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材料科学的地位日益增高,其中,发光材料在通讯、医疗、环境等方面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并成为人们逐渐关注的焦点。大多数发光材料以聚集形式(固态)存在,而传统的发光分子却具有聚集态淬灭荧光的劣势。2001年,聚集诱导发光现象(Aggregation Induced Emission,AIE)问世,从根本上解决了荧光淬灭的难题,并提出了新的固态发光材料设计理念。目前,AIE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材料科学的地位日益增高,其中,发光材料在通讯、医疗、环境等方面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并成为人们逐渐关注的焦点。大多数发光材料以聚集形式(固态)存在,而传统的发光分子却具有聚集态淬灭荧光的劣势。2001年,聚集诱导发光现象(Aggregation Induced Emission,AIE)问世,从根本上解决了荧光淬灭的难题,并提出了新的固态发光材料设计理念。目前,AIE材料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AIE概念的提出将人们的目光从小分子性质的研究转移到聚集体性质的挖掘方面。然而,由于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存在,聚集体的性质不仅与小分子的化学结构有关,更受到分子堆积的影响。AIE也不仅仅是小分子发光强度的放大,更为复杂的激发态特征需要被考虑。目前,虽然对超分子发光机制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一些原创性成果,但其与分子结构的联系尚不明确,功能性AIE材料有待进一步开发。基于以上考虑,本论文以氰基苯乙烯结构为核心,功能性应用为导向。设计并合成新型发光分子,制备固态发光材料,探索材料的功能性应用,致力于实现“分子结构-聚集体结构-宏观性能”构效关系的建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2章中,我们将易旋转的酰胺键修饰到氰基苯乙烯结构上,合成了发光分子PBA,其可以形成蓝色发光(1-B)和绿色发光(1-G)的多晶相有机晶体。在1-G中,分子通过连续的π-π相互作用相连,使其荧光发射红移,而在1-B中却没有发现任何π-π相互作用,其保持了分子自身的发光特性。在各向异性的剪切力作用下,1-G的荧光发生蓝移,研究结果表明,剪切力实现了从1-G到1-B的“晶态-晶态”转变,分子π堆积的破坏是导致发光蓝移的原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各向同性的静水压作用下,分子排列成更紧密的堆积结构,π-π相互作用增强,1-G的荧光发射明显红移。这一发现不仅反映出π-π相互作用调节发光的普适性规律,而且拓展了力致变色材料的领域。第3章中,基于上一章节的分子结构,我们将苯环修饰为萘环,合成了发光分子NPBA,观察到一种研磨辅助的光致变色荧光调节现象。NPBA初始粉末发射出蓝色荧光,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良好的光稳定性。研磨作用下,一方面,力刺激使分子构象平面化,导致其荧光颜色红移至绿色。另一方面,力刺激促使其结晶度降低,在几乎没有改变分子堆积的情况下扩大了分子间空间,促进了分子运动,使光稳性粉末转变为光敏性粉末。因此,光刺激下,研磨后粉末经历了[2+2]环加成等光化学反应,其荧光颜色又重新恢复成蓝色,这一变化仅需2秒钟即可完成。该体系被进一步应用于信息安全和防伪领域。本工作证明了分子运动在固态材料性质调节方面的重要作用。第4章中,我们将功能性的吡啶基团修饰到氰基苯乙烯结构上,合成了发光分子BPPa,通过卤键和电荷转移(Charge Transfer,CT)相互作用,将单组分体系扩展到双组分体系,通过引入二碘四氟苯、三碘三氟苯和1,2,4,5-四氰基苯,制备了三种共晶(BPPa-2I、BPPa-3I和BPPa-TCNB)。随着激发态CT程度的增强,共晶的荧光发射也随之红移,分别呈现蓝色发光、绿色发光和黄色发光的效果。通过晶体结构分析,两组分之间的有效距离是决定其CT程度的关键,二者之间完全面对面的堆叠模式会更有效地促进CT的发生。这有助于理解“分子堆积-CT程度-荧光发射”之间的关系,还提供了一条构筑多颜色发光材料的捷径。第5章中,我们利用另一种吡啶修饰的氰基苯乙烯分子CF3-CN-Py,将多晶相策略和共晶策略结合,通过改变分子生长环境,CF3-CN-Py可以形成三维的螺旋微晶和二维的片状单晶,再将一种卤键给体(二碘四氟苯)引入体系,构筑了一维的棒状共晶。其中,二维单晶发射出蓝色荧光,三维螺旋发射出绿色荧光,一维共晶发射出天蓝色荧光。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二维形貌的形成归因于正交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方向,一维形貌的形成归因于分子连续的π堆积。二维单晶和一维共晶被进一步应用于光波导领域,由于二者分子跃迁偶极矩堆积方式的差异,二维单晶表现出不对称的二维光波导特性,而在一维共晶中,发射光沿着晶体的一维生长方向传播,光损耗系数为1.561 d B/mm,展现出该类材料在光电器件的形貌调节方面的巨大潜力。
其他文献
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是传统自适应巡航控制在车联网环境下的拓展技术,其根据车联网通信技术获取的周围车辆状态信息以做出更加准确、快速的响应,进而实现较小跟车时距下的车辆编队纵向跟随,可有效提高交通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保证出行安全、优化乘坐体验等。在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研究中,通信时延对车辆编队的跟随精度和稳定性存在较大影响,特别是通信时延、跟车时距与弦稳定性之间存在的耦合关系,使系统弦稳定性裕度降低,并导
基于我国“富煤、少油、贫气”的资源特点,煤炭的使用是必然的选择。随着煤化工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每年排放大量煤气化渣,且排放量逐年递增。目前,煤气化渣的处理方法只是填埋,不仅占用大量土地,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煤气化渣是燃煤在气化炉中经高温气化并水淬激冷后形成的一种固废,特殊的形成过程使煤气化渣具有反应活性高、颗粒形貌独特的一系列性质,这为其资源化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以固体污染
受海洋附着生物的启发,科研人员已经发展了大量的仿生黏合剂体系,主要包括聚合物、蛋白质、短肽等体系。目前,关于聚合物等大分子仿生黏合剂体系已经被广泛的报道,由于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水下黏附性以及环境友好性等原因,限制了其应用。因此,构建短肽水下黏合剂成为研究热点。短肽水下黏合剂不仅生物相容性,水下粘接性好,而且有利于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残基类型及协同效应对水下粘接性能的影响。然而,这些体系依然存在许
背景和目的:肝硬化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种分子和细胞过程的动态过程。作为构成肝脏非实质细胞的两大主要成分,肝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LSECs)和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在肝硬化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LSECs构成肝血窦壁,因此在各种损伤中最先受到影响,从而参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牙齿、咬合及面容的协调关系,正畸行业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目前,固定矫治技术是口腔正畸临床上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其核心装置为正畸托槽及弓丝。在众多正畸材料中,不锈钢因其低成本、高刚度等优点而成为正畸治疗中托槽和弓丝的常用材料。正畸治疗中大多数情况,我们需要弓丝和托槽之间的摩擦力尽可能小,这将有利于矫正过程中牙齿按设计的方向和速率进行移动,最终达到高
<正>碳排放交易权通过控制与交易CO2排放权,可有效降低社会减排成本。针对国内外碳排放交易业务研究现状,分析碳市场运行机制,并根据碳市场与电力市场的关系,研究国网公司参与碳交易业务现状与必要性研究,给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与建议,促进碳市场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本研究以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H9c2心肌细胞和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大鼠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小干扰RNA(si RNA)和SIRT1特异性抑制剂EX527进行干预,观察人参皂苷R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主要研究如下:1.人参皂苷Rc对OGD/R损伤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观察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c对OGD/R损伤H9c2心肌细胞
近年来,一种名为“冷烧结”的新型低温烧结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该技术通过引入瞬态液相和单轴压力,能够将陶瓷的烧结温度降至350 oC以下。这种绿色节能的烧结方法不仅能够避免陶瓷颗粒的过度生长,还为众多易热解材料的致密化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技术路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多数研究认为冷烧结中主要的致密化机制是陶瓷通过“溶解-沉淀”过程消除颗粒间孔隙。该机制要求材料在添加的液相中具有一定溶解度,然而许多
吲哚、喹啉及其衍生物均为十分重要的杂环化合物,作为核心的分子骨架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的分子结构中。发展高选择性的催化体系用于其特定的转化,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实现吲哚选择性C-H键功能化(如硼烷化、硅烷化),可以极大程度地丰富吲哚类化合物的结构范围,得到更多灵活多变的分子砌块。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催化体系仍以过渡金属为主,相比之下高效的非金属催化体系则有待进一步开发。为了提高反应的转化率
云与环境空气之间的湍流夹卷混合过程对云的辐射效应、气溶胶-云相互作用以及降水过程都有重要影响。然而对夹卷混合相关物理过程认识的不足阻碍了夹卷混合机制参数化的发展。比如夹卷混合机制对水平采样尺度与垂直高度的依赖性缺乏系统定量的研究,导致夹卷混合机制两个经典理论模型长期处于分离状态。针对该问题,本文利用飞机观测资料、数值模式和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层积云中夹卷混合过程的影响因子及作用机制,探讨了夹卷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