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t5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生态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初具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其后,生态学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观点在许多领域逐渐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渗透生态学的思想观点和借鉴生态学的方法,已成为科学研究在方法论上的一种突破。运用生态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研究教学论问题,亦不失为一种新的有益尝试。有鉴于此,本文拟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流通等)和观点(联系、整体和共存等)为研究的切入点,综合运用文献分析、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课堂生态环境与课堂生态主体、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进行了比较系统而深入的探讨,以构建课堂生态,并应用所构建的课堂生态观来审视课堂生态现实,提出克服课堂生态失衡的相应对策。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阐述课堂的生态学研究的缘由、意义、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课堂生态的本质及特征。通过对课堂的生态学分析,总结出课堂生态的本质和特征。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生态,是一种以课堂生态主体(师生)与课堂生态环境之间,以及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主体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为纽带而形成的有机生态整体。课堂生态具有整体性、协变性和共生性等基本特征。 第三部分,课堂生态的结构与功能。课堂生态环境与课堂生态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构成了课堂生态的复杂结构。课堂生态环境主要分为三类,即客体性课堂生态环境、派生性课堂生态环境和客体性课堂生态主体。客体性课堂生态环境与课堂生态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国内外已有比较系统的深入研究。因此,本部分主要以派生性课堂生态环境与课堂生态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为研究视角,探讨课堂生态的四大功能,即课程教材之于课堂生态主体的滋养功能、班级人际关系之于课堂生态主体的环境参照功能、班级学习风气之于课堂生态主体成长的动力促进功能,以及班级管理制度之于课堂生态主体的规范功能。 第四部分,课堂生态建构。课堂生态建构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建构课堂生态。本部分主要从历史、价值、社会和心理等维度建构课堂生态,具体包括: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课堂生态价值观:平等的课堂生态主体关系和民主作为课堂生态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生活方式;宽容和相互尊重的社会心理环境,以及自立、自信和自强等个性心理品质。 第五部分,课堂生态的现状考察与应对策略。以课堂生态观为理论框架,考察课堂生态的现状,发现其中带有普遍性的生态失衡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做出相应的解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略,以期对现实的课堂生态建设有所裨益。现实课堂生态中主要存在三大问题:课堂生态主体之间缺乏教学对话和互动、课堂生态主体之间的人际关系存在隔膜以及课堂教学管理的低效性。针对这三大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三大应对策略,即课堂教学话语转换策略、人际沟通策略和课堂教学事件管理权回归策略。
其他文献
教研室是高校最基层的教学组织机构,为了进一步加强教研室的建设和管理,加大教研室规范化建设的力度,提高教学质量,我院于2006年8月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教研室规范化建设的评估工
教学要求反映教学过程的规律,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音乐教学的要求服从于教育学的一般的教学原则,但它有着本学科强烈的独特性。尤其是在情境教学方面,音乐又与其他科学有
制造监检是为了保证锅炉压力容器产品质量。对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的质量控制和监督检验的要点以及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为监检人员和制造企业提供一些建议。
本文提出了影响乡村银行服务质量的五大维度,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量表,分别从农村居民对乡村银行服务质量的重要性认知和实际感知绩效两个方面展开市场调查。通过SPSS软件的
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是保障能源安全和抑制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区域可再生能源规划在体系上存在国家规划与区域规划之间的不衔接、区域规划的可实施性差、规划编制与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上教学已经成为培养人才、促进科研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要使网络和信息技术真正为教学服务,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优化,就必须有丰富
分析某露天工程矿山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拟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评价,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为同类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通过检查表法、类比法进行
半农半牧区具有较为丰富的草地与耕地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农牧结合条件。笔者运用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理论,结合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以山西省右玉县为例,分析了禁牧背景
介绍了雷击(冲击)抗扰度测试对于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的测试规定和试验方法,并根据标准要求,探讨了电源线耦合/去耦网络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和采用隔离变压器的意义及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