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在房易路大修中的应用

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dewei6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由旧沥青路面铣刨、破碎、筛分得到的旧料与乳化沥青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拌和而成,经过摊铺、碾压和养生等工艺之后形成一定的强度,通常作为路面的上基层和中下面层使用。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具有常温施工、节能环保、废旧材料再利用等优点,但是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存在旧集料变异性大、新旧集料掺配比例对冷再生混合料早期稳定性、水稳定性、强度增长规律、回弹模量以及疲劳性能影响不明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北京市房易路回收的旧沥青混合料特性、交通和施工环境等特点,本文拟采用旧沥青混合料掺加比例分别为60%、80%和100%进行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并评价相关混合料性能特点,推荐满足要求的旧料掺配比例,供工程应用。首先,对房易路旧料进行调查取样和筛分处理,将旧料分为粗细两档料并用于级配设计;然后,对60%、80%两种不同的旧料比例、不同的水泥和乳化沥青用量进行组合试验,由混合料的干密度、空隙率等指标确定水泥掺加比例为混合料质量的1.5%;再根据浸水劈裂强度并结合干劈强度与劈裂强度比确定60%、80%和100%三种旧料掺量条件下水的用量分别为2.6%、2.95%、3.0%;利用三种级配的混合料劈裂强度多项式回归,由强度峰值点确定乳化沥青用量分别为3.4%、3.5%、3.6%。再次,分别对旧料比例为60%、80%和100%的冷再生混合料的早期强度和水稳定性进行性能验证,并检测评价其强度增长规律、回弹模量以及疲劳性能。结果表明,旧料比例为60%、80%和100%的冷再生混合料在25℃和45℃养生条件下抗车辙性能均满足要求;但RAP料掺量为100%时,其水稳定性能不满足设计要求;因此,仅对60%和80%旧料掺量下的再生料进行静态回弹模量试验和疲劳试验。结果显示,旧料掺量为60%和80%时冷再生混合料15℃和20℃抗压回弹模量值与《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给出的热拌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模量值相当;不同应变水平条件下RAP料掺量为80%的混合料疲劳寿命优于RAP掺量为60%的混合料,基于此推荐房易路施工采用80%的旧料掺量。最后,结合房易路大修工程对所涉及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进行了工程应用,通过钻芯取样及路面性能检测,验证了本文所设计的80%旧料掺量下的冷再生混合料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其他文献
土壤是一切生命活动的载体,承载着各类生命的延续。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矿石开采和化学加工等一系列工业生产直接加剧了环境破坏,导致了污染物的积累。掌握场地污染分布特征是土壤修复的前提,本文针对以往依靠单一指标值评估场地污染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顾及环境因素的场地污染分析模型,以期探寻环境与污染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从宏观层面上分析污染场地的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基于物探数据分析该场
随着经济全球化战略稳步实施,轨道交通运输行业蓬勃发展。铝合金材料性能优异,优势突出,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轨道车辆车体及其他重要部件生产制造中。利用摩擦搅拌焊(FSW)焊接工艺设计研发具有功能完善、修复性能稳定、绿色环保等优点的轨道车辆高效制造设备、维护设备和修复方法,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增大运输效益,对于更好地完成城市与城市间、国家与国家间的密切交流合作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研究轨道车辆铝合金车体FSW
根据国家最新国民规划,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群众的普遍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落实全国医疗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已成为国家战略和近期目标,同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群众对高质量医疗资源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国家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各地的医院建设工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医疗工艺设计的不断发展,医疗服务的品质不断得到提升。其中医院建筑医疗工艺设计是医院设计中的
目前移动机器人的自主控制性能不断提高。实现机器人自主安全移动,机器人定位技术和障碍物检测技术是两个最为关键的方面。相对复杂条件下的环境定位与障碍物检测,基于多传感器融合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为此,本文以室内移动机器人为平台,采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探索移动机器人室内定位和障碍物检测方案。本文详细研究内容如下:(1)选用多种传感器与其它合适软硬件搭建移动机器人实验平台,介绍了实验平台所使用的各种传感器
公共建筑主要的耗能系统是中央空调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冷冻水系统,于是冷冻水系统的研究对于公共建筑的节能研究有重要意义。对于冷冻水系统的节能研究离不开模拟计算,目前存在着很多的能耗模拟软件或者为研究不同问题而开发的模型,虽然它们都可以对空调系统进行能耗模拟,但总的来说,大多仿真工具在对冷冻水系统整体特性、空调的实际调节过程进行反映方面还存在不足或者存在着仿真过程繁琐、计算时间过长的问题。首
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逐渐紧张和市政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深大基坑越来越多,对基坑支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锚杆支护作为一种重要的支护方法,易于施工、支护效果好,同时具有不干扰施工作业面的显著优势。对深大基坑来讲,锚杆结构面临的地质条件可能是极为复杂的,其中地下水对锚杆结构的侵蚀作用不可忽略。另外,深大基坑使用的锚杆长度较长,埋置于土体中的钢筋或钢绞线很可能会对后期周边的建设带来障碍。在此条件下,纤维筋锚杆
近年来轮迹下的剪切流动型车辙和Top-Down开裂已成为沥青路面病害的主要表现形式,严重影响其耐久性。本文基于钻芯取样及有限元计算,分析了路面轮迹处病害成因,提出了贯入剪切疲劳试验方法,据此评价典型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切疲劳性能。首先,主干路钻芯取样结果表明,沥青路面轮迹处病害多为剪切流动型车辙和TopDown开裂;对北京市典型沥青路面结构进行有限元计算,证明剪应力是轮迹处破坏的主要原因,且并不是由于
太阳能集热器作为太阳能光热转化的载体,近些年被广泛研究。非聚光型集热器尺寸小,易于与建筑结合,主要用于<100℃的低温集热。聚光型集热器集热温度高,但是尺寸大且需要复杂的跟踪系统,成本较高。所以无需跟踪便能实现一定倍数聚光的复合抛物聚光面(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CPC)太阳能集热器显示出应用潜力。但是由于CPC的聚光特性导致到达吸热器的热流密度分布不均,这
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增长,高速铁路取得了跨越式进展,截至2019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超过3.5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比例超七成。随着运行速度的提高,大量技术问题得以显现,其中包括日益严峻的轮轨黏着问题。轮轨黏着特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速铁路的牵引、制动性能及运行品质,而第三介质对于轮轨黏着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研究不同第三介质对高速列车轮轨接触的影响,对于延长车轮使用寿命,降低车辆运营
取向硅钢超薄带在中高频条件下具有优异的磁性能,主要用于制造高频变压器,脉冲变压器等的铁芯,是电子、航空、军工等特殊领域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软磁材料。本文以成品取向硅钢板为原材料,研究了冷轧与再结晶退火过程中硅钢超薄带显微组织织构的演变。借助金相显微镜观察了冷轧薄带显微组织和退火后再结晶组织、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了冷轧试样的织构组分及含量、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测量了冷轧试样的