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广州城市新区建筑美学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yo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州,一座集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放先锋和现代国际都会于一体的城市,在1978年--2008年间面貌焕然一新,城市新区建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附着上地域特质、文化性格和时代精神,这已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学术研究领域,更多的是对单体建筑的分析,还比较缺乏对广州城市新区建筑的系统研究。基于此,本选题旨在从美学理论角度,尝试着探讨30年间在广州城市新区上从广州东站到天河体育中心到珠江新城一线建筑的文化意蕴、建筑美的表现形态和主体审美取向。   改革开放的30年,是广州城市建设步伐逐步加快的30年,而“中调”战略又使得其改善老区文化环境,增强新区现代功能的建设得以回归。城市新区各具特色的商业办公建筑、服务贸易建筑、交通物流建筑、科教文卫建筑和生活居住建筑以开放、兼容的城市性格打造出新建筑景观。   30年来,城市新区建筑受到历史传统、社会发展和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直处于与多种文化的交流融合中,突出表现为延续岭南建筑淡雅、通透的文化色彩,传承中华建筑和合、含蓄的文化精神和吸纳西方建筑变化、向上的文化个性,三类审美文化意蕴有选择性地融入到各类型建筑中,呈现出风格各异的建筑特点。   通过均衡、错落、协调和渲染等手法,广州城市新区建筑美的表现形态丰富多样,建筑平面布局左右相称、前后相随,立面造型高下相倾、纵横相交,外部环境曲直相和、景象相备,空间意境有无相成、虚实相映。而且,建筑形态之美在与主体建立一种关系后,会展现出某种生命意义,引发主体的审美情感,最终直达建筑美学的实质--文化之美和伦理之美。   主体在对建筑审美感兴过程中,其心理的复杂性、主观性决定了建筑审美取向的不确定性、多变性。广州城市新区建筑在30年的进程中,主体表现出对地域风格的重视、对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对时代精神的传达三种审美取向。然而,城市建筑的创新还需要在理论研究上丰富提升,在反复实践中求证探索才能为主体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其他文献
客家,是中国汉民族体系中的一个稳定而又独特的支系。一百多年来,客家学研究越来越深入,已经成为一门涉及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建筑学、美学、社会
学位
提出基于CAN总线与Windows CE.NET嵌入式操作系统来建立船舶结构安全监测系统.重点论述了数据采集模块硬件接口设计及硬件抗干扰措施的设计.此外,描述了Windos CE.NET下的CAN
本文的主要工作在于展示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思想逻辑,指出他的思想逻辑主要有三个阶段的进程,“此在”,“存在”,“座架”。“此在”是一特殊的存在者,是唯一可以追问“存在”的存
苔鲜,是山石盆景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它可以起到增加景物的内容,丰富景物的色彩,提高山石盆景观赏价值的重要作用。山石盆景的养苔要掌握“山阴深壑有,向阳突石无”的原则,
马克思人学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过程中形成的“生成性人学”,因而具有自身独特的叙事逻辑和价值旨趣。但是,长期以来,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以至于把马克思人学
学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脉,它在建筑物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建筑是文化的表征和记录,不同的文化在建筑上不可避免地会留下它的痕迹。《白鹿原》是
《论语》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汉代有“传莫大于《论语》”的说法,为之作注者数不胜数。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家在注释《周易》、《老子》、《庄子》的同时,亦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