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字形特点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4605300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以下简称《清华简(陆)》)於2016年4月发布。此次出版的第六册共收录竹简五种六篇,包括:《郑武夫人规孺子》、《管仲》、《郑文公问太伯》(甲、乙)、《子仪》、《子产》,均为传世文献和以往出土材料所未见的佚篇。关于《清华简(陆)》的研究文章层出不穷,但研究成果零星散布,多围绕某一篇或某些字形而进行讨论,还未有对《清华简(陆)》的字形作较为完整系统的梳理。系统地整理《清华简(陆)》的字形,既可以总结最新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从中发现《清华简(陆)》的字形特点。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清华简(陆)》的研究状况、以往出土材料的字形研究及本项研究的目的。  第二章为新字形,将《清华简(陆)》中出现而各类工具书、参考书没有的字形归为“新字形”一类,分篇目展现新字形,后列出原整理者的意见,并结合各家关于字形的阐释以按语形式给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章为特色字形,将《清华简(陆)》中与各类工具书、参考书所载字形存在明显差异的字形归入“特色字形”一类。通过对比同时期的其他字形,利用专业知识对特色字形进行分析,描述具体字形中的特别之处。  第四章为字形特点总结,楚地出土的战国简均为楚人所抄写,通过将《清华简(陆)》中部分字形与楚系文字中的常见写法进行对比,发现《清华简(陆)》中所收录的五种六篇亦具有鲜明的楚系文字风格,许多常用字就是典型的楚系文字写法。  《郑文公问太伯》篇有甲乙两个写本,是《清华简(陆)》中形制最为特殊的一篇。与上博简中的甲乙两本不同,《郑文公问太伯》甲乙本为同一抄手所书,但抄写的是两个底本。对比两个写本的字形,可以发现:甲本“邑”旁位置在左,是典型的楚系写法,乙本“邑”旁位置多在右,可能是具有晋系文字特点的抄本;乙本字形较甲本多有讹误,且书写时字形多有省简。  《子产》篇是《清华简(陆)》字形较为特殊的一篇,从书写字迹观之,其笔锋不如其他篇明显,线条浓重粗状。将其中的字形与晋系文字、楚系文字进行对比,发现《子产》篇是具有晋系文字风格的抄本,《子产》篇的内容主要传述子产道德修养和施政业续,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射其晋系风格的特点;除此之外,部分字的形体接近隶书,隶变现象明显,与云梦秦简在形体结构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部分字形的笔画出现了平直化和方折化的趋势;书写时字形且多有省简,与其他篇严谨整饬的字形明显有别。《子产》篇的上述特点,可能是受晋系底本的影响,也可能是不同抄手的书写习惯不同所致。
其他文献
李汝珍字松石,著有《镜花缘》、《李氏音鉴》、《受子谱》。目前学术界关于乾嘉学派视野下的《镜花缘》研究较少,《镜花缘》评点者的生平研究以及清代《镜花缘》插图互文性研究
(2017年4月7日)苦荞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富含生物类黄酮,是重要的保健食品资源。全国常年种植面积500-600万亩,总产60-65万吨。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是苦荞主产区,近些
写在专栏之前: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特殊的情结,甚至每一个领域的每一时段都有那么一个“结”。如果说,20世纪中国美术的“结”在“中西”问题上;那么在西方现代美术中,这个“结
自21世纪以来,电子行业发展尤为迅速,越来越多的新型电子技术被研发使用到了社会发展中,其中就包括微电子连接这项技术.在现今科技迅猛提升的背景下,电子产品正逐渐向微型、
随着大众传媒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大众传媒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播环境的改变对文学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文学在大众传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教材编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目前,对外汉字教材编写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在初级阶段,对外汉字教材编写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对外汉字教学的发展。当前,初级阶段对
本文对修辞叙事交流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放逐作者、遮蔽读者、排斥社会历史语境,坚持文学作品自身足以呈现意义和价值的经典叙事学形成对照,后经典叙事学在其基础之上开始将视野
汉字历经几千年,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始终以保持其表义体系为底线,所以一直顽强地坚持着从形体上直接显示话义信息的特征,由此便决定了汉字的基本性质和面貌。但是由于汉字隶变以
《潘天寿全集》的出版,是当代学人向一个以捍卫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的一代中国画大师的致敬,是当代出版人对弘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最生动的注解。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潘天寿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