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视角下建筑与景观空间整合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inga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往今来,人们对统一、和谐的建成环境的追求从未停止。建筑与景观作为建成环境中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其二者的整合关系势必对建成环境的整体性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然而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建筑脱离景观而存在之风渐盛:它们不仅在设计上有着各自的流程,而且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和专业标准。在如今生态危机的背景之下,寻求二者的整合成为当务之急。再者,空间作为人们“使用”建筑与景观的核心,是承载功能、创造氛围的基底性要素。国内的景观设计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流于栽花种树、画圆取方。以空间的视角重新审视景观,一方面为景观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另一方面也能成为它与建筑空间整合的基础。而空间结构则是空间的基础,建筑与景观的空间结构整合往往意味着它们两者在基本的秩序、逻辑、规律上取得和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包容建筑与景观外在形象上的固有差异提供了可能,因而为各自设计的创新埋下了伏笔。最后,整体性视角提示我们,建筑与景观都作为人造的产物,它们是共同的整体,而不是人与自然的两个对立。因此,本文采用一种整体性的视角,一方面将建筑与景观视为统一整体;另一方面,在具体研究上,改变过去传统的“点、线、面”的空间研究方法,代之以注重要素关联、结构要素和组织秩序的整体性研究方法。在此视角下,以空间和空间结构两个切入角度,研究建筑与景观的整合。首先,本文明确了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归纳与总结,并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其次,以时间为线索,厘清了从古至今建筑与景观的整合关系的流变,重点归纳了近代以来建筑与景观分离的原因;然后,从空间与空间结构两个角度重新审视景观;再次,以景观的空间研究为基础,提出建筑与景观的空间与空间结构整合的策略;最后,对于当今新的形势发展,提出了新的整合策略。
其他文献
边缘是行为活动发生的起始点,是室内与室外的过渡与渗透。边缘提供给人们许多实际的、心理的支持,使人愿意在此停留、徘徊。边缘处的行为促进了更广范围、更多人数的活动发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随着我国住房体制的改革,住房作为商品推向市场。而由于低收入人群无力购房产生的社会问题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进而,以社会弱势群体作为对象的住房保障制度也成
在20世纪中期,建筑组织Team 10提出并发展了的一种建筑原型,由于其具有大尺度的水平延展性以及肌理化的空间组织形态等特征,因此被称为“毯式建筑(Mat-building)”。它的产生
在2005年举办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重点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区域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桎
目前,节能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建筑节能和人们生活休戚相关,人们每天生活工作在建筑物内,建筑室内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建筑节能设计恰恰是保障室内环境的
建筑形态是城市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形态的控制有利于保持城市形态的相对稳定。建筑形态的继承与创新一直都是建筑师所关注的话题,它不仅要求建筑师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
当代建筑作品中涌现出一种特殊的空间类型,这类空间通过按一定规则排布的构件形成系统组织的心理空间,从而引导人的行为。本文将这种构成方式符合格式塔理论中群化组合法则的
曲线面形态广泛存在于自然万物的形体特征之中,因而被人们称之为大自然构成的母形。作为自然世界的一分子,人类对于曲线、曲面形态具有天生的亲切感觉。这种具有柔美韵味与感情
21世纪是新的经济阶段,我国难处于一个工业化进程开始加速、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社会进行全方位深刻变革的时期,城市正面临和正在进行着物质空间和人文空间的大变动和重新建
街巷空间是传统村落中存在的独特景观和肌理。它不仅仅是物质的载体,还承载着人们的生活和记忆,是人们生活交往和活动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但当前我国处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