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测度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rsonloup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问题伴随人类活动应运而生,一直以来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人类活动的开展影响着土地利用结构,同时土地利用模式也间接影响着人类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地矛盾日渐突出,加强土地利用规划显得十分重要。为优化土地结构、合理利用土地,我国实施了“五位一体”战略,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以寻求生态保护和土地利用之间的平衡。武汉市是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是具有代表性的新一线城市。因此,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度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分析框架,利用武汉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8年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对武汉市2000-2018年间的土地利用数量和结构变化进行了全面分析,其中采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了土地利用数量变化,从信息熵、均衡度和优势度三个方面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然后,对武汉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测算,采用当量因子法测算了非建设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出,采用防治成本法、工程费用法和替代成本法测算了建设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消耗。最后,对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优化,即根据生态服务价值货币损益量的变化,判断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衡性,采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进行分析,制定武汉市土地利用配置优化方案。本文力图在两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将武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为非建设用地的价值产出和建设用地的价值消耗,使其能全面诠释生态系统理论,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更加完善;二是对武汉市各个行政区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分析,通过比较不同的行政区情况,定位不同功能区,对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精细配置提供支持。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处于较为均衡的状态,并且有向更均衡状态发展的趋势。武汉市的主要的三个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其中,建设用地的面积在2010年到2015年这五年间扩张得十分明显;耕地是最主要的土地类型,在过去的19年中,其比例稳定在53%左右;除了耕地外,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是水域,占武汉市总面积的21.23%;建设用地变化最大,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2)武汉市建设用地的价值消耗随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加而增加;在非建设用地中,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其次为耕地,再次是林地。(3)就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而言,水文调节、废物处理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是武汉市生态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4)武汉市各行政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具有非均衡性,呈现出由远城区向中心城区递减的趋势。远城区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699.30亿元,占武汉市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和的96.83%,说明武汉市的生态服务价值主要由远城区提供,中心城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和为22.91亿元,仅占价值总和的3.18%。(5)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度的基础上,利用线性规划模型提出了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方案。经优化后,武汉市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增加,生态服务价值增加到879.16亿元,与现状相比增长了16.98%,同时经济效益增加到18953.26亿元,与现状相比增长了35.93%,使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得到了提升。
其他文献
城市土地作为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重要载体,有效控制城市扩张和促进集约利用土地至关重要。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科学可靠地评价可以作为促进城市布局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基础,而研究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揭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变化的潜在含义。基于此,本研究以我国中部地区80个地级市为例,从投入、产出视角设立评价模型,对2010年至2018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借助核密度估计来描绘效率
学位
实践证明,乡村旅游产业在农村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减贫增收效益十分明显。但最近一些研究显示乡村旅游发展中农民收入差距存在扩大趋势,加深了农民的相对剥夺感,加剧居民不规范行为,甚至引发社会冲突。这显然不利于后脱贫时代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偏离了“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那么,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能否兼顾农民收入增长和差距缩小的双重目标?如何促进农民收入包容性增长?探究上述问题有
学位
耕地生态系统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不仅为人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效应,而且能够提供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但耕地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具有明显的外部性特征,为使其外部性问题内部化,需要对耕地保护的实际执行者或产权主体进行合理的补偿。在过去十几年间,我国多次强调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自2008年起,四川省成都市、广东省东莞市等地率先进行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的试点。至今,耕地保护补
学位
长江经济带横贯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体量覆盖全国40%以上,是我国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发展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要地位,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示范带,要加强长江上中下游经济带协同发展、互动合作、优势共享,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我国协调发展创新带。推进低碳发展是我国所倡导的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是我国
学位
林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基础性生产部门,是稳定国民经济与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石。目前,中国林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与需求缺口巨大的双重压力,提高林业生产技术效率成为深化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环。然而,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林业发展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以及自然因素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必然导致各地区林业生产技术效率、演变趋势和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因此,科学测算林业生产技术效率,进而探究其空间差异现状及
学位
农户创业可以带动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对决胜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农户收入不足,并且创业资本和商业机会在乡村受到更多限制,创业概率持续走低。近年来中国加快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全面助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极大地改变了农户生产和生活方式,为农户创业选择提供了新的路径。已有研究主要从户主特征、家庭禀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
学位
在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大幅提升的当前时代,日常生活环境中充满了诱惑,导致消费者在冲动购买和自我控制之间进退两难。对于消费者而言,采取自控消费行为,即商业情景下的自我控制行为,可以带来长期的诸多利益;而对于企业而言,消费者的自控消费行为却可能导致利润的下降。然而,不论是消费者还是企业,都希望寻求到一种便于操控的要素以实现对于自控消费行为的影响,色彩就是其中可能的影响因素之一。近年来众多的研究表明,色彩
学位
土地具有承载功能,能够长久地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物质载体。城市建设用地是城市的空间载体,其利用和变化直接影响城市系统的发展。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城市建设盲目追求扩张,在支撑经济发展的同时,产生了粗放、低效利用、侵占优质耕地资源等问题,严重威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切断了城市建设用地的外部供给;同时,我国不断强化城市规划工作,要求在城市建设中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
学位
随着当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耕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但同时也需要相应的耕地资源保证未来的发展,这导致了城市扩张产生的用地需求与保护耕地资源而实施的规划管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土地规划管制一方面使不同资源禀赋的土地难以发挥比较优势,同时也造成了非限制区相关利益主体的“暴利”以及限制区土地的“暴损”现象。从效率与公平的视角,政府应建立市场化机制,
学位
本文以虚拟场景广告为研究对象,从虚拟场景广告生动性和互动性两个特征为切入点来探讨虚拟场景广告特征对广告记忆效果的影响。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关于虚拟场景广告的研究存在四个问题:第一,目前关于虚拟场景广告的研究大都聚焦于虚拟场景广告对消费者短期的影响,采用的研究框架也以S-O-R模型为主。但是大量的文献表明,虚拟场景广告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可以使消费者建立长期的、稳定的广告记忆;第二,一些学者提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