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村镇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0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村镇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业经营方式的更替、市场机制的逐步建立和流通手段的进步,引发了农业经济结构多元化、生活方式趋向城市化和城市工业向农村地区扩散等变化。在经济结构、体制制度变革下,村镇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村镇空间结构迅速更替和发展。在此背景下,国内部分学者开始对村镇空间结构进行研究。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昌平区农村发展迅速,一方面在产业结构优化、社会体制变迁影响下,其村镇空间结构有较大变化。另一方面,由于昌平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郊,距离市区较近,90年代中期以后,受城市郊区化影响日益明显,由此引发的城乡空间结构的演变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 本文旨在通过对昌平区村镇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的描述和总结,分析在社会经济转型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下其主要产业职能和用地空间分布的变化,找到演变的规律、特点和动力机制,最终得出村镇空间结构优化策略。 论文在明确了研究背景、意义和内容之后,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论文的重点内容是对昌平区村镇空间结构演变进行实证研究。论文首先对空间结构发展的宏观背景进行研究:一方面,研究了建国后至今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昌平区整体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另一方面,明确了北京城市功能的新变化对昌平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笔者在第四章和第五章详细分析了建国后至今昌平区村镇空间的演变过程。得出昌平区村镇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的结论:一是,村镇空间形成孤立的节点结构(建国初期);二是,村镇空间形成单一的点轴结构(改革开放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三是,村镇空间形成复合式点轴结构(上世纪90年代未至今)。进而,论文深入分析了昌平地区村庄发展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演变过程。之后,论文研究了村镇空间格局演变的动力机制。昌平村镇空间格局的演变是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自身不断调整、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受到外部动力、内部动力和空间相互作用力的综合影响。最后,论文在前文基础上得出昌平区村镇空间结构优化策略。该章提出了城乡统筹背景下村镇空间结构优化的原则。在此原则下,构建了昌平区村镇空间结构,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古往今来,人们对统一、和谐的建成环境的追求从未停止。建筑与景观作为建成环境中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其二者的整合关系势必对建成环境的整体性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然而近代以
商业步行街通常位于城市繁华的中心地段,是城市公共空间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人们用于购物、交通、参与社会生活和交流信息的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兴衰
当今商品市场已经从生产者导向转变为了消费者导向,与此同时,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己不再只是满足生理需求,而需要同时满足其心理需求。这种心理需求是人精神上的和情感上的需求
本课题从城市设计的视角出发,以整合设计作为建筑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结合的契机,通过对建筑综合体与城市公共空间多层次、多要素空间环境有机融合的研究,为建筑综合体更加频繁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如何在都心地区实现宜居理论的探讨性研究文章。 第一章对当今社会背景和居住趋向做了简要阐述,并指出都心居住是所有居住形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第
这是一篇关于新建城市中心区城市街道形态设计的文章,研究对象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角——城市街道空间。本文采用描述性理论分析与指导性理论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北京、上海
我国的传统居住建筑形式多样、种类万千。它们历经时间的考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世界建筑领域独树一帜。当代中国中式住宅脱胎于中国传统居住建筑形式,结合了现代的生活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国内许多发展迅速的城市,其规划管理部门多数采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城市建设审批工作,但上海市规划管理
“儿童冒险性游戏场”是在对儿童游戏场进行细分过程中衍生的一个概念。这一游戏场类型主要出现在国外,国内目前尚无相关研究。因此学术界也尚未对其定义进行界定。为了方便研
学位
作为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蓝图和总纲领,以及城市各项建设和管理“龙头”的城市规划,如何在节约型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为节约资源做贡献?我们又用怎样的方法来评价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