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C5Mn3Al层状双相钢组织调控及强化机理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mallsta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节能减排以及高安全性的使用需求,含铝中锰钢成为近年来钢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前期开发的0.1C5Mn3Al层状双相钢研究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室温冷锻(CF)、高温热轧(HR)和中温拉拔(WD)等不同制备工艺及后续退火对层状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手段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工艺变形及退火过程中层状双相钢的微观结构演变规律;利用单轴拉伸测试及硬度测试等获得了不同工艺条件下材料的力学性能,利用纳米压痕、原位微柱(Micro-pillar)压缩、微观原位数字图像关联(DIC)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In-situ TEM)原位拉伸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材料的微观变形机理及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室温冷锻的方式制备了von Mises应变量为1.05(变形量为60%)的冷锻态层状双相钢,并对其进行了不同温度和时间的退火处理。结果表明冷锻变形后铁素体与马氏体仍为交替排列的层状双相结构,铁素体和马氏体层明显细化,两相均发生严重塑性变形,材料强度大幅度提高,但延伸率明显下降。退火时样品强度快速下降,延伸率没有明显的改善,如经过600 ℃退火5 min后,样品的抗拉强度为910 MPa,与冷锻处理前的原始态样品(AR)的强度相近,但均匀延伸率和总延伸率仅有9%和11%;通过纳米压痕表征发现,原始态样品因其马氏体相中的应力可以通过界面释放到相邻的铁素体中,使应力集中得到缓解而具有更好的延伸率。(2)以高温热轧工艺(终轧温度950℃)成功制备了von Mises应变量分别为2.0、2.5、2.9、4.5(变形量为82%、89%、92%和98%)的铁素体和马氏体层状双相钢。研究发现随变形量的增加,样品的微观组织逐渐细化,抗拉强度逐渐升高而延伸率变化不大。von Mises应变量为4.5的样品,其马氏体板条尺寸约240 nm,铁素体亚晶尺寸约540 nm,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965 MPa和1277 MPa,同时总延伸率为11.8%。通过基于SEM的原位微柱压缩、SEM的原位DIC和基于TEM的原位拉伸等表征技术系统研究了高温热轧态样品的变形过程。研究发现经大应变高温热轧后,在冷却过程中由变形奥氏体相变获得的细小相变板条(Lath)马氏体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使界面处的应力集中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两相的层厚细化有利于应变均匀化,从而使材料获得良好的强塑性匹配。层状结构和细小的马氏体板条尺寸使裂纹沿马氏体板条界面发生偏转,裂纹呈锯齿状,延缓了裂纹的扩展。层状结构和马氏体相良好的变形能力是材料在保持高强度的同时仍具有高延伸率的关键因素。(3)以中温拉拔工艺(保温温度600℃)制备了不同变形量的层片状双相钢,这种双相钢由层片状铁素体和弥散分布的渗碳体组成。中温拉拔前的保温过程中原马氏体层发生相变,形成由铁素体和碳化物析出的层片状组织并在拉拔后发生细化,获得了碳化物颗粒呈带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的层片状结构。随着拉拔变形量的增加,样品组织得到有效细化,样品的抗拉强度逐渐增加,但延伸率则快速下降。von Mises应变量为1.96(变形量为85%)样品的层厚降至1.8μm,其抗拉强度达到1388 MPa,是目前0.1C5Mn3Al层状双相钢中已知的最高强度。对选定的中温拉拔态样品进行了不同温度和时间的退火处理,退火样品的延伸率得到改善,但其工程应力-应变曲线均出现了明显的不连续屈服现象。综上,通过对室温冷锻、高温热轧以及中温拉拔工艺制备的0.1C5Mn3Al层状双相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研究发现,随变形量的提高,样品层厚逐渐降低,组织得到细化,强度逐渐升高。此外,对于冷锻态和温拉拔态样品,其延伸率随变形量的增加快速降低,细化后的组织结构结合不同的退火工艺,可获得一定的强塑性匹配,而热轧态样品则仅通过变形量的增加就可获得更加优异的强塑性匹配。利用原位力学测试手段,对0.1C5Mn3Al层状双相钢的微观变形机理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高温热轧后产生的相变马氏体在细化至亚微米至纳米级后,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同时,细化的层状结构使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更为均匀,应力集中得到缓解,从而得到优异的强塑性匹配。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日益严重,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国家提出“交通强国”战略并指出:智能交通是现代交通发展的趋势。基于交通物联网泛在感知的大规模交通数据是智能交通的基础。现有交通数据主要为公共交通数据和出租车数据,较少涉及私家车数据。事实上,私家车是城市道路交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城市私家车交通出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学位
虽然铁元素在自然环境中的储量丰富,但因其特殊的化学性质,生物可利用性极低,导致铁成为海洋与淡水环境中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之一。蓝藻对铁的需求明显高于其他光合生物。蓝藻中铁用于多种酶和蛋白质的组装,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重要的生物过程。因此,铁限制会影响蓝藻的生理特性,改变蓝藻细胞的化学计量关系,影响碳、氮等多种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而可能影响生态系统中的群落结构。微囊藻(Microcyst
学位
借助成熟的挤出造粒和注塑成型工艺,人们可以低成本批量生产形状复杂、精度高、耐腐蚀、质轻且性能稳定的短切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SFRTPC)结构件。目前,SFRTPC在航空航天装备、军工装备以及机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其服役时经常面临极端高、低温环境,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纤维/基体界面应力传递效率发生变化,进而改变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行为。目前,有关SFRTPC力学行为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室温性
学位
操控员手动控制港口长效抑尘系统,通过现场反馈使用效果进行调整的操作方式,存在自动化程度低、精度不足等问题。文中通过研究煤炭含水率与起尘关系、使用粉尘检测仪检测粉尘浓度以及使用超声波物位计检测粉尘浓度等方法,研究翻车机底层洒水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减少人工参与,提升控制精准度。测试结果显示,采取超声波物位计检测粉尘浓度与翻车机、堆料机起尘规律相结合的方法,编写翻车机底层洒水自动控制程序,可实现翻车机底层
期刊
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创新应用的爆发式增长,边缘计算正引领着移动应用朝着功能更强、量级更轻和体验更好的方向发展。它以计算卸载技术为突破点,为移动设备带来了低时延的本地算力、存储和网络资源,彻底改变了面向终端设备能力开发移动应用的传统模式。突破了终端硬件资源决定应用体验上限的限制,有效弥补了移动设备硬件发展放缓和软件算力需求激增之间的性能缺口。作为边缘计算的核心功能之一,计算卸载将移动应用中的
学位
地表水源藻类爆发期间,常规净水工艺难以去除的藻类有机物(AOM)给饮用水处理带来巨大挑战。水处理系统中残留的AOM不仅会加剧超滤单元膜污染,而且AOM中嗅味物质、藻毒素及次生消毒副产物会显著影响供水水质,进而威胁人体健康。因此亟需有效去除AOM并控制其引起的超滤膜污染,以保障高藻期的饮用水处理效果。臭氧(O3)氧化技术被用来处理水中AOM,但O3对AOM矿化率较低,对AOM引起的膜污染缓解效果有限
学位
影视创作作为文艺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叙事内容的承载与叙事手法的实践,实现文化所特有的民族认同、价值凝聚效验。基于文化自信审视,影视创作的叙事经历了“他者的机器—精神的失落—价值的重组—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探索并趋向充实的过程。国家形象的文化自信根源于深厚的中国文化积淀,论文选取影片《跨过鸭绿江》为研究对象,从“为什么讲—怎么讲—讲什么—谁在讲”四个维度进行链条式诠释,将叙事的主体性作为核心要素,
期刊
我国拥有辽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海岛资源,海岛对于发展海洋经济和维护海洋权益具有极高的价值。可靠的供电是全面发挥海岛价值的前提。然而,海岛特殊的地理位置塑造了其独特且脆弱的生态环境,加之“双碳”目标对于电力行业的减排要求,海岛供电亟需摆脱对化石燃料机组的依赖。为此,就地开发海岛新能源,建设海岛低碳微电网,对于扭转供电对海岛环境破坏的趋势、兼顾供电的经济和低碳性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学位
基于导电纳米复合材料的柔性压阻传感器在健康监测、人体运动跟踪、电子皮肤、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人们对基于导电纳米复合材料的柔性压阻传感器进行了大量研究,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提升传感器的灵敏度、可穿戴性等方面。柔性可穿戴器件在实际应用中,很容易受到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然而,目前的研究报道多集中于常温环境,缺乏对传感器宽温域下综合性能的系统研究,尚未有针对复杂环境工况用高性能柔性
学位
超快光纤激光器以其超短脉冲宽度、超高重复频率以及超宽光谱成分,已广泛应用于光谱学、光通信、先进制造、精密测量、医学成像等领域。随着近年来应用场景逐渐瞬时化,超快激光作为加载信息的工具,其本身的瞬态特征变化将阻碍对被测对象瞬态信息的提取,并且伴随时间尺度的变化,超快激光所表现出的物理特性也会发生相应变化。特别是在激光形成与调控过程中,光参量的演变将破坏与重塑腔内线性与非线性效应的平衡状态,产生难以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