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用三种不同的声门下吸引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48h的患者90例,按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顺序分为实验A组30例、实验B组30例、实验C组30例。A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的方法,B组采用间断2h声门下吸引、冲洗的方法,C组采用间断4h声门下吸引、冲洗的方法。观察并记录三组VAP发生情况(体温、血白细胞计数、胸片、VAP发生时间、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吸引效果:排痰量及声门下-气囊上滞留物量及性质,咽拭子、痰培养、声门下滞留物细菌培养、指尖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吸引并发症:呛咳、气管黏膜损伤、导管堵塞;28天死亡率;评分(疾病病情评分、APACHE II评分,Glasgow评分)。结果:1.三组患者在VAP的发生时间、发生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天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在咽试子、声门下-气囊上滞留物、痰液细菌学检查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细胞菌占优势。革兰阳性菌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3.三组患者痰液量、声门下滞留物吸引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血常规、动脉血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患者生命体征,声门下吸引并发症情况(呛咳、气管黏膜损伤、导管堵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间断2h、间断4h声门下吸引、冲洗在预防VAP效果相似,但间断声门下吸引与持续声门下吸引相比,患者耐受好,并发症少。2.气管切开患者在咽拭子、声门下-气囊上滞留物及痰液分泌物细菌培养病原菌的菌种、构成比较一致。3.综合护士工作量、时间分配、危重患者关注度、临床可操作性等因素,间断4h声门下吸引、冲洗是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吸引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