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制备渗氮炭材料用于脱除烟气SO2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_j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气中的SO2是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关于如何脱除烟气中SO2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目前炭材料干法脱硫技术因为具有脱硫率高、用水量少和产物可回收等优点,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炭材料的脱硫活性与其表面杂原子基团有很大关系,其中碱性基团对于炭材料吸附SO2有利。因而向炭材料表面引入碱性基团是提高炭材料脱硫活性的有效方法。生物质因为具有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制备炭材料,同时在炭材料制备过程中可以引入杂原子基团,从而改变其表面化学性质,因此使用该方法制备的渗氮炭材料有可能应用于烟气脱硫方面。生物质制备的渗氮炭材料目前主要被应用于电化学、水体净化、CO2捕捉和储氢等领域,关于其在烟气脱硫方面的研究较少。本工作旨在初步探究生物质制备的渗氮炭材料在烟气脱硫方面应用的可能性,以及研究制备过程中引入的杂原子对于其脱硫性能的影响机制。  本文以纤维素为原料制备了不同含氮量的渗氮炭材料,并结合不同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条件制备的炭材料的物化性质,结合其脱硫活性,研究了脱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含氮基团并进一步探究其对于脱硫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如下:  1.使用纤维素和三种不同的氮源制备含氮炭材料,结合样品的物化性质和脱硫活性,发现尿素向最终得到的样品引入氮的效果最好,脱硫活性最好。纤维素、尿素、KOH和水以2∶n∶2∶20的质量比例制备渗氮炭材料,可以保证发达的孔结构和较高的含氮量。  2.使用尿素作为氮源,在不同条件下制备含氮炭材料。发现较高的尿素添加量和较低的煅烧温度有利于炭材料中氮的引入,进而提高其脱硫活性。  3.样品的脱硫活性与其表面含氮量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不同含氮基团的种类分布会影响其脱硫活性,尤其是N-6可能在脱硫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  4.含氮基团促进炭材料脱硫活性的本质:含氮基团有效促进了SO2在炭材料表面的吸附,并且在O2存在下,通过向O2提供电子产生O2-,促进了SO2向SO3的转化,从而促进含氮炭材料的脱硫活性。  5.含氮炭材料脱硫后其表面的含氮基团种类分布会发生变化,N-6明显减少,而N-5和N-Q含量增加,可能在脱硫过程中发生了基团之间转化。  6.脱硫过程中含氮基团与含硫物种结合形成的化合物会降低含氮基团本身的稳定性,导致含氮基团在热再生过程中发生分解。热再生过程中N-6和N-Q的相对含量随再生次数增加而增加,N-5的相对含量逐渐减小,得到N-5可能在脱硫过程中也起到一定作用。
其他文献
后进生,即在学习上较困难,纪律、学习等方面都较差的学生.如何转化后进生,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也是当今素质教育重点探讨的一个课题.rn小学数学后进生是由于他们在学习
期刊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要求也有相应的提高.数学作为逻辑思维比较强的学科,知识的体系较为系统化,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成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而
NO2在大气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化学反应,将改变大气颗粒物和气相物种的化学组成,关系到大气的氧化能力、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气溶胶光学性质及吸湿性,影响气候变化,将对全球
本文系统研究了Sm2Fe17Nx磁粉的制备过程和表面包覆技术,获得了具有良好抗氧化性的高磁性能各向异性磁粉。在此基础上,利用温压成型技术将磁粉制备成各向异性粘结磁体,并对磁体
本文为了探索在梅山热连轧轧机上实现热轧普碳钢Q235钢板晶粒的超细化工艺,基于工业热连轧轧钢生产条件,在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压缩变形试验。研究了变形工艺参数(变形温度、应
激光全息技术是一种三维成像技术,它不仅具有一般光学测量方法的优点,还具有不受测量物体形状限制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在粒子场测量中。然而,采用激光全息技术对
根据课程改的相关要求,教师在开展初中阶段的物理学科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学生物理思维和开口思维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自主
为提高公路中机电通信工程设施建设质量,对机电通信工程各种设施的基本需求进行分析,为公路机电通信工程设计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通信线路、人井建设与机房建设是机电通信工
近年来,我国的核电厂数量不断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传统的核电厂生产计划已经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人们需求.论文通过对长周期生产计划体系特点的分析,进一步阐述了核电厂
磁性高分子微球(Magnetic Polymer Microspheres,简称MPM)是一种以Fe_3O_4纳米粒子为核,聚苯乙烯为壳的兼具磁性材料和高分了材料性能的新型功能材料,由于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可偶联的生物分子容量大,且能分散在体系中不易沉降,非常适合在生物体系中使用,迄今已在细胞生物学、生物医学和生物工程等诸多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改进了实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