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埋地燃气聚乙烯管道系统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脆弱性评价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y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燃气埋地聚乙烯管道作为城市社会经济运行与居民安居乐业的基础设施,在城建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城镇燃气作为能源材料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特性,而燃气聚乙烯管道作为输送媒介,是确保燃气安全使用的关键环节,因此,评价和掌握城镇各区域燃气埋地聚乙烯管的安全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在役城镇燃气埋地聚乙烯管道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脆弱性评价,取得以下成果:  (1)在对国内外已有管道事故调查、失效原因分析、失效数据统计基础上,通过探寻和分析城镇燃气埋地聚乙烯管道在设计、制造、运输、埋设、运行过程中可能导致燃气泄漏的危险源因素,建立了城镇燃气埋地聚乙烯管道危险源指标体系;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系统研究并确立了城镇燃气聚乙烯管道危险源辨识指标以及各危险源指标与最优辨识指标的关联度;通过建立灰色层次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出了城镇燃气埋地聚乙烯管道危险源评价指标的重要度大小,从而实现了对城镇燃气埋地聚乙烯管道重大危险源的可靠辨识。  (2)为有效地识别燃气聚乙烯管道薄弱环节,保障管道系统运行安全,建立一种考虑脆弱性的风险评估方法。结合城镇燃气埋地聚乙烯管道系统灾害事故特点,辨识影响城镇燃气聚乙烯管道系统脆弱性的主要因素,建立包括致灾脆弱性、后果脆弱性2个方面、29项指标的多级指标评估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计算各评估指标的权重,建立城镇燃气聚乙烯管道系统的脆弱性评估数学模型,实现系统脆弱度计算和脆弱等级确定。根据管段脆弱等级,分析各指标对城镇燃气聚乙烯管道系统脆弱性的影响程度,掌握其灾变演化规律。  (3)采用C#编程语言、SQL Server2008数据库设计了城镇燃气埋地聚乙烯管道脆弱性评估系统。为实现信息的录入、保存、修改、查询等功能,设计了信息管理模块;为实现脆弱性可能性评分、脆弱性后果评分以及脆弱性分析等功能,设计了管段脆弱性评估模块;为实现管道脆弱性状况的统计分析、数据导出以及生成评价报告等功能,设计了管道脆弱性分析模块。
其他文献
水工金属结构设备是白石水库工程建设的关键设备,它对该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充分发挥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白石水库金属结构工程的表征量级达到了国际水平,其专业技术水平也
随着海洋开发领域的不断发展,对水下作业装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液压传动技术在水下作业装备研发中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其系统简单、无污染,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工作介质,工作水深
本文针对FTP三维物体表面轮廓测量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工程标定及相应的解相方法,利用此方法研制了一套实用的三维物体表面形状测量系统。 1.FTP(Fourier Transform Profilometry)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较,测量过程简单,容易形成测量系统,故本文对FTP方法在实际测量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2.系统标定是FTP法
疲劳是机械结构件主要的失效方式之一。服役中的各种航天飞行器、压力容器、核电站、发电厂以及机车的零构件通常会承受热机械载荷作用。因此从理论上系统深入研究热机械疲劳
通过配电自动化远方控制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的状态,可以达到经济和安全运行的目的,但是通常需要大量的量测数据,建设费用很高而不可行.该文提出对复杂配电网进行简化建模和简
12月24日,湖南2019年全省领导干部应急管理专题业务培训班在湖南省委党校(湖南省行政学院)正式开班.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飞出席开班式并作重要讲话,湖南省委党校(湖南省行政学
期刊
该论文以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标,在深入分析网络化制造模式新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面向网络化制造的制造资源模型和与之相对应的数据库模式.同时,根据基于产品BOM的制
为进一步探索电流变技术在液压控制中的应用,以与传统液压阀控系统对比的方式对电流变阀和电流阀控系统进行了理论和实验上的研究。从理论上设计了电流变阀控系统的方案,分析讨论了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的设计。尤其对系统中不同于传统液压控制系统的方面如电流变液,电流变阀作了重点的分析和讨论,提出了对电流变液作为传动介质的要求;推导出了电流变控制阀的控制方程。根据电流变阀对液压缸的控制方式,建立了两种由电流变阀控制液
为了有效提高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发展城市的基础上也不断开展农村的饮水工程管理以及维护,而且随着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也逐渐开始重视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及其维护,并投
该文详细介绍了基于MOTOMAN-SV3X 机器人的虚拟示教及远程控制系统,并对开发的系统进行了实例验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利用VC++调用OpenGL图形库构建机器人及其环境物模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