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地区风土聚落空间布局与建筑形态分析--以山西省孝义市高阳镇临水村为例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glong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土聚落与建筑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因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而异,在不同的地域条件下,呈现出本土化的特性。作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山西省孝义市高阳镇的临水村有着久远的历史,现今仍存有新石器时期人类生活的遗迹。明清时期,临水村以社制为组织,纠首行其政,合理布局人、神处所,并十分重视村民的教化,进而达到了鼎盛时期。本文以临水村为研究对象,以聚落空间布局与建筑形态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与比较分析,综合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分析其聚落所蕴含的人居智慧,旨在为晋中地区风土聚落与建筑的研究提供一个实例,为临水村以及同类型其他风土聚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的编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论文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背景研究,分析了临水村的生成背景,着重探讨了村落的区位条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二部分为论文的核心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重点分析了聚落的空间布局与建筑形态。其中,第三章研究了聚落的空间布局。论述了村落的选址特点、整体格局和演进过程,通过分析古代社制与宗教信仰对聚落空间结构的影响,提炼出村落“四众社、五道场”人神共居的空间意向,进而以聚落空间构成要素为基础,研究了传统街巷的道路系统、“明堡暗道”的防御措施和人工创造的各类历史环境要素。第四章着重研究了临水村的院落与建筑形态,论述了公共建筑的五大类型、民居院落的空间结构及民居建筑的形态特征,并对部分重要的建筑实例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基于第一和二部分的基础之上展开,以所归纳出的村落的价值特色和面临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结合城市触媒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乡村振兴战略,挖掘村落中潜在的触媒元素,构建聚落的触媒系统,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并依此提出发展建议。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82-02  有人说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这话一点都不夸张。荣维东博士通过中美两国习作教学的对比,清晰而又深刻地剖析出我国习作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语言夸张变形,想象怪异奇绝,构思稀奇古怪,不以交流为目的,用假话、空话、套话进行虚假的文章制作,违背了写作的本质,缺乏实用性。  是什么造成了
期刊
近年来,国家多次召开会议提出对城市历史遗存和街巷风貌的保护,历史街区作为城市的基因内核和文化名片,对优秀文化的传承、悠久文脉的延续和城市记忆的保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以城市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空间形态关系以及在城市发展中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城市历史街区中拥有着大量的历史遗迹、文化遗产、文物古迹等重要历史遗存,然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历史街区遭到了破坏,城市文脉被割裂,原有的城市肌理不复存在。而对于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当前大多数学者还是以传统的思路和方法进行研究,本文在研
在近年来由于大众文化生活的提升,各地都出现不同类型的不同规模的博物馆项目。现代的博物馆建筑仅仅不再是展览文物及艺术品的场所,而更倾向于提供各种公众服务的场所,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就要求很多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更能体现出建筑的亲和力,能够聚集该地区的人气,成为当地公众活动的场所,为城市注入更多活力。
  本文从项目所在地周边公共服务设施及场所分析入手,挖掘基地所处环境对公众服务因素的欠缺,从项目所在地周边的历史遗存分析得到建设博物馆的必要性,从过渡空间的功能复合型、空间尺度以及空间界面入手营造附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因为城市发展的需要占用大量农村用地,产生大量失地农民,这些失地农民的安置工作亟待解决。但目前国内对于失地安置农民的研究基本都集中在管理学领域和社会学领域这两个领域,缺乏对失地农民息息相关的住房环境做出实际可供参考的原则策略与方法。
  聚落是我国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宝贵的遗产,聚落的研究从单体建筑到群体建筑再到整体村落的保护有系统的理论支撑。湖南有28个村落被评为国家级的传统村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湘北张谷英村被评为“天下第一村”,进一步证明了湘北的聚落有它自己得天
幼儿园时期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对幼儿的性格、认知能力、行为养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教育环境与设施的建设尤其重要,幼儿园室内空间的面积、功能、形式等相关设计是否能满足幼儿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健康发展值得探究。幼儿园室内幼儿使用空间设计应用研究可使幼儿园建筑更具灵活适应性,不仅提高了其生命周期和综合效益,也促进幼儿园教育模式的改革,最大程度的优化了教育建筑资源。
  使用后评价(POE)是一种规范化、系统化的程序,通过收集使用者对坏境评价数据信息,运用科学的数据统计方法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教学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尤其是“环境育人”理念的提出,使得校园空间环境的建设与优化问题日益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在过去的中学校园建设中,人们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存在以下问题:(1)忽视对使用者实际需求和心理感受的关注,只注重校园空间的塑造与环境的视觉效果。(2)忽视使用者群体的差异,笼统地将中小学的建设归为一类。这样的现状导致很难创造出真正符合人的需求的教育环境,传统的中学校园空间环境设计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局限性。基于POE理论对中学校园空间环境
佛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佛教建筑组成之一,伴随佛教从东汉进入中国本土,经过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之后,其形式逐渐中国化,在隋唐时期造型得到分化并迅速发展。唐代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强大的影响力,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北方少数民族形成的审美,辽代的佛教文化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促成了辽代典型佛塔风格,遗留下大量的珍贵的辽代砖塔。本文选择形制典型、未曾维修的赤峰敖汉武安州塔作为研究对象,利
街区作为城市构成的基本单元,是城市设计最重要的设计要素之一。城市街区的形态,直接决定了城市的空间品质生活与人们的城市生活的质量。上世纪90年以来,伴随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城市街区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以住区为代表的封闭式大街区成为我国街区建设的主流。封闭式大街区单一机械的功能分区,将居住、工作、生活三者清晰分离,在空间上将街区与城市隔离开,由此带来的城市与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促使相关学者开始反思城市与街区的相互关系,并对街区的结构与形态展开研究与讨论。其中,开放型街区所倡导的“小街区、密路网”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室内物理环境的舒适程度越来越受到使用者的关注,并对其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不使用机械设备节能的前提之下,结合特定气候条件和场地环境,为使用者创造高品质的室内物理环境空间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建筑形式等因素影响人体对建筑室内物理环境的舒适感,因此,对特定人群使用的建筑类型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高校教学楼的室内空间是师生教学与交流的主要场所,提供高品质的室内物理环境,有益于提升师生的教学效率。
  本文针对呼和浩特地区高校既有教学楼室内物理环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农村人口不断流失,形成了空心化的现状,这也导致农村小学生源逐年下降。“撤点并校”的政策虽于2012年暂停,但仍有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小学仍然在以每天十六所的速度消失,与之并行的是农村社区文化的衰亡;快速城镇化导致的快速标准化小学建造的弊端已初现端倪,调研发现当代农村小学仍存在着功能构成缺陷、平面组织单一、环境品质低下和校园空间封闭的问题;与此同时,现代基础教育变革及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