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eacher Talk in English Classroom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Based on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o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课堂话语。教师话语即教师在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教师话语在课堂互动和促进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国外学者已经对母语课堂或第二外语课堂中的教师话语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而近年来,国内学术界也开始重视教师话语研究,但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而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实证研究较少。
   在教育部所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2001)中明确指出:“初中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本研究以二语习得理论中输入假设、输出假设、互动假设为理论框架,基于国内外学者关于教师话语的现有研究成果,试图回答以下问题:
   (1)教师所采用的提问类型及其频率分布如何?
   (2)教师采用哪些反馈类型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其频率分布如何?
   (3)教师所采用的交互调整的类型及其频率分布如何?
   (4)新课改背景下所观察的教师话语量的比重如何?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否有变化?
   本研究通过对新理念驱动下初中英语教师话语特点进行分析,旨在调查现行地方初中英语教师话语的现状并揭示教师话语对学生英语习得的影响,进而也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为进一步改进初中英语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本研究以天水市麦积区三所农村初级中学六位教师和三百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作者运用自然观察方法对六位教师的英语课堂进行随堂观察、记录和录音,并对六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作者将六位教师的课堂录音转写文本语料,对文本语料进行细读和标注,基于文本语料分别统计了教师提问类型的频率,交互调整方式的频率,反馈类型的频率和教师话语的时间分布,并结合学生问卷统计结果,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对统计结果进行了讨论与分析,试图回答本研究所提出的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六位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进行自然观察和数据的统计分析,其结果报告如下:
   (1)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所提问的两类问题比例不平衡:“展示性问题”被六位初中英语教师使用最广泛,其提问的比例远高于“参考性问题”所提问的比例。
   (2)在教师所使用的三类交互调整类型中,“理解核实类型”被教师使用最广泛,其次是“确认核实类型”,而“澄清请求类型”的使用频率最低。
   (3)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均给予了反馈,被教师所使用的积极反馈类型中,“简单赞扬类型”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赞扬加复述答案”,“赞扬加评论类型”的使用频率最低;三类更正性反馈类型中,由“教师直接更正反馈类型”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他人更正性反馈类型”,使用频率最低的是“引导学习者本人更正类型”。而三类积极的反馈类型所使用的总频次大于三类更正性反馈所使用的总频次。
   (4)所调查的初中英语课堂中,与学生话语量相比,所有教师的话语量仍明显偏高;但在教师话语量中,母语使用量却明显低于目标语的使用量。
   作者基于六位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自然观察和上述研究结果讨论发现: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学虽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但英语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这与《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和所提出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六位教师所采取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但本研究结果和建议对初中英语教师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成效,对即将步入教学岗位的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也对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管理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在文学作品中,风格是一种精神风貌,它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特点,包括作者如何遣词造句,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段,以及如何谋篇设计文章结构等。所以风格作为一部作品的重要特征,应该被纳入译者和研究者的考虑范畴之内。  然而,由于风格是作者个人性格、文学素养、创作爱好、写作素质等的体现,受到文化、社会、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而译者很难和原作者有共同的经历和体会,所以风格的翻译是不容易实现的。  莫言的小说《酒国》风格多
学位
《圣经》作为基督教的经典,对西方文化历史的形成与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就《圣经》的翻译而言,译介学看重的不是翻译水平的高低,而是《圣经》译本在更宽泛的文化交流层面上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世界文化和文学的贡献。圣经汉译也是中国翻译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创造性叛逆”来源于译介学,且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即使是最忠实于原文的《圣经》译本,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也会进行创造性的叛逆。为了使《圣经》在新的社
会议
二语习得研究在西方已发展40余年,出现了各种理论和学说,研究方法也日趋多样和完善,而国内的二语习得研究起步较晚,受西方二语习得理论的影响较大,容易照搬套用西方的理论来指导国内的英语学习和教学。长期以来,社会上大家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只有出国才能学好英语,而事实却截然相反。西方学者对英语作为二语(ESL)的研究都是在英语(目标语)的环境下进行的,对把英语作为外语(EFL)的习得研究明显不足。所以ESL的
学位
语言交际能力是提高语言教学和语言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目标,语用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关键。在外语学习中,语言能力强的人,语用能力不一定就强;语言知识高深的人,不一定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际语用学兴起并发展起来,作为语用学与二语习得的交叉学科,语际语用学主要研究非母语二语学习者如何使用和发展目标语的语言行为策略。对于非本族语者如何实施言语行为这个
期刊
“互文性”理论由法国符号学家茱丽娅·克里斯蒂娃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提出,认为任何一个文本都是在吸收和转换其他文本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一股新思潮和文学理论,“互文性”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包括翻译研究在内的其他各个领域。翻译研究的互文性视角不仅关注文本之间的互文性关系,而且还将翻译文本放置于社会历史语境中进行阐释,扩展到文本与读者、文本与语境、文本与文化之间的互文性。  作为一种作者与译者相结合的翻译模式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19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品之一,其通过汤姆·索亚这样一个顽童的视角对19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南方社会沉闷的生活、宗教的虚伪可笑以及落后畸形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嘲笑,汤姆·索亚这个处处反叛现实的形象与作品中的批判倾向实现了某种共通。汤姆·索亚是一个典型的顽童形象。汤姆·索亚对生命力的追求和向往,其打破种种束缚、自主的追求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学位
期刊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