习算法从直接预测和间接预测两个角度对电池的RUL进行预测分析。
学位
学位
近年来,在人类活动急剧增加的影响下,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型灌区的地下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潜水,出现了诸如地下水位大幅波动、水质恶化等环境地质问题。交口抽渭灌区浅层地下水环境更是不容乐观。因此,亟需研究交口抽渭灌区地下水环境时空演化规律和控制机制,提出地下水环境管理与保护措施,这不仅可为铺筑保护与利用地下水的平衡之道添砖加瓦,也可为灌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学位
半柔性复合材料是一种将水泥灌浆材料注入大空隙基体沥青混合料而得到的新型路面建筑材料,其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和路用性能,研究意义和推广价值显著。本研究旨在基于室内试验、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方法,从水泥灌浆材料、大粒径基体沥青混合料、水泥-沥青界面特征这三个层面揭示半柔性复合材料性能强化机制,达到提升半柔性复合材料工程特性的目的。研发了基于纳米Si O2增强的高性能水泥灌浆材料(HCGM),并基于多输
学位
当前,交通与环境、能源、信息通信等领域加速融合,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浪潮开启,交通运输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为了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的发展,实现交通运输工具的电动化、新能源化和清洁化,长期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针对新能源汽车推出“全方位、多层次”的扶持策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取得了巨大成就,具备了一定先发和规模优势。作为全球最大的
学位
自2020年至今,盐城市委、市政府将习总书记关于营商环境要加强优化的相关讲话精神及指示积极贯彻落实到位,将中央有关《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各项部署政策予以全面落实,站在企业、群众及发展三大视角层面,迅速和上海以及杭州这些发展水平比较先进的地区相对标,加大制度的集成创新,推动地区性的营商环境得以不断优化与改善,颁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全市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推动盐城当地的营商环境达到最优水准,使得地区
学位
由于单一诊断方法或算法难以应对复杂情况的诊断,开发基于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或FT)逻辑结构的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模型是故障研究领域的热点,故障树与贝叶斯网络在建模与量化计算方面优势互补,具有很强适用性和工程应用价值。但当前汽车故障领域开发基于故障树分析的贝叶斯网络(FTA-BN)研究尚属空白,由于厂家数据的封闭性,再引入维修
学位
双滑移面组合梁是将不同弹性模量的材料在两个交界面上进行连接而组成的受弯构件,其充分发挥了不同材料的力学优势,改善了结构的受力性能,在桥梁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受力过程中,双滑移面组合梁桥的交界面上产生了相对滑移和掀起变形,导致其力学状态较为复杂,力学效应难以准确分析。当前通常采用“规范方法(初等梁理论,换算截面法)”或“有限元实体单元模型”分析双滑移面组合梁桥的力学效应,存在计算结果不准确或建
学位
高效的应急处置系统是高速公路管理的重要组成,其中实时精准交通状态感知是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论文从实时交通状态精准感知与应急处置关键技术出发,针对视觉感知抗环境干扰性差、目标检测算法准确性不足以及应急资源调度策略中实时交通信息考虑较少等问题,重点围绕复杂天气下高速公路图像增强、融合视觉图像与雷达点云的车辆目标检测、低错误率车辆跟踪与位姿计算、考虑交通流演变的应急处置策略等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