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一部分儿童小脑共济失调的临床特点与病因分析目的:总结小脑共济失调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病因构成,以指导临床,改善预后。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以“共济失调”作为主要表现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病因构成;按年龄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期儿童组、学龄期儿童组及青春期儿童组,分析五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特点;再按病程分为急性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儿童小脑共济失调的临床特点与病因分析目的:总结小脑共济失调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病因构成,以指导临床,改善预后。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以“共济失调”作为主要表现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病因构成;按年龄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期儿童组、学龄期儿童组及青春期儿童组,分析五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特点;再按病程分为急性组(病程<2周)、亚急性组(2周≤病程<2月)、慢性组(病程≥2月),比较三组间各指标差异,以分析诊治过程中的难点。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27例小脑共济失调的患儿,男性67例,女性60例;平均起病年龄5.33±3.52岁(年龄范围6月10天-13岁)。(2)最为常见的病因依次是感染因素(46/127,36.2%)、遗传因素(25/127,19.7%)、免疫因素(18/127,14.2%)。排名前三位的疾病为感染后小脑共济失调(58/127,45.67%)、GBS谱系疾病(9/127,7.09%)及小脑肿瘤(8/127,6.29%)。诱发疾病的感染因素中,以上呼吸道感染(33/127,25.98%)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道感染(9/127,7.09%)。EB病毒(11/127,8.67%)、柯萨奇病毒(9/127,7.09%)和单纯疱疹病毒(7/127,5.51%)是最为常见的感染病原。(3)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行走不稳,占49.60%,其次为呕吐(11.81%)和四肢乏力(10.24%)。行走不稳、构音障碍、肢体震颤是最主要的神经系统症状,分别占全组病例的97.64%(124/127例)、47.24%(60/127例)和35.43%(45/127例)。(4)127例患儿中,完成头颅MRI检查115例,47例(37.01%)显示有异常,以小脑萎缩(9例,7.08%)、占位性病变(8例,6.29%)最为常见。完善脑电图检查70例(55.1%),发现27例(38.57%)异常,其中14例(11.02%)为背景活动/节律异常。(5)按患儿年龄分组,幼儿组共济失调最为常见,不同年龄排名前三的病因不同。(6)按病程分组,以急性组最常见(68例,53.5%),依次是慢性组(36例,28.3%)、亚急性组(23例,18.1%),三组间在是否有前驱感染史(P=0.045)、是否有运动发育落后(P<0.001)及是否有头颅MRI异常(P=0.001)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幼儿小脑共济失调最为常见,男女比例近似。感染、遗传及免疫因素是最为常见的病因;感染后小脑共济失调、GBS谱系疾病及小脑肿瘤是最常见的疾病。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表现为行走不稳、构音障碍及肢体震颤。急性共济失调常伴有前驱感染史;而慢性共济失调常见运动发育落后或头颅MRI异常。第二部分四例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儿童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分析目的:探讨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 telangiectasia,AT)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4例无血缘关系的A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4例AT患儿均有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及构音障碍,3例出现球结膜毛细血管扩张及小脑萎缩,2例易反复呼吸道感染。4例患儿经高通量测序共检测出7种基因变异:c.974_975del、c.7878_7882del、c.1899-1G>A、c.5706_c.5707ins A、c.6679C>T、c.6115G>A、lossl(exon62-63);其中c.974_975del、c.5706_c.5707ins A、lossl(exon62-63)为首次报道,蛋白质预测为可能有害,ACMG评级为致病/可能致病。结论:对临床表现为小脑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球结膜毛细血管扩张、易反复呼吸道感染、小脑萎缩的患儿应考虑AT,建议行ATM基因筛查,以尽早诊断早期干预,避免患者反复呼吸道感染及电离辐射暴露。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未换血组和换血组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y assessment,NBNA),为降低换血实施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调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入院时均达到换血指征,并根据是否实施换血
目的:在发达国家,昂丹司琼对急性胃肠炎患儿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止吐剂,但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数据很少。本研究旨在评估昂丹司琼在发展中国家治疗急性胃肠炎患儿呕吐和减少静脉输液使用的有效性。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进行相关研究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RCT),2313名符合纳入标准的参与者。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昂丹司琼增加
目的探讨败血症风险计算器(SRC)指导疑诊早发败血症(EOS)新生儿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年3-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胎龄≥35周且疑诊EOS的患儿为对照组(n=284),收集病例资料,回顾性采用SRC给予对照组抗生素使用管理推荐;2020年7-11月入住该院、胎龄≥35周且疑诊EOS的新生儿为研究组(n=170),前瞻性使用SRC进行风险评分以辅助临床抗生素管理决
目的: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种遗传性离子通道病,以QT间期延长为特征,易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而具有潜在致命风险,常表现为心悸、晕厥、心脏骤停、猝死。KCNQ1基因是LQTS最常见的致病基因,研究表明KCNQ1基因突变的位置可能影响长QT综合征1型(LQTS1)的外显率和表现度,本文通过meta分析来探讨KCNQ1基因突变位置(跨膜结构域与非跨膜结构域)与LQTS1表型之间的关系。
目的:分析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IS)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至2020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10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雄激素受体(AR)基因进行测序,查找AR基因变异情况,应用Poly Phen-2、SIFT和Mutation Taster等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变异对AR功能的影响。结果:10例患者均检测到AR基因变异,其中5个变异以前未报道过,分别是c.401d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儿童高血压的病因及各类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为儿童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患高血压的住院儿童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并发症等。结果:1.共941例患儿纳入本研究。其中原发性高血压9例,继发性高血压932例,男性患儿555例(59.0%),女性患儿386例(41.0%);2.原发性高血压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的消化道症状、皮疹、肾脏损害、关节损害、实验室指标、腹部影像学、内镜下表现等临床特征有无影响。方法:以2014年1月~2020年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确诊为HSP的有进行Hp相关检测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Hp感染分为Hp阳性组和Hp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作为一种微米级、非侵入、无创伤且高分辨率的光学成像模式,它在眼科、皮肤科、肿瘤科、牙科和心血管科等医学疾病检测领域以及文物修复、珠宝检测、工业检测等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光的低相干干涉特性使得OCT图像不可避免地受到散斑噪声的破坏,从而导致OCT图像的质量被大大的降低,比如说图像的结构和细节信息被模糊
目的:探讨早产儿自发性肠穿孔(spontaneous intestinal perforation,SIP)的危险因素,为减少SIP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早产儿,其中诊断SIP早产儿为SIP组,按约1∶2的比例,随机抽取同期、同胎龄、无肠穿孔早产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多因素Logi
目的:分析总结儿童髂骨病变的影像表现特点,重点鉴别髂骨结核与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20年06月我院收治的97例髂骨病变患儿的X线、CT表现、病理学检查结果,收集髂骨结核与LCH患儿症状、影像学表现、血常规及CRP行统计分析。结果:骨原发性肿瘤19例,肾上腺癌髂骨转移1例,骨髓炎13例,骨囊肿4例,骨纤维性结构不良3例,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37例,骨结核20例。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