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结构功能单元的黄土宏微观特性研究及离散元实现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是一个复杂的多相非线性系统,通常认为,黄土的变形破坏与其微观结构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对于黄土微结构特征的认识还不足,当下的一些试验设备和技术手段尚不能解决诸如对土体内部应力组构进行实时监测、从数学上给出描述材料非线性性质的解析解等问题。近些年来,将离散元作为重要媒介的宏微观土力学日益受到各位学者的关注与推崇。有部分学者应用离散元试图构建黄土力学问题的研究模型,但建模方面略显不足,未考虑从黄土的微观特征入手来建立离散元模型。为此,本文以马兰黄土为对象研究,通过室内试验和微观测试分析,对黄土的物质组成和性质深入研究后,建立了清晰的黄土微结构功能单元概念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一系列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了黄土颗粒形状和粒径分布对黄土压缩变形过程中宏微观力学特性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团聚体水解破坏和黄土洞穴侵蚀进程中颗粒和胶结物的演化情况,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概述如下:(1)分别从榆林、定边、兰州、延安、吕梁、临汾、西安七个地方采集了共计10组黄土试样,其中六组试样分布在黄土高原的砂黄土带、黄土带、黏黄土带,另外四组土样则来自于延安边坡的黄土剖面上。主要从两个维度上(黄土的空间分布以及新老年代)开展了对原状黄土基本物理性质的测试工作,具体的测试项目包括天然含水率、天然密度、液塑限、粒度分布、矿物与化学成分分析等。(2)以电镜扫描(SEM)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为主要微观分析手段,对不同尺度的颗粒形貌特征进行定量分析,自新黄土到老黄土、黄土高原的西北到东南区域,外形接近圆状或球形的颗粒所占比例增加,这类颗粒多为黏粒或细粉颗粒,而中粗粉和砂粒颗粒的形状不规则,在上述两个维度上的变化趋势与黏、细粉颗粒恰好相反。这类颗粒形状上虽然不规则,但通常优先被黏胶颗粒“补缺趋圆”效应作用后成为较高一级的微结构单元—单粒团聚体。若土样中黏胶颗粒含量高,在“增厚趋大”效应下,黏胶粒团聚体、单粒团聚体进一步复合成规模略大的多粒团聚体或复合型团聚体。(3)为揭示黄土颗粒的形状效应,从SEM图像中获取到颗粒的真实形状,并依据第(2)个研究内容中,不同形状颗粒的含量百分比,混合投放到黄土的双轴压缩试验模型中。模型中放置了不同功能的测量圆来监测各种参数的变化。最后选取了内摩擦角、配位数、孔隙的变化来量化评价颗粒形状对黄土双轴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咬合摩擦作用主要体现在不规则、扁平状的颗粒相互作用中,如若此类型的颗粒含量百分比减少,则试件的内摩擦角降低,以及微、大孔隙在数量上也会随之下降,但试样中平均配位数却是增加的,在整个试件中的分布也较均匀。(4)颗粒粒径的不均匀性深刻影响着黄土松散介质体系的宏微观特性。本文的模型另辟路径,区别于多数学者的“二元”、“三元”模型。兼顾连续级配以及颗粒的形状效应开展三轴压缩试验,建模的基础数据来自于第(1)、(2)研究结果。研究认为,试样中扁平的颗粒居多时,监测到的干密度偏小。但是,呈近球状的细小颗粒比例高的情况下,通常多填充于孔隙空间,系统的配位数增加,使土体更加密实,可用紧密堆积理论来解释。充填效应和占位效应对提高系统的干密度有利,但是过于理想化自然界极少存在这种介质材料;松动效应、壁面效应以及楔入效应则最常见,会导致被测样品的干密度下降,与此同时,接触力的传播受阻,平均法向接触力下降,宏观上表现为抗剪强度的降低。(5)第(2)个内容的分析中,团聚体的稳定性可大致排序为:黏胶粒团聚体优于单粒团聚体和多粒团聚体,复合型团聚体数量相对较少,稳定性也最差。黄土的水理性质与团聚体的自稳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建立了单团聚体、多团聚体水解破坏的流固耦合模型,以水压力为主要外部诱导因素。在低水压力下,团聚体几乎不发生破坏,但在高水压力下,团聚体被迅速水解。另一方面,孔隙率小的、密度大的团聚体水稳程度略好。(6)黄土的潜蚀洞穴是黄土高原独有的一种地貌景观,同时也是导致诸如崩塌、滑坡等许多不良地质灾害的诱因之一,更会对构筑物、交通工程、输电线路、排水工程等基础设施造成直接的威胁。洞穴侵蚀的量变演化过程在自然界中发生的非常缓慢,且洞穴侵蚀的萌发始于土体的微观变化,而以往的研究多以野外调查为主,在洞穴侵蚀微观机理的认识上十分有限。亦或是在室内开展物理模型研究,这种方法可能会使用高水力梯度来加速洞穴侵蚀现象的发生,从而导致模型试验土体中发育的组构与自然发生的组构有所差异。本研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与离散元法(DEM)相耦合的方法建立黄土的洞穴侵蚀模型,在数值试验中使用虚拟胶结物法,将胶结物的溶解转化为黏结强度的降低。从颗粒的侵蚀速率以及颗粒间细观接触力学的演化进程等方面对三个地区洞穴侵蚀的微观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粒含量越多,胶结力足够大,抗侵蚀能力强,颗粒的侵蚀速率低,且胶结物的溶解速率通常远远早于颗粒的侵蚀速率,颗粒间接触力的各项异性参数的变化幅度也是最小的。但在高水压力下,三个试件中胶结物溶解速率和颗粒侵蚀速率之间的时间差都很短,并快速到达缓慢侵蚀阶段,颗粒间接触力的各项异性参数快速下降后趋于稳定。
其他文献
交通量持续增加导致道路沿线交通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多孔隙沥青路面由于大的空隙结构,而具有良好的排水和降噪功能,是降低交通噪声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多孔隙沥青路面的内部空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车辆轮胎携带的泥沙、轮胎磨损掉落的胎屑等堵塞,导致空隙率不断衰减,造成多孔隙沥青路面排水、降噪功能退化。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多孔隙沥青路面空隙堵塞造成的排水性能退化,而对降噪特性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多孔隙沥青路面空隙
学位
水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兴水利、除水害的历史。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人们创造了独特而丰富的水文化。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水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以水事实践为载体,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较为系统第研究了水文化和生态文明相关理论,论证了水文化和生态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都江堰、泾惠渠、引汉
学位
随着城市化进程高速地发展,道路作为城市的骨架与肌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城市的重要公共活动空间。道路的空间环境除了确保交通的安全和畅通,还应承担着展现良好的城市风貌和带来良好生态效益的功能,城市道路景观也应由“物”的建设转换到“人”的感受上来。快速地城市开发使得城市发展走向存量发展的阶段,开始进入存量用地更新为主的城市功能优化调整,道路景观的建设在旧城更新和新区发展中也应考虑存量优化问题[1]。一
学位
土壤真菌作为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群体之一,在其养分循环和土壤碳储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表明垂直海拔梯度和水平空间距离均对森林土壤真菌群落及多样性均存在显著影响。然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特征及其真菌群落多样性(包括FUNguild功能真菌)的海拔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尚不清晰,此外,在区域尺度上土壤真菌群落的水平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力研究也依旧较少。秦岭作为我国南北地理和气候的分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工程领域也面临大量的机遇和挑战,EPC总承包模式在业内也逐渐显露优势并得到推广。但是任何模式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发展都会伴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过去国内工程行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成本控制体系,从而使得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成本增加进而导致企业亏损的现象不在少数。成本控制作为EPC总承包的重中之重,是保证企业蓬勃发展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以PD高速EPC总承包项目为例对成本影响因素
学位
客车企业是承担公路客运任务的重要组织载体,车辆设计安全是保障高速客车营运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对营运客车设计安全的风险管理技术研究是客车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客车设计安全风险安全管理过程中,并没有系统地考虑客车在实际运行环境中所暴露出来的事故风险隐患,如车辆运行风险隐患、故障风险隐患等,同时也缺乏针对不同运营环境特点而实施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方案,因此为客车企业围绕客运车辆运行
学位
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强烈,降雨稀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地表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是人类生活饮用水及农业灌溉水的主要来源。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之一,定量化地评价地下水的补给量是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然而,由于入渗补给过程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共同影响,涉及到大气降水-地表水-包气带水-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其机理较为复杂。加之,补给难以直接观测,迄今为止,对于降雨入渗
学位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通过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并自动调整速度,使被控车辆以期望的车辆间距跟随前车,能够在保证驾驶员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减少驾驶员工作量,提升公路智能化程度及运行效率。随着无人驾驶及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对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控制需求及控制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泛且充分地考虑驾驶员的需求及控制器设计的要求,设计不同行驶需求下的车辆自适应巡航控制算法,对促进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普及、无人驾
学位
地下综合管廊在解决城市市政管线敷设、检修和运维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在提高城市韧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21世纪城市生命线工程之一。西安城区地质条件特殊,目前发育了14条地裂缝,基本遍布整个城区,独特的城市地质环境为管廊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其作为长线性地下结构,地下综合管廊会不可避免地与地裂缝斜交穿越。如何应对地裂缝发育环境对地下管廊结构产生的影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科研课题。鉴于此,本文以
学位
系泊链环是一种结构形式简单的金属元件,具有良好的抗拉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海上浮式平台的定位系统。近年来,随着我国在海洋领域的蓬勃发展,海上浮式平台的类型趋于多样,这对系泊链环的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系泊链环结构形式单一,只能通过增大其截面半径以提高力学性能,这需要更高的经济成本。因此,本文在传统的有档链环基础上通过调整其截面尺寸,设计出椭圆截面有档链环。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椭圆截面链环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